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yīng)中
滕偉明詩詞中的聲音描寫
張應(yīng)中
詩詞創(chuàng)作少不了形象刻畫,也常見對聲音的描寫。近讀《滕偉明詩詞選》,發(fā)現(xiàn)四川詩人滕偉明對聲音很敏感,其摹聲繪響非常出色,效果頗佳。現(xiàn)特意摘出,與大家分享。
滕偉明詩詞現(xiàn)實感比較強,語言有生活化、口語化傾向,其描摹人聲、物聲,妙肖自然,幽默風(fēng)趣。寫人聲的,如『太后全無理,群臣只有喳』(《頤和園書感》),『喳』,系舊時仆人對主人應(yīng)諾的聲音,用在此處,突出了晚清群臣對慈禧太后誠惶誠恐、唯唯諾諾的奴才嘴臉。七古《老婦行》寫川中『東山』小邑大興土木,而農(nóng)民生計艱難,常外出索討衣物。詩的結(jié)尾云:『日午提籃妻還家,勸我新試減肥茶,拳拳之心非不美,我惡其名出而哇。』因想到民生疾苦,遂感『減肥茶』其名惡心,故『哇』而吐之。一『哇』字聲音、形象全出。又如,寫中越戰(zhàn)爭停止后邊境越南人形象:『鹿寨今已棄,獐目每斜窺。啁啾抱瓜賣,得錢裹脛腓。』(《老卒》) 『啁啾』本
形容鳥叫聲,這里用來形容讓人聽不懂的越南語,含有鄙視之意。還有寫意外之驚訝聲,『車過虎門哦喲驚,海防要塞恁低平』(《虎門二首》),『去年花樹間,邂逅哦呀好』(《生查子· 古意》),脫口而出,聲音畢肖。寫物聲的,如『月午井梧風(fēng)颯颯,露濃街犬氣咻咻』(《兇宅》),『風(fēng)颯颯』 『犬咻咻』,逼真地烘托出兇宅陰森恐怖氣象,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又如『深宵伴我枯坐,是鄰居、窸窣牌聲』(《聲聲慢· 枯坐待曉》),『若許閑乘月,丁丁拄杖過』(《友人招飲未赴》),『窸窣』、『丁丁』皆準(zhǔn)確生動。
本來無聲或聽不出聲音的,讓其發(fā)聲,以動寫靜,遂給人以新鮮感。如『蘆竹抽鞭夜有聲』(《春興五首》),以抽鞭有聲寫蘆竹生長迅速?!航鼇碓娕d壞催租,搜腸又覺聲戛戛』(《同楊啟宇王震宇游都江》),搜索枯腸,竟發(fā)出戛戛之聲。『手把墓門且逍遙,鬼卒相顧嘖未止』(《五十戲作》),因自己不怕死,鬼卒都嘖嘖驚怪。此數(shù)例皆摹寫想象中的聲音,有聲勝無聲。又如『野人不相見,似有冷嘲聲』(《神農(nóng)架》),野人的冷嘲聲在有無之間,非親歷深山老林者不能道出。
表面寫聲音,實則含有他意,但不點破,故含蓄耐讀。如《憶江南· 讀某公開脫狀為之齒冷》:『休提起,提起淚成河。翻遍華陽饑饉志,未聞積怨這般多。南無阿彌陀。』該詞以念佛聲收束,無限悲傷、憤慨、無奈盡含其中,筆墨經(jīng)濟含蓄。又如『敢忘先祖涂肝腦,榻側(cè)鼾聲不耐聽』(《長城》),后一句用宋太祖『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之典故,暗示國土不許外族侵占,借榻側(cè)鼾聲,指外敵入侵,『不耐聽』云云,暗示先祖反抗侵略的決心和斗志。又如『升旗不成列,猶唱妃呼豨』(《村小》),『妃呼豨』是古樂曲中的助聲字,沒有實在意義,用在此處代指鄉(xiāng)村小學(xué)生唱的『呼兒嗨呀』,真是妙不可言。
以此聲比彼聲,突出聲音的特點,在滕偉明的詩詞中也時或見之。如『隔篁聞古磬,知是淺溪流』(《嵐溪》),把溪水聲比作古磬之聲,可想見其清脆悅耳?!弘姵搞y鷹聲若虎』(《青玉案· 題魏新河赤闌橋懷古圖》),詞人魏新河系飛行員,以虎聲比擬他駕駛飛機的聲音,顯出其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