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摘 要:本文在介紹共青團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管理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高校學生管理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將共青團管理理念運用于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具體實施路徑: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情感的凝聚作用,建立扁平化的學生管理體系。
關鍵詞:共青團;以人為本;學生管理
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肩負著把青年一代培育成為“四有”社會主義新人的根本任務,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責,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當前形勢下,為進一步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更應發(fā)揮團學組織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維護校園穩(wěn)定和構建和諧校園中的重要作用。
一、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缺乏“生本理念”。“以生為本”的管理實質上是指在管理過程中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展開的,以實現學生與學校共同發(fā)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以“制度管理”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以“問題管理、危機處理”為重點的管理模式至今仍然主導著高校學生工作的實踐活動,其不僅制約著學校先進管理理念的形成和發(fā)展,還嚴重地制約著高校學生工作的實效。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而言,各項規(guī)章制度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高等教育形式的發(fā)展,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在一些方面已經不能適應高等教育形式發(fā)展變化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學生管理工作往往以學校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為重點來開展,忽略了學生內心的需要和感受,這往往造成學生除了服從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外別無選擇。
二、共青團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然職能
1.思想教育職能。對于高校共青團組織而言,思想教育是其最為重要的職能,其他的一切職能都是以思想教育職能為基礎或者是以思想教育職能為目的。為中國共產黨輸送高質量的后備人才,同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建設者和接班人,一直以來都是高校共青團組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當然也是高校共青團組織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核心職能。
2.組織服務職能。共青團組織服務職能是高校共青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能。高校共青團在學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組織服務職能具體體現在:一是組織學生社團工作,培育學生骨干以及推動工作創(chuàng)新,指導和管理學生會以及學生社團的建設與發(fā)展;二是組織學生開展素質拓展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三是為學生就業(yè)、擇業(yè)以及創(chuàng)業(yè)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三、共青團組織在教育工作中發(fā)展的對策
1.以黨建帶團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薦優(yōu)秀共青團員入黨,教育大學生真正從思想上入黨。這是共青團組織必須規(guī)范的一項制度。我們的推優(yōu)工作應按照條件,民主推薦,嚴格程序,全程公開。沒有團組織的推薦不得入黨。推優(yōu)工作重在培養(yǎng),成熟一個發(fā)展一個。我們必須加強對團員進行黨的理論教育、國情教育、道德和法律教育,不斷提升團員的理論和道德修養(yǎng),使大學生積極從思想上要求入黨,并且利用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示范作用影響和教育身邊的人,做到發(fā)展一個帶動一片,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2.加強社團建設。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較重視課堂教育,效果明顯。但隨著新形勢的發(fā)展,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參與意識與競爭意識不斷增強,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專業(yè)和興趣愛好自愿組織和參加活動,以求表現自己,使自己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大學生的這種內在的需求與學校社團活動的宗旨和形式是一致的。學生社團活動成為了學??茖W文化素質教育的又一重要舞臺,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具有廣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校要真正獲得學生的認同,就應該立足于以人為本,充分認識社團活動對學校和學生發(fā)展的積極意義,維護學生正當權益,在豐富校園文化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共青團組織首先要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確立對學生社團的審批、指導、監(jiān)督功能,對每個社團指派政治素質過硬、具有專業(yè)特長的青年教師擔任社團指導老師,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開展富有思想性、趣味性的活動,把大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
3.加強網絡引導。目前,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對大學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BBS、QQ、MSN、微信等互聯網產物已經成為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ヂ摼W傳播信息的廣泛性、快速性、擴散性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國內外重大的政治事件、敏感問題和群體性事件容易通過網絡影響學生,如果引導不及時會影響到學校甚至社會的穩(wěn)定。針對這一問題,共青團組織應加強青年網站的建設,在網站設計風格上符合青年學生審美觀念,內容積極向上,包括熱點社會新聞、校園報道、先鋒標兵專訪等。
四、結束語
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變遷,尤其是高校的不斷擴招,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高校共青團組織的發(fā)展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高校共青團的職能定位以及職能的發(fā)揮直接關系到高校學生的切身利益,我們必須不斷加強其在學生管理中的主體引導職能。
參考文獻:
[1]劉根厚.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功能的失落與復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4).
[2]王愛民,馬長英.高校學生工作:以靈活性調試多邊性[J].中國高等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