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妮
[摘 要]習仲勛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他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群眾工作相結合,形成了自己關于群眾工作的獨創(chuàng)觀點。在今天政治體制改革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形勢下,梳理和總結老一輩革命家關于群眾工作的基本觀點,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習仲勛;群眾觀;群眾工作
習仲勛是一位關中農民的兒子,年僅13歲就投身黨領導的革命事業(yè),15歲發(fā)動了“兩當兵變”,21歲當選陜甘邊區(qū)蘇維埃政府主席,32歲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他用畢生的奮斗探索,詮釋了共產黨人群眾路線的真諦和內涵,在人民心中樹起了一座豐碑,被毛澤東稱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泉,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習仲勛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并將之與群眾工作相結合,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思想,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群眾觀。這些群眾觀點既是對于群眾工作性質與方法的認識,也是對長期實踐活動的經驗總結,對我黨的群眾工作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基于分析研究,習仲勛的群眾觀可以總結為以下六點。
一、“群眾中有無限的智慧和無窮的力量”
習仲勛曾說:“群眾中有無限的智慧和無窮的力量,只要我們把群眾動員起來了,任何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辦成功的?!保?)所以,他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
1940年初,為了反擊國民黨在關中地區(qū)制造的摩擦活動,時任中共關中地委書記的習仲勛多次有效地組織了反摩擦運動。在運動中,習仲勛明確要求各級干部要深入到群眾中去,“在全體老百姓中,進行極廣泛、極深入的政治動員,把老百姓都動員起來,成為堅持斗爭中堅強的力量?!保?)通過深入鄉(xiāng)村,組織和團結人民群眾,為戰(zhàn)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5年7月11日,習仲勛在出席西北黨的歷史座談會時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體現了他對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解。他說:“黨史是人民反抗統(tǒng)治階級的歷史,如果丟開黨和人民來談歷史,那就丟掉了歷史的真實。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而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如果只強調個人的作用,夸耀個人的功績,這是不合乎真理,或者不完全合乎真理的?!保?)
習仲勛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深知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偉大的力量,深知黨的革命成就和思想理論都是和群眾實踐息息相關的,所以,他始終和群眾站的最近,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二、“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
習仲勛要求工作人員時刻不要忘記屁股坐在哪一邊的問題,永遠不能脫離群眾。
“為五十二萬群眾服務”是習仲勛在擔任綏德地委書記期間經常用來告誡自己、告誡機關工作人員的一句話。他特別注重黨政機關和部隊的自身建設,經常教育干部戰(zhàn)士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要嚴格遵守群眾紀律,與人民群眾保持緊密的血肉聯系。1944年秋,在綏德地區(qū)召開的司法會議上,習仲勛發(fā)表了《貫徹司法工作的正確方向》講話,講得很明白: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二、不當“官”和“老爺”。三、走出“衙門”,深入鄉(xiāng)村。四、有出息和沒出息。(4)正是在這種服務意識的主導下和工作方法的真正運用下,習仲勛帶領地委干部將地處邊區(qū)北大門、各種關系錯綜復雜的綏德治理得有聲有色。
正是因為十分注重群眾路線的貫徹,因此,無論在哪個崗位上,習仲勛都非常強調脫離群眾的危險。1945年底就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不久的習仲勛在布置1946年陜甘寧邊區(qū)的任務時,還特別指出,要整頓黨務,轉變作風,克服脫離群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告誡同志們“永遠不要脫離群眾”。(5)
習仲勛經常強調,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江山是人民的江山,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群眾。他也用實際行動為我們黨在群眾心中樹立了良好形象,贏得了民心。
三、“考慮問題都要從群眾利益出發(fā)”
習仲勛曾語重心長地告誡各級干部:“任何黨員在任何時候,考慮問題都要從群眾利益出發(fā),關心群眾的疾苦?!保?)他始終踐行著自己的準則,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深入群眾,走街串戶,訪貧問苦,滿足所需。
1934年6月,習仲勛帶領游擊隊沒收華池紫坊畔塔兒掌土豪胡克申500余石糧食,100多頭牛,2000多只羊,1000多塊銀元,大部分都分給了貧苦農民。秋季,又領導慶陽游擊隊打開了慶陽大地主“恒義和”在華池悅樂上堡子的糧倉,開倉三日,給貧苦農民分配糧食2000余石。他還一村一村地做調查研究,一家一戶做群眾工作,先后深入到二將川、南梁堡、豹子川、白馬廟川、玉皇廟川、荔園堡川、小河溝、平定川、義正川、吳堡川等地的貧苦農民中,關心群眾生活,體察群眾疾苦,熱情向農民宣傳革命道理,發(fā)動群眾,配合游擊隊分糧食、分牛羊、分財產,逐步得到了群眾的信任與支持,提高了群眾的覺悟。并且,紅軍吃群眾的飯后,要折算成錢,作價付給群眾,并給群眾留下紙條子。(7)不白拿群眾一米一粟、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行為,讓他贏得了農民的熱烈擁護與愛戴。
干部要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把群眾的呼聲、疾苦當作緊要任務來干,多聽群眾意見,多為群眾辦實事,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維護群眾的利益,得到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四、“群眾的什么事他都知道,大事小事他都關心”
回顧習仲勛同志的革命歷程,無論是在照金、還是在關中,乃至在陜北,都與人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都稱贊說:“共產黨的分委書記真是為老百姓操盡了心!群眾的什么事他都知道,大事小事他都關心?!保?)
在1940年7月,關中分委書記、公署專員習仲勛在視察教育返回途中,得知陽坡頭小學崖下溝底住有一戶孤兒寡母。他走入該戶噓寒問暖、給予撫慰,并贈十元邊幣為其補貼生活,而且對該母女為行政專署推面、做醋、紡線、織布、做軍鞋,支持分區(qū)、支持革命予以充分肯定,使這個孤兒寡母鼓起了更強的生活勇氣。(9)
習仲勛同志“易馬換擔”愛護百姓的故事,至今仍為旬邑人民傳為美談。同樣也是關中分區(qū)專署駐陽坡頭期間,習仲勛和警衛(wèi)員在檢查完邊防工作的返回途中,遇到一位崴腳的老農痛苦難行,問明情由和去向后,堅持讓老農騎上自己的坐騎,自己則步行代挑行李,一路雖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但仍堅持前行,直至回到駐地機關,隨后習仲勛特別囑托警衛(wèi)員送老農到衛(wèi)生隊做了包扎并送回家中。(10)
正因為習仲勛堅持為人民群眾著想,無微不至地關心群眾,所以群眾總是把他當作自己的親人,甘愿冒著殺頭的危險來掩護他。紅軍和游擊隊主力撤離照金革命根據地后,習仲勛仍留在當地開展革命活動。那段時間,他得到一個王姓農民老大娘的掩護和悉心照料。白天,他藏入密林,半夜里老大娘把他從山林中叫回來,給他做米飯、做豬耳朵肉吃,有時還給他送白糖吃。后來,他突患嚴重的傷寒病,難以繼續(xù)行軍,遂轉至宜君縣小石崖村養(yǎng)病一個月,病未痊愈,又隨同南梁保安隊長郭錫山一起到達合水縣太白鎮(zhèn)蓮花寺,住在豹子溝李老五家里,因這一帶也有敵人活動,李老五白天把習仲勛送到山林里,晚上再接回來吃飯。(11)
這些小故事,雖年代久遠,但歷久彌新,充分說明了習仲勛在工作實踐中,真正做到了為民消得人憔悴,同時也獲得了群眾的深切愛戴與擁護。
五、“向群眾講話,盡量用土話,老百姓一聽就懂”
劉志丹夫人同桂榮回憶習仲勛說,“他向群眾講話,盡量用土話,老百姓一聽就懂,把一些大道理通俗的一講,老百姓一下就明白了。他給游擊隊隊員講戰(zhàn)術說:‘繩子從細處斷,打敵人就要打他的薄弱處?!保?2)習仲勛一生,從不以領導干部自居,總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群眾聊天,正是這種態(tài)度與行動,讓他很快能夠融入群眾當中,成為群眾貼心的人。
1951 年1月,習仲勛在西北區(qū)報紙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有人說,我們的報紙,‘群眾看了面目生疏,很難親近。這是一個大問題,必須認真努力學習,學習群眾中、干部中那些富有智慧的生動的語言,來充實我們的作品。也就是說,用群眾的語言寫群眾的東西,群眾的報紙就要用群眾的語言去辦,那樣群眾就會歡迎了?!保?3)
1961 年 4 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的習仲勛帶領工作組赴河南長葛縣進行調查研究。走訪過程中,習仲勛強調領導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才有可能和群眾親近;要求工作人員和領導干部要步行,不要坐汽車或者騎自行車;警衛(wèi)人員不要跟著,免得讓群眾有距離感。在農民家里,習仲勛總是隨意坐到磚頭上或者石板上,他還要求領導干部不能打官腔,要給農民說他們聽得懂的話。(14)
群眾語言是打開群眾心靈的金鑰匙,聯系群眾就要學會說群眾常說的話,群眾聽了就會有親切感,溝通思想才易拉近距離。在這方面,習仲勛同樣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六、“具體人具體分析,不同事不同對待”
黨的群眾路線的貫徹執(zhí)行,并不是死板教條主義,而是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習仲勛同志就靈活性地將黨的群眾路線與群眾工作結合起來,提出了“具體人具體分析,不同事不同對待”的群眾觀。
習仲勛擔任中共關中分委書記期間,正值國共合作之始,為了正確貫徹黨的全面抗戰(zhàn)的方針政策,維護關中分區(qū)民主政權和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他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適應形勢的要求,靈活機動地運用政策,開展各階層的群眾團結工作。如對地方知名人士,習仲勛特別注意團結他們,發(fā)揮他們在地方群眾中的威望,為抗戰(zhàn)做工作:先后將赤水縣的士紳景玉田安排到縣政府任財政科長;新正縣的老中醫(yī)、旬邑縣的蕭芝保被聘為關中分區(qū)參議員;甚至對地主、對在國民黨政府和軍隊供職的人員及其家屬,他說服黨內同志看人要用發(fā)展的眼光。蔣德寬是關中分區(qū)的一位頗有勢力的財主,對抗日工作比較熱心。但有些同志認為他靠不住,不愿意與他接觸。習仲勛就教育大家:“事物是發(fā)展的,人的思想也是變化的。我們要具體人具體分析,不同事不同對待。蔣德寬雖然是地主,但他支持兒子當紅軍,又在物質上積極幫助我們抗日,像這樣的地主就應當團結爭取他們?!苯涍^他的解釋,才逐漸打消了人們的顧慮。(15)
習仲勛還十分關心優(yōu)撫工作,包括對俘虜政策的落實。1940年11月12日和12月3日,習仲勛兩次報告高崗、林伯渠、高自立,在關中面臨嚴重困難情況下,請求邊區(qū)黨委、政府幫助解決游擊隊活動和遣返俘虜經費以及傷殘死亡人員撫恤問題。他認為妥善處理好這些問題,政治上有利,特別是對于俘虜,“發(fā)給他們路費,護送出境,這樣可以擴大我們的政治影響,并可以替我們做許多宣傳工作?!保?6)
即使是往日批判打擊的地主,即使是昔日戰(zhàn)場上生死相搏的敵方戰(zhàn)俘,習仲勛也十分關心其生活,并盡力幫助其解決困難,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先進特質與寬廣的胸懷。
七、小結
新中國50周年大慶時,天安門城樓上,習仲勛同志看著連綿不絕的國慶游行隊伍,曾意味深長地說道:“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庇赊r家后代成長起來的他,深知人民群眾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與力量,在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與群眾時刻保持著密切聯系,與群眾結下了真摯的感情,真正成為了“人民的忠誠勤務員”。
古人云:“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一面鏡子,習仲勛就是共產黨人的鏡子。如今在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之際,我們更應學習習仲勛同志的這種公仆精神,守護群眾路線這根人民政黨的生命線,堅守執(zhí)政為民理念,于真抓實干中匯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參考文獻:
[1]《習仲勛文選》編輯委員會.習仲勛文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
[2]賈巨川.習仲勛傳(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3]中共咸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旬邑縣委黨史研究室編.習仲勛在旬邑[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
[4]郝鵬飛.習仲勛永遠與人民群眾為伍[J].黨史博采,2013(10).
[5]肖劍忠.習仲勛的群眾觀[J].觀察與思考,2013(11).
[6]鞏瑞波.習仲勛群眾路線思想述論——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J].理論導刊,2013(7).
[7]冉文偉.習仲勛的群眾觀及其啟示[J].蘭臺世界,2013(5).
[8]祝彥.習仲勛堅持群眾路線二三事[J].福建黨史月刊,2013(11).
[9]祝彥.習仲勛:把屁股坐在老百姓這一面[J].西部大開發(fā),2013(3).
[10]李福長.實事求是,心系群眾——1961 年習仲勛長葛調研記[J].黨史博覽,2009(6).
[11]劉秉政:習仲勛與人民群眾心連心,中國紅色旅游網,http://www.crt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HDZW/1359144442F93A21J0HHB6F18CF0F4.html.2013-05-09,14:44:42.
注釋:
(1)《習仲勛文選》編輯委員會.習仲勛文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130.
(2)《習仲勛文選》編輯委員會.習仲勛文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5.
(3)賈巨川.習仲勛傳(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391.
(4)賈巨川.習仲勛傳(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365~366.
(5)賈巨川.習仲勛傳(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405.
(6)李福長.實事求是,心系群眾——1961 年習仲勛長葛調研記[J].黨史博覽,2009(6).
(7)劉秉政:《習仲勛與人民群眾心連心》,中國紅色旅游網,http:
//www.crt.com.cn/news2007/ news/HDZW/1359144442F93
A21J0HHB6F18CF0F4.html。
(8)賈巨川.習仲勛傳(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317.
(9)共咸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旬邑縣委黨史研究室編.習仲勛在旬邑[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178.
(10)共咸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旬邑縣委黨史研究室編.習仲勛在旬邑[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179.
(11)劉秉政:習仲勛與人民群眾心連心,中國紅色旅游網:http://www.crt.com.cn/news2007/ news/HDZW/1359144442F93
A21J0HHB6F18CF0F4.html. 2013-05-09,14:44:42.
(12)共咸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旬邑縣委黨史研究室編.習仲勛在旬邑[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219.
(13)《習仲勛文選》編輯委員會.習仲勛文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156.
(14)郝鵬飛.習仲勛永遠與人民群眾為伍[J].黨史博采,2013(10).
(15)祝彥.習仲勛堅持群眾路線二三事[J].福建黨史月刊,2013(11).
(16)中共咸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旬邑縣委黨史研究室編.習仲勛在旬邑[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