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麗 辜小謹
(汕頭超聲印制板公司,廣東 汕頭 515065)
半加成法,有在非導體的裸基材上形成導體種子層(Seed Layer)的方法。關于在基材上種子層的形成方式除了薄銅箔外,還增加了:沉厚銅、極薄銅箔(銅載體超薄銅箔,厚度為3 μm、1 μm)、涂覆了Primer的銅箔、濺鍍。
濺鍍具有無污染、多用途、附著性好等優(yōu)點,幾乎在任何材料均可析鍍上;且與基板的附著強度高,是一般蒸鍍膜的10倍以上。目前隨著線路的細化,濺鍍憑著其與基材有著良好的附著力,也逐步應用到PCB行業(yè)中。
目前濺鍍的具體應用有:(1)在PI材料上形成種子層;(2)用于SOP載板的制作。在硬質FR-4基材形成種子層的研究還未見,本文對此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在FR-4基材上形成良好的種子層是半加成工藝得以實施的第一步,為此必須保證濺鍍層與基材間有牢固的結合力。研究的結果表明:在高Tg(HTg)FR-4的基材上,采用不同的濺鍍方式得到的種子層對最終的結合力有很大的影響。
由于濺鍍設備的限制,只進行表面濺鍍的研究,孔內的濺鍍沒有進行。
濺鍍工藝是將欲鍍材料(如鈀材料)置于陰極,而基板置于陽極。在真空濺鍍艙中,注入氬氣,電極加數(shù)千伏的直流電。氬氣受到外來能量的激發(fā),其電子從基態(tài)跳躍到較高能階的軌道,成為離子狀態(tài)(Ar+),即氬氣處于受激態(tài)。由于陰極電位差,氬離子會加速向陰極表面飛去。當氬離子與鈀材表面(Target)發(fā)生碰撞時,鈀材表面的原子被撞擊出來,由于在真空中,鈀原子會直接到達基板(Substrate),從而沉積在基材上。以下是濺鍍時的示意圖(圖1)。
圖1 濺鍍示意圖
HTg FR-4板料準備(銅箔H/H)—→切板(120 mm×100 mm)—→定量蝕刻(把雙面銅箔蝕刻干凈)—→濺鍍—→表面(酸洗+微蝕)處理—→電鍍加厚至30 μm→圖形轉移—→ 蝕刻—→剝離強度測試(按照IPC-TM-650 2.4.8)
條件1:在HTg FR-4基材上,先濺鍍一層鎳作為過渡層金屬,再濺鍍一層銅;
條件2:在HTg FR-4基材上,先濺鍍一層鎳,再濺鍍一層銅,再鍍一銅層;
條件3:與條件2不同的是鍍銅的條件。
(備注:此處的濺鍍由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協(xié)助完成)
實驗結論:從表面形貌分析可以看出:濺鍍條件1形成的濺鍍層并不能完全覆蓋住FR4基材面,而濺鍍條件2和濺鍍條件3形成的濺鍍層則完全覆蓋了基材面。
蝕刻后的線路如圖2所示:
圖2 線路圖
3種濺鍍條件的線路剝離強度測試,如表1和圖3所示。
表1 線路剝離強度測試表單位:N/mm
圖3
從以上的對比可以得出:濺鍍條件3形成的種子層結合力最好,剝離強度>1.2 N/mm,甚至有些達到了1.6 N/mm,遠遠超出了IPC要求的1.2 N/mm。
而濺鍍條件2形成的種子層結合力出現(xiàn)了波動,這說明濺鍍后補加電鍍銅處理工藝也相當重要,這是保證形成種子層關鍵的因子之一。
而濺鍍條件1,即濺鍍后沒有電鍍銅的結合力相當差,這說明這層薄的濺鍍層還是無法滿足PCB板所要求的結合力。
從理論上講,盡管濺鍍與基材可以形成良好的結合力,但并不意味著只要有濺鍍就能夠滿足PCB板所要求的結合力。在FR4等硬質基材上,如何獲取一層致密的和結合力良好的濺鍍層,是濺鍍運用于MSAP工藝的首要條件。
而實驗證明,當采用適當?shù)臑R鍍方式后,PCB板可以獲得優(yōu)異的結合力;剝離強度>1.2 N/mm,有些實驗板甚至達到了1.6 N/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