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艷
我們物理課程,是與實踐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一門學科,應當給學生留下更多的實踐的機會,激發(fā)他們探求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并能主動地提出學習中的問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與規(guī)律。我們必須徹底摒棄陳舊的教學方式,將科學實驗活動和自主思維的空間歸還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和知識的主動探求者。
例如:在講解擴散現(xiàn)象一節(jié)課中,教材是采用觀察有色的二氧化氮氣體和空氣之間的擴散。備課時我想:二氧化氮是有毒氣體,非常不適合在一間擠滿了學生的教室里做;而且現(xiàn)象也不是特別明顯,于是我改變思路,徹底對這個實驗進行了改造,變視覺刺激為嗅覺刺激。取一瓶清新劑,瓶身事先用黑色的即時貼包裹起來。為了強化效果,我甚至還在瓶身上畫了白色骷髏標記,給學生一個先入為主的“這是危險品!”的概念。
當教學進行到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我從儀器籃中取出這個瓶,將骷髏標記面對著學生,沖他們搖了一搖,學生看清楚后嚇了一跳,可以明顯的聽到他們在下面“嗡嗡”的小聲說:是什么危險品啊。我當然立刻順水推舟,是一種毒性較強的殺蟲劑,而且告訴他們,為了實驗效果明顯,我還特別選擇了一種殺蟲厲害,氣味比較明顯的殺蟲劑。面對明顯開始顯示出不安的學生,要求他們將所有窗戶關(guān)掉。學生躁動更加明顯,因為不知道我要干嗎,所以紛紛猜測我的動機。當我告訴大家我會在教室中噴灑“殺蟲劑”時,引起學生一片嘩然,甚至立刻將鼻子捂了起來以示抗議。有學生指出:“味道是會到處傳的,我們會中毒啊。!”我追問:“味道怎么傳過來?”又有學生說:“氣會跑,氣跑到我們這兒,我們就聞到了味道?!蔽矣謫枺骸皻鉃槭裁磿??”
于是說:“氣體是分子構(gòu)成的,是分子會跑。分子在到處跑,所以才能聞到味道!”這句話一說,立刻引起大家的共鳴和認同。此時,已經(jīng)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了。我再次強調(diào)實驗在物理中的重要性,一直到現(xiàn)在為止,還有學生以為我只是逗逗他們玩,老師不會真的在教室里噴灑這“有毒的殺蟲劑”的,沒想到我真的是要求他們放下手來配合我的這個實驗,幾乎都傻了眼。5秒鐘,10秒鐘,15秒鐘……漸漸的,從前排到后排,一排排的同學開始笑了起來,后面的同學不知道怎么回事,急得大聲問前面同學:“怎么啦,怎么啦?”……教室氣氛達到了高潮。氣體分子是在不停運動的這個知識點非常輕松地得到了全班同學的認同。學生情緒也已經(jīng)完全放開,非常有利于后面內(nèi)容的學習。這時,我再將話題稍微延伸,詢問他們?nèi)绻圆捎谜n本的方式教學,有什么利弊,能不能改進?如果讓他們自己課后再設計一個實驗來替代,那又該有什么好的方法?將課堂教學很輕松地延伸到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中去。
在《物體的浮沉條件》一節(jié)內(nèi)容時,為了說明物體的懸浮條件,備課時,我將課本中的實驗改進,用水氣球放入水中,不斷向水中加入酒精,使氣球重力與浮力相等,水氣球處于懸浮狀態(tài)?;撕荛L時間反復調(diào)節(jié),總算使氣球浮起來。我心想:課前調(diào)好不移動它,總能演示成功吧。帶著這樣一些僥幸,我走進了課堂。然而,在我演示時,實驗出了麻煩:由于桌子晃動,無法讓氣球懸浮在水中,心里著急窩火。突然,一個聲音在想起:“老師,你用注射器吸點鹽水等液體,滴入杯中,試試看?”?!鞍パ?,我怎么沒有想到呢?”我不禁喊起來了。于是我突然想起,何不讓這位同學來試試呢?我快速發(fā)給他們實驗器材,讓他們設計方法讓氣球懸浮。很快,有的學生用注射器往杯中滴注鹽水,有的往杯中加水,有的往杯中加酒精,更有的學生把氣球中的水倒出一部分,或換成了酒精。大家都認真的思考,認真的調(diào)試著。很多組學生都用自己的方法讓水氣球懸浮起來了。我讓學生們一組一組的在講臺上表演,一陣陣掌聲代表了學生們對自己成果的肯定,同學們帶著滿意的笑容回到座位上。課后我想:在實際教學中,依據(jù)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依據(jù)新課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學需要,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自己課堂教學的教輔、教具。以自己的實際行為,讓學生享受創(chuàng)造的快樂,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樣,可以大大的在課堂教學中啟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diào)動其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的點點滴滴中,我總結(jié)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如何緊跟上時代的步代,進一步更新自己教育教學理念,開放學生的活動、思維和表現(xiàn)空間,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才,讓學生更好地適應課改的需要,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師面前的新課題,還有待于大家進一步深入探討和研究。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力爭改變原有的課堂教學理念,扎實地體現(xiàn)出新課改中的科學探究設置的意義,開放學生的行為空間,著實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把課堂放手還給學生,以利于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