管曉成
有一天,小可同學竟向我提出,她想給全班同學做一次詩歌講座。我問清情況后滿口答允,并預祝她成功。
童詩創(chuàng)作課上,小可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開講了。她講的是“押韻”。課前,她找來了一些古詩詞,如李白的《靜夜思》、賀知章的《詠柳》、陸游的 《釵頭鳳》、蘇軾的《江城子》,現(xiàn)代詩有葉圣陶的《幾種樹》、穆旦的《春天》。
小可先帶著大家在朗讀中感受押韻的妙處,接著將韻腳換詞讓大家對比感受。之后,她出示了同學們之前創(chuàng)作的幾首小詩,請大家用押韻的方式修改。
新的學期,新的面貌/新的收獲,新的快樂/新的歌曲,慷慨激昂/新的繪畫,筆墨飛舞/新的口才,伶牙俐齒/新的趣題,鉆研思考
同學們現(xiàn)場實戰(zhàn)演練,在一番朗讀思考之后,改成——
新的學期,新的面貌/新的收獲,新的自豪/新的歌曲,慷慨激昂/新的繪畫,筆墨飛揚/新的口才,伶牙俐齒/新的趣題,妙思奇想
或許修改之后還談不上多么完善,多么精美,可又有什么關系呢?孩子們在聆聽小伙伴講座的過程中,在讀讀改改的實踐中悟得了方法,練得了能力,收獲了快樂。
那幾天,我們全班創(chuàng)作童詩的主題詞就是“押韻”。我說:“同學們,快試試讓你筆下的小詩押韻吧!”
沒多久,孩子們一個個在全班有滋有味地朗讀起自己講究押韻的詩作:
《樹葉的氣息》(廖菡婷)
將一片落葉夾在書里/一股樹葉的清香氣息/似藍天上柔和的縷縷白云/像雨后森林里的清新空氣/將一片落葉夾在書里/一片深秋的獨特魅力/夾在我的書里,永遠永遠/把秋的氣息留在我心里
《節(jié)日派對》(王韋濤)
六(8)好聲音的舞臺/人人都可以來/四個評委,四把椅子/展現(xiàn)出不一樣的風采/小品、相聲,棋牌/人人都愛/一副牌,一盤棋/每個人玩的都很high/一段脫口秀的獨白/人人都在詞語中徘徊/聲音洪亮,口齒清晰/遙望并不遙遠的未來/在這里/沒有傷心,沒有悲哀/永遠的歡笑勝過錢財
讀著孩子們一首首押韻的小詩,我的腦海里不由浮現(xiàn)出他們斟酌的詞句的場景:有的翻開字典反復查閱,有的一次次拉過爸媽請教,有的絞盡腦汁地一遍遍推敲……他們他們在享受創(chuàng)作,或興奮得歡呼雀躍,或一如南宋張孝祥的“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般微笑頷首。
孩子就是孩子,在很多事情上特別容易發(fā)生連鎖反應。這不,出現(xiàn)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就接踵而至全班學生十分振奮。人人躍躍欲試,你看,小可同學的“押韻”剛剛唱罷,小瑤同學的“夸張”又登場了,緊接著,小舟同學的“通感”,小妍同學的“想象”,還有小翊同學的“反復”……為了開好“講座”,他們究竟搜集了多少資料,閱讀研究了多少例子,設計了多少小練習,一次次反復試講,其間的過程我是不清楚的。但我知道的是:他們在這一次次搜集、閱讀研究、練習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發(fā)展了自己,豐厚了自己。他們踮起腳、伸出手,帶著一份激動和期待,給身邊的伙伴們打開了一扇窗,讓班級吹進了一股清新的兒童詩的學習、創(chuàng)作與研究之風。這一切,沒有人教他們怎么做,也沒有人要求他們怎樣做,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在他們身上發(fā)生了。
對此,表面上,我依然是泰然自若、不動聲色,內心里卻早已心花怒放、欣喜若狂。
“老師,我可以做個兒童詩創(chuàng)作講座嗎?我想講……”“老師,我也想開講!”
“沒問題!”
(作者單位:南京市力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