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西兩種邏輯的對話

      2014-11-03 18:08:33洪秀
      山東青年 2014年9期
      關鍵詞:仁學知識美德

      洪秀

      摘要:文章借用蘇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識”命題以及孔子的仁學思想為切入點,獲得中西方邏輯對話的入場券。前者是理性主義倫理學的奠基者,其道德哲學蘊含著一種求真的邏輯。而后者的倫理學思想是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為核心,彰顯的是一種情理邏輯。當今西方科學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社會的局勢都詮釋著兩種文化中的兩種不同的邏輯。

      關鍵詞:求真邏輯;情理邏輯;美德;知識;仁學

      如今中西方文化比較話題相當熱,各個學科都從自身角度出發(fā)進行相關方面的論述。梁啟超先生曾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一文中提出如下觀點: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進化過程。該文對后世學者具有極大的啟發(fā)性。假設運用梁啟超先生的理論來分析中西方現(xiàn)狀,那么,文化的差異或者民族精神的差異才是中西方最實質(zhì)性的區(qū)分所在。很多學者如魯迅、費孝通等人都試圖闡釋中國人及中國文化的精髓,間或批判其中的糟粕。本文嘗試著從一個微小的視點來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邏輯”一詞源于西方,它是指事情所應遵循的規(guī)范、條理。據(jù)此意,我們可以借用這一概念來分析比較中西方的邏輯差異。而從當今社會的紛繁復雜,我們可能無法清晰瞥見兩種文化蘊涵的邏輯異同。那么,我們不妨回到雅斯貝爾斯所說的“軸心時代”,通過西方圣賢蘇格拉底和中國圣人孔子之學說來回溯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根源所在。兩位大師均為這兩種文化的鼻祖,塑造了兩種不同的民族性格。那么,下文通過對蘇格拉底和孔子主要哲學思想尤其是倫理學思想的論述來引出兩種不同的邏輯習慣,進而解釋中國人和西方人認識世界、理解社會的迥然不同的思維方式。

      一、蘇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識”及求真邏輯

      在西方哲學史中,蘇格拉底是一位轉向式的人物。如果類比人們常賦予近代哲學“認識論轉向”的桂冠,那么,蘇格拉底的哲學可冠以“倫理學轉向”之名。蘇格拉底是一種精神象征,如同近代哲學家斯賓諾莎,他們的偉大是一種哲學學說與生活實踐的并行不悖。從天上回歸人間的古希臘哲學,從此開啟了一條美德倫理學的道路。

      蘇格拉底出身于雅典民主制衰敗之際,日益腐朽的城邦、日漸式微的美德必定給他的心靈造成一種沖擊。而作為智者學派的一員,蘇格拉底同樣認為早期古希臘哲學家所提出的宇宙觀都是建立在感覺經(jīng)驗的基礎上,因而都是不可靠的。即便如此,什么是可靠的呢?蘇格拉底認為從外在的宇宙萬物出發(fā)無法推出一般性的東西或者說可靠的知識,那么,只有回歸人本身,從人的心靈出發(fā)才能得出不變的法則。蕓蕓眾生差異萬千,但人之為人總有其共性,即心靈中的美德。它們不同于外在的自然界,后者變動不居,前者永恒持久。美德才是真正絕對的東西,才是人們應該追求的真理所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也依賴于心靈,因為上帝賦予心靈最高的法則,這種最高法又是與萬事萬物相一致。因而,人只有先認識到自身內(nèi)在的美德才能去認識外在的自然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蘇格拉底是一位道德哲學家,他的哲學主要闡述的是關涉心靈的美德問題。

      從詞的原意上來說,“美德”一詞并非單指人的德行。它最初意指盡顯人和物固有的本性[1],如馬的本性便是跑得快,耳朵的本性便是聽得清楚。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人和物的界限越來越明朗?!懊赖隆睗u漸演變?yōu)槿说膶S忻~,包括勇敢、節(jié)制、正義等等。在此基礎上,蘇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識”命題,后世學者大都以此為據(jù),將其倫理學命名為理性主義倫理學。這一論點是蘇格拉底道德哲學的核心命題,體現(xiàn)了一種別樣的倫理學進路。他將“善”與“真”等同起來,求善便是求真。善是人的一種價值追求,真是一種事實判定。因而,蘇格拉底是將人的價值追求建立在真實可靠的知識理解的基礎上。[2]只有當人們認識了何為善,才能去行善。如果連善都不知為何物,那么即使做了善事還不如有意為惡。這樣的論述是令我們中國人驚訝的,在這里,知識成為一種準則。而蘇格拉底正是憑此成為西方理性主義精神的奠基者。當然,這里的“知識”是否是如今所說的科學知識,我不置可否。但據(jù)亞里士多德對這一命題的闡釋,他認為這里的知識應包括技藝,是一種廣義的知識。無論如何,知識是美德的前提,只有擁有最廣博的知識才會有最高尚的美德。

      從上文可以看出,蘇格拉底追求的最高的美德即“善”是一個類概念。它并非指某一種具體的善行,而是一類事物或者行為的統(tǒng)稱。人所具有的善包括友愛、勇敢、智慧等都是普遍的概念。不同于普羅泰戈拉宣揚的“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以論辯的形式引導人們?yōu)橐活愂挛锘蛘攥F(xiàn)象下定義。也就是說,人們并不是隨意約定世界上的萬事萬物,而是運用所謂的“助產(chǎn)術”得出普遍的概念。這是憑借人的理智作出的判定,而并非感覺臆斷。因而,蘇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識”這一命題,無論受到后世哲學家何種程度的批判,其中蘊含的不同于前蘇格拉底時期哲學家的理性追求無愧為一種真正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這種理性主義倫理學彰顯的是一種真理的邏輯,和中國人常遵循的情理邏輯有著完全不同的理論淵源。開啟中國倫理之先河的孔子,在其仁學思想中對這種通感式邏輯進行了有效的佐證。

      二、孔子的仁學思想及情理邏輯

      在中國思想史中,孔子學說影響最為深遠。他身處春秋末期,當時禮崩樂壞,君不君、臣不臣,社會混亂。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大背景下,孔子提出了他的仁學思想。“仁”的概念在孔子之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孔子是第一個以“仁”來統(tǒng)攝其整個思想體系的倫理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仁”解釋為:仁,親也,從人從二。即二人之間的親愛之情、人與人之間的親愛關系就是仁,仁字本身的基本含義就是相親相愛。[3]

      “仁”是孔子追求的道德理想,也是其道德哲學的精髓。在《論語》中有一百多處論及“仁”,可見其重要性。而究竟何為“仁”?孔子就其門下弟子各自資質(zhì)的差異作出了多種不同的解釋?!墩撜Z·里仁》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話: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ā!弊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盵4]馮友蘭先生解讀這段話時指出,忠恕之道就是仁道。如上文所論述,“仁”就是指人與人的相互友愛關系。那么人何以表達這種相親相愛之情呢?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存在著很多種具體的辦法和行為,曾子便用“忠恕”二字概括之?!爸摇焙汀八 倍紡摹靶摹?。人心不偏不倚,沒有一己私心,這就是忠;待人如己,推己及人,這就是恕??鬃舆€將“仁”的否定意義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相比于蘇格拉底的“善”,孔子的“仁”更加注重道德修養(yǎng)。通過內(nèi)在的修持,以中庸之道行之。

      在《論語·學而》中,有子說道:“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4]“孝”是“仁”的根本?!暗茏樱雱t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盵4]孔子從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骨肉親情出發(fā)外推到“泛愛眾”,這便是一條行仁的道路。在血緣關系的親情基礎之上,孔子教化啟發(fā)民眾。而孔子的道德規(guī)范不同于蘇格拉底的美德,具有深深的情感因素?!叭省斌w現(xiàn)的是一種情理邏輯?!叭省标P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強調(diào)情感體悟。它以情出發(fā),將心比心,達到一種通感式的道德境界。

      “知”在孔子的倫理思想中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知”既不是人的特殊本質(zhì),也不是行仁的前提和依據(jù)。在《論語·里仁》中,有這樣一句話:“仁者安仁,知者利仁”[4]。聰明有智慧的人認識到行仁對于其長遠發(fā)展是有利的,于是便施行仁德?!爸狈求w而為用,不是為知而知,是為用而知。而且這里的“知”也不同于蘇格拉底所說的知識,后者隸屬于理性的范疇,前者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通達?!爸钡氖侨伺c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并非人類關于美德的概念、定義。在孔子那里,“知”的地位也不如“情”。在《論語·雍也》中,孔子說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盵4]顯而易見,情感的因素遠遠高于理性的因素。相比于蘇格拉底求真的理性精神,孔子更青睞于情感原則。

      三、西方科學詮釋下的求真邏輯

      求真或者說理性是自蘇格拉底以來傳承至今的西方主流思想。“真”是事物的一種本然狀態(tài),而非應然狀態(tài)。西方人追尋的便是事物自然而然的東西,是歸屬于其本身的東西。人只能盡自己理智之最大可能去認識事物,而不能隨意界定事物。無論蘇格拉底倡導的美德倫理學是否已在21世紀復興,其中蘊含的知識本位或者說求真精神都是規(guī)范倫理學所無法匹敵的。我們不為目的、義務去行善。我們是依知識而行善。即如果我知道什么是善,那么,我必定會踐行。這是種理論化的倫理學,也是種理想化的境界。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誕生便是這種求真邏輯的最高附加值。只有了解了事物的本性,擁有了事物相關的知識,我們才能有更豐富的想象力和更原始的創(chuàng)造力。

      西方科學獨攬全雄,成為了“唯一的”科學。那么,依照科學知識社會學的某一派觀點來說,西方科學只是一種科學,是世界上眾多不同的文化范式下孕育出的地方性科學。那么,西方科學為什么會成為世界主流,而其他的科學比如說中國科學都淪為邊緣科學呢?學界認為西方科學的核心在于實證,即理論與經(jīng)驗相符合。西方科學或者說科學成為事物本然性的探究。經(jīng)驗成為檢驗科學理論的唯一標準。只有準確有效地作出預測的理論,才能稱之為科學。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西方科學便是求真邏輯的絕佳例證。這種求真精神是自蘇格拉底伊始,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歷史洗禮,仍深深烙印在在西方文化中的民族精神。雖然現(xiàn)今的西方倫理學也已淪陷于功利主義、工具主義的框架下,但蘇格拉底開創(chuàng)的求真精神卻體現(xiàn)在西方人現(xiàn)實生活的方方面面。李約瑟曾說過,科學是人類唯一進步的事業(yè)。求真也成為人類至高無上的世界精神。

      四、中國社會詮釋下的情理邏輯

      中國社會形勢相對復雜,這一方面歸之于地理、氣候等客觀因素,另一方面得歸之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與人有關的因素。從我們本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來看,作為重要文化傳統(tǒng)的孔子仁學思想對我們中國國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與我們國家社會格局的形成更是息息相關??鬃诱J為,人倫關系是一切社會關系中最根本的關系,沒有人倫整個社會便無法延續(xù)。[6]人倫關系又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因而,以孝悌為核心的道德體系成為維系整個宗法社會的根基。簡而言之,“仁”的踐行是社會得以安定和諧的保障。

      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積淀,這樣一種仁學思想根深蒂固。其中彰顯出的情理邏輯更是融入了人們的日常行為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調(diào)節(jié)不是靠宗教或者法律的強制約束,而是靠道德或者情感的制衡。我們不苛求事物的本然姿態(tài),而去尋求事情的應然狀態(tài)。我們不擅長探究宇宙萬物的生滅,而更傾向于道德實踐。我們并不以“知”為最高準則,而是以“情”為核心理念。近些年來,我國逐漸凸顯的種種社會問題一定程度上歸咎于這樣一種情理邏輯。我們?nèi)狈ξ鞣绞降摹八稍瓌t”,很多社會問題還是依靠人情關系的調(diào)節(jié)得以暫時規(guī)避,并沒有行之有效地解決。

      五、結語

      究竟是何種要素造就了現(xiàn)代人,是理性抑或情感?而理性高于情感嗎?這些問題都源于西方文化帶給世界其他各個民族的生存危機。作為一種地方性文化,我們中國人應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迎接西方優(yōu)勢或者說強勢文化呢?我認為,中西方擁有不同的邏輯思維方式。時間年輪轉到21世紀的今天,無疑西方式的求真邏輯占了先機。“真”是對事物最細致的描述、最直接的轉譯。而我們的情理邏輯是對一切社會關系的提煉。如果說理性精神的張揚得益于歷史年輪的滾滾向前,那么情感因素應被視為更原始更顯見的人類本能。內(nèi)在心靈的感通,確是人與人之間保持親密友愛關系的良方。

      然而,無論是求真邏輯還是情理邏輯,二者本身都是客觀歷史過程的產(chǎn)物。我們只能說西方人更注重求真,中國人更講情理。中西方并非絕對的不可貫通。如果對比蘇格拉底和孔子其人及學說,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有很多共通之處。他們的社會背景、歷史使命、道德追求、人生信念等都存在著相似點?!罢妗北旧頍o所謂好與壞,可一旦涉及到人,便有了價值評判,情感因素無法忽略。傳統(tǒng)的情理邏輯也給現(xiàn)代中國社會拋擲了很沉重的包袱,孔子時代的人情關系也許早已不再純正。因而,兩種文化的會通、兩種邏輯思維方式的相互借鑒便顯得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李石.重溫蘇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識”命題:反駁與辯解[J].道德與文明,2003(1):45.

      [2]許娜,保偉.“美德即知識”的道德解讀[J].法制與社會,2007:921.

      [3]梁婭華,趙建.論中西傳統(tǒng)倫理思想的理性精神與情感因素——蘇格拉底與孔子倫理思想對比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8):26.

      [4]楊伯峻.論語譯注[M].中華書局,2006.12.

      [5]趙敦華.孔子的“仁”和蘇格拉底的“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89.

      [6]雷紅霞.孔子與蘇格拉底道德哲學的比較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3):330.

      猜你喜歡
      仁學知識美德
      論程顥仁學的境界維度
      理論觀察(2025年2期)2025-03-10 00:00:00
      誠實是美德
      黃河之聲(2022年2期)2022-06-22 08:44:30
      兄弟草原
      駿馬(2022年2期)2022-03-26 14:18:51
      她是自立自強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0
      孔子與柏拉圖美學思想之比較分析
      習題變一變 思維現(xiàn)一現(xiàn)
      是“知識”,還是“知識權力”追求?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6:57
      試論新時期合格政工師應具備的素質(zhì)
      愛與知識的力量
      吴堡县| 镇沅| 博湖县| 政和县| 永安市| 东乡| 肇庆市| 阿坝县| 婺源县| 灌南县| 镇康县| 蚌埠市| 神农架林区| 福海县| 明星| 平乡县| 平塘县| 彰化市| 友谊县| 沾益县| 郎溪县| 特克斯县| 武穴市| 三原县| 乳源| 富源县| 兴文县| 同江市| 德惠市| 千阳县| 泽普县| 横山县| 喀喇沁旗| 华亭县| 莱州市| 华坪县| 乐东| 丹凤县| 长沙县| 上栗县|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