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琛
【摘要】預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具有積極作用。本文探討了根據(jù)教材的文本特征幫助初中學生在英語閱讀課前有效地處理信息,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和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幫助學生學會閱讀。
【關鍵詞】文本特征 課前預習 作業(yè)研究
一、預習的內(nèi)涵及重要性
“預習”就是提前學習和學前準備,是學生以自學形式進入正式學習的預備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對文本知識的預習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疑惑,進而思考,以解疑惑。新課程英語教學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由此可見,預習能夠讓學生真正地融入英語學習過程之中,為他們學習的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奠定基礎。人教版Go for it !教材從八年級下冊開始,每單元都有3~4篇短文,尤其是Section 2 部分的文章篇幅較長,大部分在300詞左右,生詞多,短語及句型多且難以理解。因此,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對于學生提高課堂聽課質(zhì)量能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不過,如果預習作業(yè)形式千篇一律,會導致學生缺少興趣,感到乏味。當然,過難的預習作業(yè)容易導致部分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所以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應充分體現(xiàn)分層教育的原則,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差異而靈活變動。本文結(jié)合Go for it! 閱讀教材探討如何通過文本特征的各種形式(如插圖、標題、關鍵詞等)設計各種預習作業(yè),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使得預習作業(yè)形式多樣化,從而幫助各個層面的學生提高閱讀課前預習的興趣和效果。
二、文本特征的概念及作用
文本特征是指圍繞某一個主題組織起來的知識表征和貯存方式。 有專家認為,文本特征是認知的構(gòu)架,它使信息有條不紊地儲存在長期記憶中。它主要分為語言特征、內(nèi)容特征和形式特征。語言特征主要指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相關背景知識,它們能幫助學生熟悉課文主題,同時引導學生預測課文內(nèi)容。內(nèi)容特征是指通過呈現(xiàn)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關鍵詞,指導學生預測作者的思想,推斷作者的意圖、觀點以及文章的邏輯關系。形式特征是教材中的彩圖、標題、副標題等,在閱讀活動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視覺接受信息能力,通過對插圖、標題等的描述和問答,逐步引入該課的話題。
三、巧用文本特征設計預習作業(yè)的四種方法探究
1.輕奏閱讀前活動序曲——激活語言特征。 提到預習,以前筆者的做法是布置一些預習課后單詞之類的任務。因為沒有具體的預習作業(yè),事實上這樣的預習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學困生,據(jù)了解,他們根本不會預習,也不知道該怎樣預習。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制定了一份預習活動單,即在文章中尋找好詞好句。
這份預習活動單適合各個層面學生的學習能力,堪稱經(jīng)濟實用。簡單的一張表格能起到讓學生復習鞏固舊知(已學短語和句型),探究新知(了解新短語和句型)的作用。而且作業(yè)的檢查也十分方便,可采取教師批改、課前一分鐘同桌互批、課堂上請幾位同學(通常以中等以下水平的學生為主)口頭陳述所收集的短語和句型等的批改方式。這項作業(yè)操作簡單,學生預習目標明確,特別是學困生們,能有效地幫助他們提高聽課的質(zhì)量。學生們被激活了語言知識的同時,使得已有的知識向新的內(nèi)容特征接近。
2.暢談內(nèi)容特征——關鍵詞。關鍵詞(Key Words)是一種很重要、很實用的閱讀技巧,它能幫助我們快速地確定題目中所要求的具體信息的位置和理解文章的基本結(jié)構(gòu)。如果掌握其妙用,那必將大大提高我們學習英語的效率和考試成績。如何識別關鍵詞?通常我們認為關鍵詞就是題目中或文中最重要的某個詞或很多詞。關鍵詞原詞或同根詞或近義詞甚至是反義詞通常都可以用于確定要找到的答案。文章中的標題往往包含了一個或多個關鍵詞,教師可以從標題入手幫助學生尋找關鍵詞。以9年級第二單元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這篇文章為例,筆者設計了以下預習活動單。圖2
Look for Key Words
1.Read the title and find out the key words in the titl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ead the article and look for words that are synonyms (同義詞)of the key words.__________.
3.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nd circle “TRUE”, “FALSE” or “ DONT KNOW” according to the reading.
1.Martin is still a bad boy.
TRUE FALSE DONT KNOW
2.There wasnt enough money for the family.
TRUE FALSE DONT KNOW
3.Martin finally understand what his problem was.
TRUE FALSE DONT KNOW
4.Martins father didnt use to help him.
TRUE FALSE DONT KNOW
5.What his mother said didnt change Martins mind.
TRUE FALSE DONT KNOW
這份預習作業(yè)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尋找標題中的關鍵詞,從而把握一篇文章的脈絡。這篇標題為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的關鍵詞是 used to 和trouble。文章中trouble 的同義詞是problem。因此,學生們能夠快速而準確地完成第3部分的判斷題。學生們掌握這種閱讀技巧,考試就不會害怕做一些考查細節(jié)的題目了。
3.賞讀課文插圖。Go for it!閱讀材料中幾乎都配有照片或者插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內(nèi)容。照片和插圖等文本特征可以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使其聯(lián)想有關的話題和詞匯。倘若學生能深入挖掘圖片資源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近期,有專家呼吁教師把課堂的最后幾分鐘留給學生提問,即課堂“留白”。筆者也十分贊賞這種觀點。課堂上教師們習慣性地提問學生,學生們被動地接受知識。外語老師的職責除了解決語言文字方面的問題之外,還肩負著傳播中西方歷史文化、解答同學疑惑等方面的責任。如八年級下第6單元 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是一篇介紹猶太文化,宣傳中猶文化友誼的好文章。筆者利用課文的插圖設計了以下預習作業(yè)。圖3
1.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building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份預習作業(yè)的第一問題,學生都可以回答。有些同學認為,“The house is very old”.有些同學說,“The house is very grand.I see some in Shanghai.”等。第二個是拓展性的問題。師生角色發(fā)生了互換,由學生出題,老師應答。學生們很感興趣,終于有機會考考老師了,所以很多學生都非常認真地對待這份預習作業(yè)。但對于老師來說這份作業(yè)充滿了挑戰(zhàn)性,因此必須事先認真研讀學生的提問,作好充分的準備。比如,有一個學生提問:Why the house has such a roof? 作為一名普通的外語老師,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但我馬上請教了社會老師,學到了很多。第一,此處的roof 應改為dome, dome是一種圓形的屋頂。第二,dome的漢語意思是穹,象征著生命,意味著生命至高無上。還有一個學生問,“Why we can see these buildings in Harbin?”。我上網(wǎng)查了資料才知道猶太人是一個散居世界的民族,在1000年以前的宋朝,就有成千上萬猶太人來到中國的開封與中華民族和睦相處。100多年以前的清朝末期開始,又有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從歐洲和俄羅斯沿著西伯利亞大鐵路來到哈爾濱,與哈爾濱人共同生活了近一個世紀的歷史。這樣的一份預習作業(yè)使得我們師生對猶太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沒有課前學生的提問,課堂的“留白”,我們的閱讀教學是不太可能涉及此類話題的。
4.品讀課文標題——巧用標題和副標題預測文章中心思想。標題通常被稱作文章的“題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內(nèi)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好的標題能透射出文章的內(nèi)容概要,能使人從這“眼睛”中窺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在閱讀文章時,一定要認真仔細地看標題。副標題,又稱小標題,是文章特殊的凝練的概括形式,是經(jīng)過作者反復推敲,表現(xiàn)文章各個部分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使那些相對獨立的片斷能互為依存,集中服務于主題。使用標題或子標題等本文特征形式預測文章中心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Gor for it!教材所選用的閱讀材料體裁豐富,有信件、廣告、影評、故事、報刊文章等。這些文章通過不同的文本特征凸顯各自的特點。比如9年級第一單元 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這篇文章除標題外,還有三個子標題(By learning to forget、By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By thinking of something worse), 針對這一類型的文章,筆者設計了以下預習活動單。
Prediction
Read the title and headings, make a prediction about 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Write it below.
I think this article will talk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份預習作業(yè)要求學生根據(jù)標題和副標題預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對于培養(yǎng)學生把握
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概括能力有一定的幫助。該作業(yè)看似要求很高,但實際操作下來,學生們完成這樣的預習作業(yè)興趣很濃,因為它激發(fā)了學生(特別是優(yōu)等生)的好奇心和挑戰(zhàn)新事物的精神。對于這類預習作業(yè)教師不必批改,在上課過程中結(jié)合while-reading的教學策略先由學生分析每段的中心思想和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予以指點,最重要的是只要學生給的答案基本正確,記得多給予表揚,促使學生信心倍增,從而更加喜歡閱讀。學困生完成這份作業(yè)難度很大,因此他們只需完成實用型的作業(yè)即可。
四、預習作業(yè)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由于每個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預料不同,又由于他們在語言知識和一般常識方面的差異,預習作業(yè)的設計只能在某些方面適合一部分學生,而對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就會有各種各樣的難度,致使他們不能順利完成閱讀任務。為了避免隨意性,使得教師的每一個行為都具有意義,預習作業(yè)的設計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
1.精心設計,與課堂教學相銜接。精心設計是為了使課堂教學朝著一定的目標進行。預習作業(yè)設計的第一步是分析教材,針對每一篇閱讀材料,分析的方面涉及文章的體裁、主題、中心思想、詞匯、語法結(jié)構(gòu)、寫作特點等。第二步是分析學生,分析他們是否具備相關背景知識,已經(jīng)掌握哪些詞匯和語法,有哪些語言困難,是否熟悉相關文體。第三步選擇方案,根據(jù)教材的文本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作業(yè)形式,如學困生可采用實用型的預習作業(yè),中等學生重在能力的培養(yǎng),優(yōu)等生重在拓展課外知識和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當然教師也不必對學生硬性分層,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預習作業(yè)也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一種期望,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預測,應對學生種種問題。學生的能力水平永遠在教師的預想之外,尤其是課外知識。因此,對于除實用型預習作業(yè)之外的其它三種作業(yè)的結(jié)果,教師必須充分預測。第一,設計一個問題時應充分預測學生可能會給出哪些答案,教師應作出怎樣的回應,特別是學生給出一個超出教師知識水平以外的問題時,不能為顧及臉面而不回答,可以采用延后回答的方式令學生佩服教師的智慧。第二,要預測學生哪方面語言知識或能力欠缺會影響任務的完成,針對學生的弱點應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如尋找關鍵詞這項預習作業(yè),教師必須教給學生切實可行的方法,如告知學生關鍵詞的詞性通常為名詞、動詞等,通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的閱讀能力必將取得進步。第三,要預想應用什么技巧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如及時的稱贊、表揚;啟發(fā)式的提問等。如果教師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就能實現(xiàn)預習作業(yè)的最大功效。
3.堅持不懈,將好習慣進行到底。閱讀是一項復雜的活動,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閱讀技能的發(fā)展需要長期具體的訓練才能達到。因此,一旦開始閱讀技能培養(yǎng)訓練,教師必須持之以恒地設計預習作業(yè),學生必須認真完成作業(yè)。只有將這個好的習慣堅持下去,預習的效果才能真正實現(xiàn)。
4.師生共同評價,保持預習熱情。葉圣陶說:“預習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考察必須認真?!庇纱丝梢?,及時合理地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評價,對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預習熱情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評價可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形式。教師評價,可以通過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yè),在課堂上聽取學生的匯報和提問等形式。學生評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傾聽,然后對該生的預習情況、預習態(tài)度、預習效果作出評判,最后教師再對學生評價未涉及的地方加以點評,有利于學生從他人的表現(xiàn)及教師的指導中積累預習經(jīng)驗。
五、總結(jié)
預習是一種學生學習的重要策略和良好習慣。學生通過預習,能掃清閱讀障礙,了解與所要學的閱讀材料相關的背景信息,激發(fā)學生學習閱讀的興趣,同時發(fā)現(xiàn)教材的疑難問題,帶著問題上課,主動高效地獲取知識,充分感受成功的樂趣。這也便于教師集中力量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它為課堂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氛圍,這樣課堂上就能形成真正的師生互動,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效率。所以有人說,課前預習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起跳板”。學生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這塊起跳板,那么他們一定會跳得更高、更遠。教師巧用文本特征,設計多種形式的預習作業(yè)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和方法,使預習真正成為有益于學生身心發(fā)展、有益于減負增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個性和全面素質(zhì)發(fā)展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新目標)Go For It?。ň拍昙墸ǖ谒陌妫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Mary Lee Field.Text Feature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鄭旺全譯[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