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克家
一字之奇 千古矚目
——略談“詩眼”
◎ 臧克家
古典詩詞字?jǐn)?shù)有限制而含蘊豐富,所以在選句下字上,要覃思深慮,一再推敲,使篇中有警句,成為星群之中的北斗,撐起詩詞殿堂的梁柱,使讀者不禁擊節(jié),拍案叫絕。而一句之中,又有警字,即所謂“詩眼”是也。古代不少詩家詞人,因一字之奇名噪千古,傳為佳話。今試就史上有名、家喻戶曉的三例,談?wù)剛€人的欣賞情趣。
一
宋祁《玉樓春》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關(guān)鍵在一個“鬧”字。任換另一個字,就不夠味了。就像福樓拜教導(dǎo)莫泊桑所謂的“這一個”。即使不管平仄(“鬧”,效韻,仄聲字),任意另從“濃”“滿”“好”“到”諸字中擇取一個取代“鬧”字,也不行,那會使奇特化為一般,使全句、全詞為之失色。那么,“鬧”字的妙處何在?我以為:從“鬧”字中,讀者可以感到成群蜜蜂嗡嗡之聲入耳,斑斕蝴蝶翻舞之色入目;杏花朵朵,芬芳之氣入鼻;乍暖氣候,吹面不寒,和風(fēng)溫氣入體,凡此種種,有如酵母,釀成一團令人陶醉的熱烈而富于生機的氣氛。這種氣氛就是“春意”的美好而充分的表現(xiàn)。我們還應(yīng)該注意“春意”二字?!按猴L(fēng)破紅意,女頰如桃花”這兩個佳句,也是好在“破紅意”三字上。
一個“鬧”字,關(guān)乎大局。有了它,全句活了,別的句子成了為它而存在的附庸了。我們可能忘記了這首詞的牌子,也可能不記得其他的句子了,那也無關(guān)緊要,有這一個“鬧”字,我們就心滿意足了。詩詞評論大家王國維高度評價它“境界全出”是慧眼獨具、詩心交感使然。宋祁之后,詩人楊萬里也有“海棠鬧日不曾來”之句,可謂詞家詩人,所感略同了。
我對這個“鬧”字,不但欣賞,而且傾倒。
二
王安石有首七絕《泊船瓜洲》,第三句“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也在詩史上大大有名,直到現(xiàn)在仍為人贊賞。作者為了這個字大費苦心,再三推敲。先用“到”,又改“過”,再改“滿”,換了幾個字,最后才決定用“綠”字。洪邁《容齋續(xù)筆》里述說了這個情況,這對于讀者的欣賞起了先聲奪人的很大作用。而我個人,對這個“綠”一直評價不高,覺得不能與“鬧”字并峙。這“綠”字,在視覺上給人以色彩鮮明的感覺,在人心上,引起春意無涯的生趣;但我嫌它太顯露,限制了春意豐富的內(nèi)涵,扼殺了讀者廣闊美麗的想象。表現(xiàn)青春的典型景物,像丘遲《與陳伯之書》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像白居易《憶江南》第一首中的名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靜的紅花、綠水,動的亂飛的群鶯,對江南春光的描述,都是有特點的,美麗動人。如果不用“綠”字而用“到”或“過”,反覺含蓄有味些。春風(fēng)一“到”或一“過”,上面句子里的形象就包括在內(nèi)了,讀者從“到”“過”中,可以想象出更多的東西?!俺靥辽翰荨保]點出“綠”來,“春草”當(dāng)然是“綠”的。何況,“綠”字前人已先用過多次了。李白的“東風(fēng)已綠瀛洲草”,丘為的“春風(fēng)何時至,已綠湖山上”,白居易的“春岸綠時連夢澤”,用法全同,已不新鮮了。寫到此處,忽然想到杜工部的《曲江對雨》中“林花著雨燕支(胭脂)濕”,題在石壁上,末一字模糊不清了,使他后輩幾位名家猜謎似的,各為填充。蘇東坡填個“潤”宇,黃山谷填個“老”字,秦少游填個“嫩”字,詩僧佛印填個“落”宇,找來杜甫詩集一查,是個“濕”字,皆大驚佩!燕支原是紅色的,一沾水,它更顯得“潤”了,更“老”了(就是更艷麗了),更“嫩”生了,更“落”了(更見本色了)。老杜到底高明,一個“濕”字見精神,難怪一字之奇,千古注目。比照著看,王安石詩句里不用“綠”而用“到”“過”字,不更蘊藉一點,給人想象的余地不更寬廣一點嗎?
三
蘇東坡有首《有美堂暴雨》,也是大有名的。其中“天外黑風(fēng)吹海立”一句中的“立”字,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逢人輒道。但讀到古今談“詩眼”的文字中,甚少見到提出這個“立”字來,我大為不平!我覺得,這個“立”字可與“鬧”字抗衡,看作兩峰并峙。我極欣賞《七發(fā)》里觀潮一段,氣象宏偉撼人,比喻美好如珠,聲韻使人心搖而神馳,讀了之后,豈止令一個患高度神經(jīng)衰弱的“太子”“霍然病已”?擴心懷,長壯志,千古之下,作用大焉。但是,觀潮的長篇描繪,至矣盡矣,而東坡的一個“立”字,卻有勝百千言之偉力!
“立”起來的大海,像一個力大無窮的巨人,使人驚,使人駭,氣象之大,境界之高,令我欽仰而嘆服東坡崇高的精神,“如海”的才華和他手中的那一枝如椽大筆。即使詩圣杜工部《秋興八首》第一首中的“江間波浪兼天涌”,也應(yīng)該讓它三分。
這個“立”字,可謂千古挺出,與“鬧”字可以比美,而“綠”字則不能與之三足而鼎立。
(選自《文史知識》編輯部編《怎樣鑒賞古詩詞》,中華書局)
問吧
1.清明節(jié)是四月的重要節(jié)日之一,一般是在公歷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下面哪個不是清明節(jié)的習(xí)俗?
A.踏青 B.掃墓 C.登高 D.插柳
2.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有學(xué)者認(rèn)為胡同是從蒙古語演變而來,那么“胡同”在蒙古語中是什么意思呢?
A.院墻 B.狹長的 C.樹木 D.水井
3.中國是一個重誠信的國家,古代“一諾千金”的典故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A.《戰(zhàn)國策》 B.《史記》 C.《左傳》 D.《論語》
4. 雅致的生活一直是古代文人的追求,下面被古代文人稱為“懷袖雅物”的是什么?
A.折扇 B.玉佩 C.香囊 D.絲絹手帕
5.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下面哪項措施不是戊戌變法的內(nèi)容?
A.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xué)堂 B.派遣留學(xué)生
C.設(shè)立農(nóng)工商局 D.廢除科舉制度
6.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班機失聯(lián)事件牽動人心,中國得到消息后立刻派搜救隊前去救援。請問中國和馬來西亞是哪一年建交的?
A.1973 B.1974 C.1975 D.1976
7. 應(yīng)國家主席習(xí)近平夫人彭麗媛邀請,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攜母親、女兒于2014年3月20-26日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華之旅。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受邀來華的“第一夫人”是哪國人?
A.印度 B.印度尼西亞 C.朝鮮 D.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