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語文教學仍面臨不少問題,因此,語文教學中注重積累、多讀多寫,一段時間后語文能力就會有大的提高。
一、師生互動,激活課堂
師生互動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多種溝通、匯聚、融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認識的偏見得以糾正,并產(chǎn)生新的視界,讓真理的探究不斷發(fā)生新的可能性。如一篇課文教師要講解與之有關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動機及相關的故事情節(jié),并要求學生課前做好預習,課堂上檢查他們收集的情況,然后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各自說出對課文的感知情況,有時用猜謎語、講故事等多種方法來導入新課,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課堂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活躍了氣氛,學生也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滲透學法指導,使學生善學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保證,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身示范,明確要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學習方法。如《背影》一文表現(xiàn)父子間的親情,要想讓學生一下子理解絕非易事,只能通過一串小問題,讓學生從思考、討論中領悟,進行點撥交流,父親疼愛兒子、兒子熱愛父子這一抽象問題就在學生積極的思考中慢慢解決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品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
三、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
語文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要求語文教師表達時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語、比喻和穿插一些風趣機敏的話,以增添語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語文教學語言的形象性,要求語文教師表達時善于形容、繪聲,充分發(fā)揮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感,使學生容易理解學習的內(nèi)容。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的語言,語文教師如能在課堂教學中恰當應用,就能激發(fā)學生動腦去思考、動眼去觀察、動口去表述,學會寫作,從中獲得知識。
總之,激發(fā)興趣、導學點撥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轉變教育觀念,就能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從而也提高了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袁青會.新課程下如何提高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J].新課程學習,2014(02):20.
作者簡介:趙海梅,女,1966年11月出生,大專,就職于青海西寧市湟源縣教育局教研室,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