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
課程改革,不應是“革命”,而應是“改良”。
現(xiàn)在許多學校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現(xiàn)象。比如,一說到課程開發(fā),都一窩蜂地把別人開發(fā)的課程移植而來,不管適不適合本校學生需要就在本校實施,但并不是植根于本校的“校本課程”,其實校本課程一定要體現(xiàn)“為了學?!薄ⅰ盎趯W?!薄ⅰ霸趯W校中”,才有利于促進本校學生的發(fā)展。一說到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都想學習北京十一學校的“走班上課”,其實在本校條件不具備時,還是不要盲目去“復制”,先把“班級授課”抓好也行。一說到打造高效課堂,都去模仿山東杜郎口中學的“先學后教”,不管學科特點、課的類型、學生狀況,強行讓學生“占領”課堂,讓教師“靠邊站”,其實有些課“先教后學”也未嘗不能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一說到使用多媒體電子白板提高教學效率,有些教師在黑板上就一個字都不寫,其實課堂上教師適時板書對學生有效學習是非常必要的。以上事實都充分說明,課程改革應是“改良”而非“革命”。
由此我想起了西班牙人在加工廠腌制火腿的做法?;鹜仁秦i后腿經(jīng)用海鹽腌制、整形、發(fā)酵等加工而成的一種腌臘制品。每一年都要對腌制火腿的海鹽進行回收,在下一年老鹽加上一些新鹽再次使用,周而復始。為什么呢?因為老鹽長期吸附火腿的油脂,慢慢形成了醇厚獨特的香味,有著新鹽無法達到的效果。在我看來,教育教學的好傳統(tǒng)就如同腌制火腿的“老鹽”,還必須充分利用,“改良”就如同不斷加入“新鹽”。
課程改革已進行了十多年,現(xiàn)在正處于深化改革時期。深化課程改革更多的成分就是“改良”,即在教育教學傳統(tǒng)的基礎上,我們更要深刻思考,真正對不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要求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教育觀及教育教學的內(nèi)容、方法和手段進行變革,把它們改造好,并有所創(chuàng)新;同時,我們對長期實踐積淀下來的具有獨特價值的教育教學優(yōu)良傳統(tǒng),還要在課程改革中使之發(fā)揚光大。我們不能一說改革,就非此即彼地對傳統(tǒng)進行“革命性”的顛覆。這樣,我們的教育之路才能更堅實,更長遠。
(作者單位:四川南充市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