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機械制圖“視圖”教學中設計了手工折紙、卡片游戲等教學活動?!笆止ふ奂垺笔箤W生對物體的認識從立體到平面、從平面到立體建起了空間思維通道,“卡片游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尋找到視圖的投影規(guī)律。
關鍵詞:職業(yè)院校;機械制圖教學;行為導向教學法
作者簡介:王曼嬌,女,湖南衡陽財經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制造。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4)30-0060-02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當前職業(yè)院校有效的教學方法。[1]課前,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還要花更多的心思設計、創(chuàng)造出學與教、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社會交往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科內容的過程中。學生為了“行動”來學習并通過“行動”達到學習的目的,能使學生更快地掌握專業(yè)技能,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能力、與人協(xié)作共事的社會能力,等等,因此,也是每個職校教師需要不斷探究與應用的教學方法。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驗,介紹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機械制圖“視圖”中的教學設計活動。
一、通過“手工折紙”構建基本視圖的空間思維通道
“視圖”是機械制圖課程的核心內容,視圖包括基本視圖、向視圖、局部視圖、斜視圖。其中6個基本視圖又是制圖的“心臟”。老師在講授6個基本視圖時,現(xiàn)代信息化的教學常用課件把物體向6個投影面投射再展開的動畫來體現(xiàn),學生一般能接受,但理解不深刻,在日后的做題與學習過程中,這些問題會表現(xiàn)出來?;疽晥D是物體從立體到平面的投影與展開,是學生學習制圖創(chuàng)建學生空間思維的基石,是構建學生從立體到平面、平面到立體的空間通道?!耙晥D”的教學要讓學生記憶牢靠與深刻,并搭建好學生學習制圖的空間思維隧道。以下是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設計的教學過程。
首先,給學生每人發(fā)一張A4的白紙,然后學生把A4紙的寬分三等份折,再經兩次對折成如下圖1的形狀,再裁剪成“十字形”圖2的樣子,最后圍成盒子如圖3。
盒子的6個面為基本視圖的投影面,要求學生把6個視圖名稱寫在盒子的6個面上。實踐教學的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寫視圖名稱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有的在討論、有的在反復地做成盒子又展開來確定視圖名稱。然后用一個物體向六投影面投射,得到的6個視圖畫在展開的“十字形”紙上。這時課堂非常活躍,在畫圖中每個學生都將會經歷做成盒子又展開的過程,部分學生還會不斷的做成盒子,又展開作圖,作圖中的長、寬、高的尺寸問題以及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問題,是他們在作圖過程中必須進行自我突破的重點。最后,把學生的作品交上來會發(fā)現(xiàn)兩種典型的現(xiàn)象:一是尺寸沒有問題,但長不對正、寬不相等、高不平齊的現(xiàn)象;二是出現(xiàn)尺寸、方位都沒錯,但位置擺放不正確,特別是左視圖、右視圖、后視圖弄反的情況較多。老師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時,不必馬上去糾正學生錯誤,只是把相同的作品進行分類放在一起,然后交給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圖4是學生完成的作品。
學生對“基本視圖”經歷了從空間到平面、從平面到空間的反復行為,從而在腦中搭起了基本視圖的空間思維通道,對“機械制圖的關鍵技術”有了深刻的體會。
二、通過“卡片游戲”尋找視圖的投影規(guī)律
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實施主要是教師做到用什么方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行為中接受學科知識。[2]把6個基本視圖做成卡片,學生按基本視圖的位置對號入座。這種卡片游戲的方法學生很感興趣,他們會很積極地參與到貼卡片游戲中來,一組卡片可以請2至3個同學一起進行,此時,他們會在尺寸、方位問題上產生不同的意見,要花功夫進行分析與探討。粘貼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思維很活躍,他們有的先找主視圖卡片,有的隨便取一張視圖卡片,有的把視圖卡片放到空間位置思考,有的按尺寸或方位想問題,等等,當達到統(tǒng)一的時候才把視圖用透明膠粘貼到黑板上。學生在粘貼中又存在長不對正、高不平齊的現(xiàn)象,老師要把它交給其他同學或他們自己解決。這個教學活動的完成有的組快,有的組慢,老師引導學生對粘粘活動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強調解決視圖卡片位置首先要抓主視圖卡片這個主要矛盾,再逐個思考、擊破,培養(yǎng)學生科學處事的思維方法。圖5是學生找視圖對號入座粘貼的教學活動。
利用卡片活動把基本視圖的認識推向了高潮,接下來運用卡片學習向視圖知識,向視圖的概念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視圖。首先讓學生自看教材,再由2至3組同學到黑板上按向視圖位置粘貼,結果又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的情況:一是箭頭、字母與圖不對應,二是某個視圖發(fā)生了的旋轉,三是字母書寫不正確,四是箭頭指的位置不正確或不恰當,等等。這些正是向視圖雖“自由”但要特別注意的問題。如果是通過老師講授,這么多注意點學生往往會聽著、聽著就打盹或走神。而同學在黑板上粘貼向視圖,他們大多都會比較積極與踴躍地去發(fā)現(xiàn)、指出別人問題,向視圖的注意點通過這樣的方式剖開、解脫出來,學生對向視圖箭頭、字母、圖的關系記憶深刻,對向視圖不能旋轉就能理解透徹。圖6是學生粘貼向視圖圖片。
參考文獻:
[1]壯國楨.高職教育行動導向教學體系[M].鎮(zhèn)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08:116-117.
[2]蘇宏宇.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技術,2013(3):49-50.
[責任編輯陳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