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官員正淘汰機制
要想盡量減少官場逆淘汰,就必須通過宗旨教育、制度建設,尤其是科學的領導干部考核指標體系,完善官員“正淘汰”機制,讓潛規(guī)則不靈,讓顯規(guī)則盛行。
首先,要通過制度設計,完善權力配置和治理結構,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現代國家首先應在法治的基礎上完善權力配置和治理結構。當前,我國治理體系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治理能力與現代治理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而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通過頂層設計,完善權力配置和治理結構,其中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必須通過現代法治國家建設,在黨的領導下,真正實現“人民公仆人民選”;規(guī)范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權力,讓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權力規(guī)范化、制度化;實現一把手負總責的權力和副職分工負責的權力彼此制約與良性互動,徹底改變領導干部“唯上不唯下”的現象,確保選拔領導干部權力,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群眾手中,確保人民賦予公仆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
其次,以構建科學的干部考核指標體系為“抓手”,加快官場“正淘汰”的政治環(huán)境建設。
目前出現比較嚴重的官場逆淘汰現象,雖然有很多原因,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現有的干部人事制度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必須健全領導干部退出機制,打造官場“正淘汰”的社會環(huán)境。
要通過構建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讓那些真正“為民、清廉、務實”和敢于擔當的好干部脫穎而出,并對那些不勝任現職且缺乏工作能力、工作熱情的領導干部,要適時進行降職、免職、轉崗、待崗和離崗培訓等懲罰性調整。通過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常態(tài)調整機制,旗幟鮮明地支持實干者,懲治腐敗者,鞭撻空談者,使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既治貪,也治庸、治懶。
要深化“引咎辭職”、“追究解職”與“因咎追究”機制,以促使領導干部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并形成領導干部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而勇于擔當的良好風氣。
要通過“上評下議”,完善領導干部末位退出機制。通過干群合作評議為基礎的“上評下議”活動,對領導干部進行提優(yōu)汰劣。要把人民群眾對干部“上評下議”的結果,同其職務升降緊密結合起來。
再次,要通過公民文化建設,提升公民能力,打造“正淘汰”的社會環(huán)境。
從文化層面上來看,官場盛行逆淘汰的現象,很大程度上還在于我們還處于從臣民文化向公民文化轉型的過程中。兩千多年的帝王思想、臣民文化和專制傳統(tǒng)仍是我國現代社會成長的桎梏。我國現階段社會組織發(fā)育不全,嚴重影響著社會資本的積累,進而影響了公民文化發(fā)展與現代公民社會的形塑。此外,我國市場經濟還處于有待完善的進程中,公民文化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還不夠牢固。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始終是制約我國構建現代國家、現代社會的瓶頸。在經濟績效合法性的標桿下,一些地方以犧牲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公民能力為代價,去換取經濟一時發(fā)展的現象比比皆是??梢?,在轉型中國,通過公民文化培育、公民能力提升讓公民大眾擺脫“臣民意識”,真正具有公民能力,以此加快“正淘汰”的現代社會環(huán)境建設,依舊任重而道遠。
(作者為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責編/劉建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