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素梅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11-0088-01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34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們都知道在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在有興趣地學和和被逼無奈兩種情況下,學習效果差別極大。那么高一學生對高一化學的學習到底是怎樣的感受呢,如何從學生的感受出發(fā),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去解決這些問題,保護好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高二有進一步學習化學的欲望呢?
一、概念原理學習時的“怕”
對于高一學生來說,尤其是剛入學時,學生對高一的學習充滿憧憬,對每門課的學習都充滿期待,這其中包括化學。這時的學生還沒有在主觀上不想學化學。但是從“物質的量”學習開始,再緊接著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的學習,就給學生一個感覺:“高中的化學真難?!?/p>
如何避免給學生這種感覺?重要一點就是降低教學難度,尤其是習題訓練的難度。不要一步到位,不要想通過大量習題的訓練,期望使學生熟練掌握概念。其實這時候如果通過大量習題來訓練,學生對概念的掌握也僅僅是停留在模仿做題。教學實踐證明,一段時間后 ,學生還是會忘記,而應該讓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反而沒掌握。比如氧化反應的教學時,如果新課教學就涉及到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計算,教師感覺知識傳授得很系統(tǒng)了,學生掌握的很扎實了,但實際上一段時間后,學生連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判斷,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都會混淆。該達到的教學目標未實現(xiàn),更重要的是,這時就有一批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被打擊了。一屆屆高一的教學實踐提醒我們,在教學的起始階段一定要敢于刪題、減題,按照課程標準教學。這時學生學習高中化學自信心的建立比多練幾百道題要重要得多。
二、元素化合物學習時的“煩”
等學生沒有了“物質的量”、“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帶來的困擾,隨著學習的深入,能理解并能應用時,開始進入元素化合物的學習。元素化合物與生產生活聯(lián)系緊密,有大量的實驗,這是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一個很好的契機。但同時開始出現(xiàn)許多的物質間的反應。學完元素化合物后,有一部分學生對化學的感覺是“煩”,“那么多化學方程式,怎么記住???”
如何在教學中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背,甚至拿出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默寫化學方程式,看起來這種做法很有效,能讓學生記住化學方程式,但帶來的副作用是,這樣的做法會消磨掉一部分學生對化學的喜愛。尤其是一些很喜歡理科的學生,這時相比較數(shù)學、物理,他會覺得化學煩,而不再對化學充滿興趣。但化學方程式又很重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不人為的反復讓學生默寫化學方程式,給學生造成記化學方程式很煩的感覺,是首先要注意的。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自覺應用化學方程式。那么什么樣的問題情境比較合適呢?在高一,無機框圖題是一種很好的題型。在元素化合物教學時,我們通常是每種元素的單獨教學,無機框圖這種集多種物質間轉化的題目做得并不多,只是會到高二學業(yè)水平考試復習時才考慮系統(tǒng)地讓學生做這類題,其實完全可以提前讓學生做。在不斷變化的物質轉化關系中,學生對反復出現(xiàn)的重要反應會有很深的印象,而且對方程式的記憶不再是孤立的,會融合這個反應的應用、這個反應中特殊的現(xiàn)象等信息去記憶。
三、必修2學習中的“亂”
這一感覺在必修2的學習時,最為強烈。因為必修2的內容選修教材中都有深化,所以必修2的教材只是做簡單介紹。物質結構、化學反應與能量、有機化學這幾部分的學習學生都會有這種感受,如物質結構的元素周期表學習時,既要學生掌握編排規(guī)則,又不能解釋過渡元素為什么是那樣排,為什么同樣是最外層6個電子,有的是排在主族,有的又是副族。為什么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時,最外層不超過8個,次外層不超過18個等,這些知識,學生是知其然但又不知其所以然,學生覺得亂。又如有機物的學習時,強調從典型物質在生活中的應用、性質出發(fā)學習,讓學生有結構決定性質的意識,不過分強調有機物在發(fā)生化學反應中如何斷鍵。學生就沒法理解有機反應,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哪些能與鈉反應、哪些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一段時間后就弄不清楚了。
這個“亂”怎么解決?在教學時適當?shù)貪B透一些選修的內容,幫助學生解決困惑是必要的。只要知識呈現(xiàn)的時機合適,呈現(xiàn)的內容恰當不會給學生增加負擔的。比如有機物的教學時,乙醇發(fā)生的反應,完全可以從斷鍵角度去分析與鈉反應、催化氧化、酯化反應。讓學生學完乙醇后想想丙醇、甲醇能發(fā)生哪些反應,這樣學生就知道乙醇催化氧化產物乙醛是怎么得到的。為什么乙酸能與氫氧化鈉反應而乙醇不能。從結構來分析有機物的性質,適當?shù)剡\用同類別物質性質對比,會有利于學生理解物質性質,就不會覺得知識散、亂。
無論學生后面是否選修化學,高一兩本必修教材的教學都是很重要的。如何結合教材特點,結合學生自身感受,從教學實踐出發(fā),保護好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學好高一化學,是一個值得我們不斷去研究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