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界
【摘 要】法律文書學是高等院校尤其是政法院校開設的一門法學專業(yè)課。為了指導學生提高法律文書制作能力,高校法律文書學授課教師應當提高自身法律文書學的思想理論水平和授課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常態(tài)思維,還要有逆向思維。在堅持課堂教學的同時,教師還應當充分運用便利的多媒體技術,合理運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等教學方法,切實增進教學效果。
【關鍵詞】法律文書學;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寫作理念
法律文書學是一門為適應法治實踐的需要而開設的法律文書寫作課。它是一門重要的法學分支學科和法律實務課,是法學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設置該課程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實際制作文書的能力,以便適應將來從事法律工作的實際需要。法律文書學的教學任務,在于使學生熟悉法律文書的基本理論和概貌,了解具體文書的使用方法,掌握法律文書的基本規(guī)律和制作方法,學會制作主要的法律文書。通過學習該課程,期待大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一方面將來走上工作崗位能夠很快適應各種實務部門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法律文書也是司法考試中的重要內(nèi)容,學好該門課程也有助于為司法考試做好必要的準備。
一、法律文書學與司法文書學概念辨析
在司法文書學的教學過程中,首當其沖的是法律文書學與司法文書學的概念沖突。何謂法律文書學?法律文書是指我國司法機關(含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海關緝私機關、檢察院、法院及監(jiān)獄等機關)、公證機構、律師和律師組織自用或代書的法律文書的總稱。因此,法律文書學就是研究上述各種文書的功能、制作方法及其規(guī)律的學科。何謂司法文書學?在我國,憲法所謂的司法機關是指國家檢察機關和國家審判機關,那么司法文書應為國家各級司法機關制作的各種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義的文書。那么司法文書學應指研究我國司法機關制作的各種文書的概念、功能、制作方法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學問??傊晌臅鴮W與司法文書學在定義上的差別,顯示了二者所涵括外延的大小。法律文書學對司法文書學是真包含關系,司法文書學較之法律文書學,前者的研究范圍較小。雖然國內(nèi)存在法律文書學和司法文書學這樣兩種不同的表述方式,包括教材出版上也同樣存在兩種不同的稱謂。但是高校在選擇學科名稱時,應當選擇符合高校教學需要和適應社會發(fā)展實際的名稱,即法律文書學。另一個可以引為佐證的現(xiàn)實根據(jù)是,作為中國法學會二級學會的中國法學會法律文書學研究會,經(jīng)中國法學會批準,在中國寫作學會司法、行政文書研究會的基礎上,歷經(jīng)近一年時間的籌建而于2006年8月最終成立。該研究會主要從事法律文書寫作與應用研究,開展法律文書學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該研究組織之所以選擇以“法律文書學研究會”的稱謂,而沒有采用“司法文書學研究會”的說法。就是因為法律文書學可以更好地代言這一門學科。
二、法律文書學是法律精神與寫作理念的統(tǒng)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法律文學書的根本屬性進行必要的考察,主要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法律文書學以法律精神為依據(jù);二是法律文書學以寫作理念為依托;三是在法律文書學中,法律精神與寫作理念是辯證統(tǒng)一的。
首先,法律文書學應以法律精神為依據(jù)。法律精神是法律文書學的靈魂,是法律文書學賴以存在的基礎。沒有一門法學專業(yè)學科能像法律文書學這樣,與所有的實體法、程序法等法律、法規(guī)均有著極為密切的依存關系,并且其基本內(nèi)容也隨著實體法和程序法的變化而變化。一是法律精神以程序法條文的形式出現(xiàn),決定著某些法律文書的具體內(nèi)容設置。例如,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95條明確規(guī)定,在被告人最后陳述后,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jù)已經(jīng)查明的事實、證據(jù)和有關的法律規(guī)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依據(jù)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依據(jù)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證據(jù)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jù)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第197條則規(guī)定了刑事判決書尾部的寫法。判決書應當由審判人員和書記員署名,并且寫明上訴的期限和上訴的法院。上述規(guī)定是制作刑事判決書的依據(jù),刑事判決書的格式、內(nèi)容也由此決定。二是法律精神以實體法條文的形式出現(xiàn),決定著法律文書的主要內(nèi)容。如刑事案件,一方面,刑事法律文書中,對案件的定罪或定性必須有相應的實體法作為依據(jù), 在理由部分必須引用相關的刑法條文。否則,法律文書的內(nèi)容就不完整、不合法。在這些情況下,法律精神以刑法條文的形式直接出現(xiàn)在法律文書中,并決定著每一種文書的性質(zhì)。如交通肇事罪的起訴書,理由部分在定性時必須要引用我國刑法第133條。另一方面,刑法條文以間接的方式作用于法律文書,這時的法律精神蘊含在法律文書的事實與理由中,構成事實和理由的靈魂。這也是法律文書區(qū)別于其他公文的關鍵所在。由此可見,司法文書與實體法有著極深的淵源。刑事法律文書中蘊含著刑法中犯罪構成的要件事實。實體法律的精神是法律文書內(nèi)容的精髓。三是法律精神又以法定格式這種形式,規(guī)范出各種法律文書的結構框架。格式對一些難度較大的文書,還提出具體的要求與注意事項。司法文書法定的格式是由各司法機關依法制定的,有極強的規(guī)范性、科學性與穩(wěn)定性。這些格式把司法文書界定在一定的結構框架之內(nèi),制作者不能逾越,形成了司法文書的又一特色,即格式統(tǒng)一規(guī)范。從根本上講,規(guī)范司法文書的格式是執(zhí)法的需要,是法律精神在司法文書格式上的反映。但司法文書之外的其他法律文書對格式的要求往往就沒那么嚴格,因此制作人具有相對自由的發(fā)揮空間。
其次,法律文書學應以寫作理念為依托。寫作理念是法律文書學根本屬性的另一方面。一是它以法律文書的基本寫作技巧和規(guī)律的形式出現(xiàn),成為法律精神的表現(xiàn)形式。二是因其案件的復雜程度、性質(zhì)等不同,每一類法律文書都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法律文書學寫作理念的內(nèi)涵極為豐富,既有基本理論和寫作技巧等規(guī)律性的、共性的內(nèi)容, 又有案件性質(zhì)、審判程序、文書種類、復雜程度等多變的、個性化的內(nèi)容。寫作理念中的共性和個性互為補充,和諧地統(tǒng)一于各種法律文書中。
再次,法律精神與寫作理念是辯證統(tǒng)一的。對法律文書學來說,既要研究法律精神,又要研究寫作理念,二者之間是辯證的關系。法律精神決定寫作理念,寫作理念服務于法律精神,是反映法律精神的形式和方法。
三、法律文書學教學中應引入逆向思維
運用逆向思維組織法律文書的教學,其實就是把原本按照教學計劃安排順著進行的教學活動倒著展開。以往的法律文書教學活動其實是應試教育,即教學中是以掌握法律文書的理論知識為目的,以通過各種考試為標準,主要是講解法律文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即平常考試要求的“三基本”。其次是講解法律文書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即考試要求的“三點”。因此,法律文書學教學中向來堅持“概念——格式——寫法”三點一線的基本模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求學生掌握法律文書尤其是司法文書的格式。但是公檢法機關的偵查文書、檢察文書和審判文書都有花樣繁多的文書種類及格式要求,學生覺得司法文書繁雜無規(guī)律,因而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加之課堂練習或考試中教師所提供的制作材料基本上都是法律事實和當事人的狀況,無需提煉、概括和整理,學生只要掌握格式,就可以直接套用,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基本上幫助甚微。這種死板、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出的學生開始接觸到復雜的司法實踐工作,短期內(nèi)往往不能適應。以至于司法實踐部門常常感嘆,法學生是“眼高手低”。
法律文書尤其是司法文書是實施法律的重要工具。將逆向思維引入到法律文書教學中,就是要打破“概念——格式——寫法”的傳統(tǒng)教學思維模式,從法律出發(fā),從材料出發(fā),結合法律運行的規(guī)律和流程講授課程,使大學生掌握法律文書特別是司法文書,以適應法律實踐的現(xiàn)實需要。詳言之,在講授某一文書時,先不講解概念和格式,而是提供案例材料給學生,然后進行分析,搞清楚材料的性質(zhì)和涉及的訴訟范圍,結合實體法的具體條款,弄清材料中的爭議、關鍵性情節(jié)、因果關系和后果等等。通過這種事實與法律上的分析,學生對案件的認識就可以達到一個比較細致而清晰的程度。再結合程序法說明所屬的訴訟環(huán)節(jié)及相應的具體規(guī)定,應選用何種文書,并根據(jù)實體法和程序法的規(guī)定說明該文書的寫作目的。至此,該文書的概念基本清楚。最后,才著手文書格式,講解司法實踐部門的具體規(guī)定、寫作要求及注意事項。最后布置課堂作業(yè),要求學生運用案例材料寫出文書,教師再次上課時予以點評。
總之,教師教學時應具備開放式教學的基本觀念。教師應當積極學習和運用多媒體授課技術,既注重理論教學,又重視實踐教學,以增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寧致遠主編:《法律文書學》(第六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 趙朝琴:《法律精神與寫作理念——淺議司法文書學的根本屬性》,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8卷第6期.
[3] 李潔:《司法文書教學中的逆向思維》,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總第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