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洛陽出土唐代文人許景先墓志考疏

      2014-11-17 05:23:44高慎濤
      中國韻文學刊 2014年2期
      關鍵詞:開元墓志

      高慎濤?

      (洛陽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22)

      許景先,兩《唐書》有傳,嘗與張九齡等更知制誥,以文翰見稱,曾得文宗張說賞識。近年洛陽新出許景先墓志,對其字號、籍貫、歷官等記載頗為詳細,可糾補兩《唐書》本傳。許景先雖為初盛唐著名文人,然墓志出土后,一直少人問津,筆者遂對志文進行考證,然文成后未發(fā)表,2013年初發(fā)現胡可先先生大作《許景先墓志箋證》[1](P257-275),對墓志注解詳細,但胡先生錄文側重于箋證,注重相關資料的搜集,而對志文中提到的歷官等時間并未進行斷定。職是之故,在參照胡先生大作基礎上重新錄文并對相關問題考釋。

      一 許景先墓志錄文

      大唐故吏部侍郎高陽許公墓志銘并序

      昔仲尼稱才難,不其然乎。夫才由運生,位以才敘,故明王執(zhí)契以玄感,貞士因時以利見。所以黃虞代興,而風稷踵武也。亦有異人間出,明德挺生。功未半而身先,道將亨而運往。大廈方構,勁松先凋。吾誰有悲,則在我高陽許公矣。君諱杲,字景先,高陽人也。高陽積其慶源,太岳緬其功緒。自昆吾是宅,文叔開封,始為朝宿之地,終列會盟之國。其后載德逾遠,弘風則劭。世功世祿,代有其人。曾祖緒,散騎常侍。祖行師,潞州別駕。父義均,秋浦令、贈左司郎中。玄胄錫慶,大名稱時。擁貂珰于禁省,立綱紀于藩服。邦君宰邑,樹聲政之能;嗣子克家,承寵光之贈。君風儀穎徹,神宇清霽。道為之貌,天縱其才。夫其德容溫,言容偘,英秀外發(fā),沖明內照。則幼而有大成之量也。君子曰:許氏之子,其庶乎不違仁,不貳過,好學無倦,樂道忘貧,豈當今之顏子也。及長,好古博雅,切問近思。在心成誦,經目必覽。遒文敏學,擅美一時。十八,丁秋浦府君憂,喪過乎哀,毀將殆滅。弱冠,應賢良方正舉擢第,授陜州夏縣尉。尋丁內艱,以其至性,殆不勝喪。服闋,屬中宗立圣善寺報慈閣,公遂制《報慈閣賦》,當時以為絕唱。兵部尚書李迥秀,當代文宗,表薦公賦,以為相如《上林》不是過也。有制付史官。仍令選日,優(yōu)與一京官。其年,授左拾遣。因奏論事忤執(zhí)政,貶試滑州司士參軍。尋以文吏兼優(yōu)舉對策甲科,授揚府兵曹參軍。尋有制特征直中書省。俄除左補闕,轉侍御史。直繩正色,臺閣生風,朝廷肅然,莫不聳懼。未幾,除職方員外兼判外官考事。事畢,遷給事中,自華省升禁闈。其羽可用,其儀有序。屬三九宴射,時眾官既多,猥費府藏,公因是納諫。明詔見依,朝廷嘉焉。尋除中書舍人。有詔,令中書門下詞臣撰睿宗皇帝集序,時中書令燕國公張說,當代詞宗,遂命公為之。序成奏聞,大承優(yōu)賞。專掌文誥,尤推敏速。同孔先之不言,與主曚而無對。俄除御史中丞,遷吏部侍郎。公有澄清天下之志,弘獎流品之道。其在中司也,則人知懼怯;其在會府也,則時無滯才。是時,天子勵精為政,求才共理,詢諸賢良,寄以藩牧。公時與朝賢等十人俱典郡,命公為虢州刺史。有制,令宰臣已下祖餞于洛橋,御親賦詩以寵其事。公惠迪茲吉,由衷則孚。濟河而冀部用寧,閉閣而淮陽自理。時按察使以為本道之最,特表名聞,為天下第一。會右輔不理,盜竊公行,執(zhí)憲者埋輪歧陽,奏停舊政,請擇良牧,安彼甿黎,改為歧州刺史。尋征拜工部侍郎兼知制誥。累踐承明,再司綸紱。潤飾鴻業(yè),發(fā)揮帝載。司言之美,時議所推。遂承恩命,追贈先府君左司郎中,先夫人汝南縣君。資父事君,求忠必孝。既永錫以追遠,亦揚名而顯親。遷吏部侍郎。衡石既陳,淄澠自辯。大正流品之敘,再弘清簡之德。方欲儀形禮闥,高步鼎因,唐肆不留,閱川俄謝。以開元十八年八月九日,遘疾終于京兆宣陽私第,春秋五十有四。惟公英明特秀,高簡不倫。習于訓典,樂是名教。秋陽湛照,惠風揚清。郁為詞宗,懿我文德。既處泰而逾損,亦在沖而不盈,豈古之所謂身歿而名劭者矣。而道長祚短,早世淪輝。宸極軫懷,蒼生何望。即以其年十一月廿日,遷窆于河南偃師首陽原,禮也。崇邙緬修,清洛洄注。霜被野草,風悲垅樹。惜陽景之未頹,恨川波之不駐。有子奉禮郎孚等,藐然在毀,孺以增慕,爰憑刊刻,用代緗素。其詞曰:

      天祚明德,必生大賢。胡感召之相葉,而慶靈之不專。卓此貞懿,韞其明粹。舍德抱一,鄰機體二。和玉本貞,楚金則利。居然禮樂,允是名器。崇崇風力,矯矯云翼。翻飛帝鄉(xiāng),生我王國。移官則乂,當朝正色。文雅有歸,衣冠是式。謂天無親,惟德是鄰。孰此茫昧,殲于仁人。嗟蹈道之攸在,恨謀謨之不申。嗚呼!天與其才明,不與其年壽!存樹徽烈,歿而不朽。蘭薰菊茂,天長地久。觀于九原,見隨武之可作;必祀百代,知臧孫之有后。

      中大夫守兵部侍郎韓休撰

      弟河南縣尉景休書

      許景先墓志最早見錄于《全唐文補遺·千唐志齋新藏專輯》[2](P161)。然錄文頗有可商榷之處,拓片近載于《龍門區(qū)系石刻文萃》,可兩相結合。據《石刻文萃》,許景先墓志88×88×15厘米,志蓋拓本90×90厘米,蓋心篆書“大唐故許府君墓志銘”,2004年春偃師首陽山南麓出土。[3](P492)

      二 許景先事跡考釋

      生卒:兩《唐書》不載許景先生卒年,墓志明確記載開元十八年(730)八月九日卒于長安,終年54,逆推生于儀鳳二年(677)。《唐詩紀事》誤記卒年為天寶間,可據此糾正。

      字號:志載景先乃是其字,許氏以字行,名杲,《全唐文補遺》誤錄為呆,學者如胡可先、趙望秦等教授轉相引用而不辯,蓋未見拓片之故。

      籍貫:志載高陽人,高陽蓋指郡望而言。許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孫伯夷后,周武王封其裔孫文叔于許,至元公結為楚滅,遷于容城,后自容城遷徙至冀州高陽北新城都鄉(xiāng)樂善里[4](P2253)。后世遂以高陽為郡望。然如兩《唐書》所言,許景先實為常州義興人,后徙家于洛為洛陽人[注]《舊唐書》載:“許景先,常州義興人,后徒家洛陽?!?《舊唐書》卷一九○中,中華書局,2000年,第3424頁);《新唐書》本傳:自曾祖緒時“遂家洛陽”。(《新唐書》卷一二八,中華書局,2000年,第3520頁)。據《新唐書》,景先自曾祖許緒,高祖武德年間因功封真定公,遂家洛陽[4](P3520)。但景先祖輩未隨曾祖緒常住在洛陽,出土《許行本墓志》載:“本河間高陽郡人,后家于晉陽,從牒徙居于河內,故今為河陽縣人焉?!盵5](P2583)許行本乃許景先祖父許行師的兄長,大概自曾祖緒后,子嗣有過遷移。可能景先祖許行師一系因官等原因定居于常州,景先遂成義興人,后又遷居洛陽。

      家世:《新唐書》本傳僅記載景先曾祖緒,歷左散騎常侍。相較之下,墓志還記載了祖(行師,潞州別駕)、父(義均,秋浦令,贈左司郎中)的名諱、官職,可補唐史之闕。此外墓志還涉及到了其弟即書者河南縣尉許景休,及子奉禮郎許孚。《元和姓纂》卷六記“孫義均,生景先,中書舍人、工部侍郎;景林,司講郎?!盵6](P862)景林,極有可能是景休之誤。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景林為其另一兄弟。另據出土《許緒墓志》[7](P329-330)、《許行師墓志》[7](P327-328)、《許行本墓志》[7](P596)可厘定許氏譜系如下:

      許彪(魏瀛州刺史)—康(周鎮(zhèn)西將軍)—緒(唐司農卿、瓜州都督、真定郡公)—行本、行師—義方、義均—許景休、許景先—許孚

      科第。志載弱冠應賢良方正科擢第,弱冠一般指二十歲,景先出生于677年,弱冠即則天萬歲登封元年(696)?!兜强朴浛肌反四曛瓶朴小百t良方正科”[8](P119),與志載符合,然無許景先名字[注]孟二冬《登科記考補正》列入卷二七附考中,列為及第時間無考之進士。,可據此補《登科記》及《登科記考補正》之不足。此年知貢舉者李迥秀,景先為其門生。許景先后來又參加了文吏兼優(yōu)舉對策高中?!缎绿茣繁緜骺婆e情況與上述墓志記載出入較大,所記制科分別為手筆俊拔和茂才異第,《補正》據此分別記在卷四景龍三年茂才異第科、卷五景龍三年手筆俊拔超越流輩科。墓志書者為其弟許景休,對其科舉事跡的記載更具有準確性,可糾《新唐書》記載之訛,亦可修訂《補正》之不確。后又參加文吏兼優(yōu)舉對策科,事在開元五年(詳下),檢《登科記考》此年確有此科,然無許景先名字,可補入。

      仕宦。許景先初官,兩《唐書》均言少舉進士授夏陽尉。墓志明確記載是應賢良方正科后授陜州夏陽尉。所謂的舉進士在這是指制科。許景先696年制科及第,任夏陽尉時間當在此年。

      志、傳均載神龍初東都起圣善寺報慈閣,許景先于神龍初年曾獻《大像閣賦》,詞甚美麗,李迥秀極力推薦,認為超出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擢拜左拾遺。圣善寺,在洛陽章善坊,神龍元年二月中宗立,本為中興寺。神龍二年中宗母武后去世,中宗為母親追福,改名為圣善寺。[9](P848)取“母氏圣善”之義。中宗曾在寺內建報慈閣。神龍僅二年,初當指元年(705),此年因獻賦授左拾遺。[注]胡可先先生《出土文獻與唐代詩學研究》中(中華書局2012年,263頁)認為此賦應在神龍二年。所據為《舊唐書·中宗紀》神龍二年二月:“丙申,僧會范、道士史崇玄等十余人授官封公,以賞造圣善寺功也?!焙壬J為賦是圣善寺造成后之事,然許景先獻賦未必就在寺竣功之后?!杜f唐書》載所獻賦名為《大像閣賦》,當是同賦。中宗曾于閣中置大佛像,“自頂至頤八十三尺,額中受八石?!盵10](P310)許景先獻《報慈閣賦》拜官,離不開時任兵部尚書李迥秀的大力表薦,這與李、許之間座主與門生的交情不無關系。

      神龍至開元初年,《唐書》本傳對其歷官記載較少,志文載自左拾遺任上因奏事忤政貶滑州司士參軍。后又參加文吏兼優(yōu)制科,授揚府兵曹參軍、除左補闕,俄轉侍御史、除職方員外郎等官職。其中左補闕、職方員外郎時間大略可考?!兑Τ绶蛉藙⑹夏怪尽肥稹白笱a闕許景先撰”[11](P15),此志約作于開元五年(717)二月,時許景先為左補闕。許景先是在參加文吏兼優(yōu)科后任左補闕,則參加文吏兼優(yōu)不會晚于開元五年。檢《登記科記》開元元年至五年中,只有開元五年有文吏兼優(yōu)科,許景先開元五年參加此科無疑。又據開元五年十月許景先《朱齊之墓志》[12](P10),署銜“朝議郎、殿中侍御史”, 開元六年九月《移置唐興寺碑》[13](P7-8)署名“殿中侍御史判職方員外郎”,新出土開元六年(718)十月《蕭元禮墓志》[注]全稱《大唐故贈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jié)相州諸軍事相州刺史蘭陵蕭府君墓志銘并序》,此志現藏洛陽師范學院圖書館。趙君平、趙文成編《河洛墓刻拾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第227頁有載。猶署“朝議郎行職方員外郎許景先撰并書”。據傳、志,此后許景先任給事中,尋除中書舍人?!锻ǖ洹肪砥咂撸骸伴_元八年九月,賜百官九日射,給事中許景先駁奏?!盵14](P2107)《唐會要》卷二六《大射》:“(開元)八年九月七日,制賜百官九日射,給事中許景先駁奏?!盵9](P583)開元八年九月,許景先任給事中?!皩こ袝崛恕保斣陂_元八年末到九年初?!杜f唐書》載開元初景先轉中書舍人,掌知制誥。所謂的開元初可斷在開元九年。許景先此次能知制誥,與當時的文宗張說有很大關系。志載張說推薦許景先撰《睿宗皇帝集序》,序成后大受優(yōu)賞,才有中書舍人之任命。兩《唐書》無許景先撰《集序》事,可據此補入。此后又除侍御史、遷吏部侍郎。

      志載許景先與朝賢十人典郡,許景先任虢州刺史。關于任虢州刺史時間兩《唐書》均記載在開元十三年,其余十人及任職《新唐書·許景先傳》中有詳載。志、傳載此次十一州刺史由明皇親自選擇,并在洛河邊上送行,明皇新自御書詩,詩現存,名為《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15](P27)。

      轉歧州刺史?!短茣穼υS景先轉歧州原因未言,志文提及當時歧州盜竊公行,因擇良牧,時許景先在虢州任上政績出色,“按察使以為本道之最”,因而遷歧州刺史,以挽頹勢。許景先開十三年任虢州刺史,以任期三年算,轉歧州刺史時間在開元十六年左右。

      墓志載自歧州征拜工部侍郎兼知制誥,此歷官《唐書》無載,可補入。歧州之任約在開元十六、七年[16](P154),征拜工部侍郎兼知制誥約在開元十七年秋[17](P1071),此次許景先是繼開元初再知制誥。開元十八年稍后,由工部侍郎復遷吏部侍郎,旋卒[17](P575)。

      三 撰者韓休與志主許景先

      撰文者韓休,兩《唐書》有傳[注]韓休本傳分見《舊唐書》卷九八,中華書局,2000年,第2084頁;《新唐書》卷一二六,中華書局,2000年,第3498頁。,早有詞學,以工文辭著稱。初應制舉,累授桃林丞。景云三年(712)先舉文可以經邦科,同年又賢良方正科[18](P187-188),擢授左補闕。后又判主爵員外郎,歷遷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兼知制誥。開元十二年至十三年為虢州刺史[16](P814),繼任者即是韓休所撰志的志主許景先。在虢州任上一年有余,遇母喪去職,服闋后除工部侍郎知制誥,按守喪三年慣例,時間當在開元十六年。后又遷尚書右丞。新出韓休撰《柳儒墓志》[注]錄文見《全唐文補遺·千唐志齋新藏專輯》(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165頁;拓片見《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大典》,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26頁。,署名“尚書兵部侍郎兼知制誥”,此志約作于開元二十年十一月。另外韓休所撰《許景先墓志》署名“中大夫守兵部侍郎韓休撰”,此志約作于開元十八年。則韓休開元十八年至二十年為尚書兵部郎,二十年兼知制誥。開元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卒,蕭嵩舉韓休代之,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休雖以工文辭善稱,然為相期間直方不務進趨,頗剛直;十二月轉工部尚書,罷知政事。開元二十四年遷太子少師,兩《唐書》均言本年封“宜陽子”,實應封“宜陽公”。王維《暮春太師左右丞相諸公于韋氏逍遙谷宴集序》載:“時則有太子太師徐國公、左丞相稷山公、右丞相始興公、禮部尚書杜公、賓客王公,……以詣夫逍遙谷焉?!盵注]載《全唐文》卷三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958頁。徐國公為蕭嵩,稷山公為裴耀卿,始興公為張九齡,崔公為崔琳,鄧公為張暠,武都公為李日韋,杜公為杜暹,王公為王丘。據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少師宜陽公”即為韓休。開元二十七年病卒,享年六十八。

      許景先與韓休在當時均以文辭著稱,均曾知制誥,開元十年敕張說為朔方節(jié)度使,往巡五城[19](P2066),時玄宗親制《送張說巡邊》詩,韓休、許景先均有《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之作,開元十年兩人在長安,同為京官,俱善文辭。而且韓休與許景先開元十六年前后均曾掌制誥。由此推斷兩人當是十分熟悉。所以許景先的志文由韓休撰寫,與兩人同僚及朋友的身份有相當關系。

      開元中,許景先與韓休均以文翰見稱,并且得到當時文宗張說的賞識。史載張說曾與著名文士徐堅論及當時文士情況,徐堅問及后進詞人之優(yōu)劣,張說曰:“韓休之文,如太羹旨酒,雅有典則,而薄于滋味。許景先之文,如豐肌膩理,雖秾華可愛,而微少風骨。張九齡之文,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而微窘邊幅。王翰之文,如瓊懷玉斝,雖爛然可珍,而多有玷缺?!眻砸詾槿弧19](P3404)張說嘗曰:“許舍人之文,雖無峻峰激流嶄絕之勢,然屬詞豐美,得中和之氣,亦一時之秀也。”[19](P3425)

      許景先、韓休能與張九齡、王翰并稱,足見二人在開元文壇上的地位。許景先《全唐文》存其文兩篇,另有文中提到的《移置唐興寺碑》,《姚崇夫人劉氏墓志》、《蕭元禮墓志》、《朱齊之墓志》;《全唐詩》卷一一一錄詩三首,《全唐詩補編》錄其詩一首。韓休《全唐文》卷二九五錄文十篇,另有《許景先墓志》、《柳儒墓志》,《全唐詩》卷一一一收詩三篇,《全唐詩補編》(第814頁)錄其詩一首。

      韓休現存十二篇文章中,四篇制文,談不上文采。其他亦是駢體文,尤其是《駕幸華清宮賦》、《奉和圣制喜雨賦》、《惠宣太子哀冊文》、《許景先墓志》四篇,寫得中正和雅,然確如張說所言缺乏滋味,有淡乎寡味之嫌。詩歌四首均是應制之作,富麗堂皇的語言中充滿了慣用的粉飾之語,缺少個人性情的流露。然韓文中亦有非常具有滋味之作,如:“《許國文憲公蘇頲文集序》,辭筆朗暢,出之疏宕;《梁宣帝、明帝二陵碑》,才調警拔,發(fā)以頓挫;駢文得此,亦大手筆。而說謂如太羹旨酒,薄味,殊未為然也。”[20](P278)

      參考文獻:

      [1] 胡可先.出土文獻與唐代詩學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 吳鋼.全唐文補遺·千唐志齋新藏專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3] 張乃翥.龍門區(qū)系石刻文萃[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

      [4] 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5] 吳鋼.全唐文補遺(第二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

      [6] 林寶.元和姓纂[M].北京:中華書局,1994.

      [7]周紹良.唐代墓志匯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8]徐松.登科記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4.

      [9]王溥.唐會要[M].北京:中華書局,1955.

      [10]錢易.南部新書[A] 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小說大觀[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1]吳鋼.全唐文補遺(第八輯) [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

      [12]吳鋼.全唐文補遺(第三輯) [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

      [13]王昶.金石萃編[M].北京:中國書店,1985.

      [14]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

      [15]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16]郁賢皓.唐刺史考全編[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17]嚴耕望.唐仆尚丞郎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8]孟二冬.登科記考補正[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19]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0]錢基博.中國文學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開元墓志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段開元:擁抱健康產業(yè) 增進百姓財富
      遼代《韓德讓墓志》疏解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遼代《耶律弘禮墓志》考釋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學課件
      賦與唐代墓志
      立足地標,志高中央空調入駐開元名都大酒店
      機電信息(2014年16期)2014-02-27 15:52:40
      江森自控打造“還木開元·源”環(huán)保計劃
      機電信息(2014年1期)2014-02-27 15:51:25
      临江市| 汝南县| 米易县| 新龙县| 福安市| 通州区| 琼海市| 北安市| 图木舒克市| 崇左市| 吉安市| 镇沅| 平度市| 延长县| 泰州市| 澄迈县| 大厂| 建德市| 乐山市| 定襄县| 卢氏县| 麦盖提县| 普陀区| 吉安县| 秦皇岛市| 宝坻区| 绥化市| 太白县| 高雄县| 南和县| 阿鲁科尔沁旗| 陆丰市| 儋州市| 扎兰屯市| 集贤县| 无为县| 甘南县| 高雄县| 青铜峡市| 宜宾县| 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