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章
【摘 要】初中地理是一門比較簡單的、容易理解的學科,但是很多學生的地理成績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地理知識沒有興趣引起的。如何提高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效率,是值得初中地理教師不斷思考的。
【關鍵詞】初中地理;興趣;教學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對初中學生地理興趣的培養(yǎng),在地理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興趣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它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接受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的從課程導入入手,精心設計導入,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積極的引導學生自主動手和課外實踐,提高、升華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教學的有效進行。以下是筆者結(jié)合多年初中地理教學經(jīng)驗而提出的幾點看法:
一、精心設計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導文有興。導好課可以強化學生好奇心,使他們在迷惑疑問中油然而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導語或以具體生動的案例,或以精辟的分析,或以扣人心弦的精巧設問,把學生的思維帶進一個陌生而新鮮的情境中,使學生有愉快的心境,增強求知欲望,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對于剛接觸地理學科的學生來說,新穎的導入是十分重要的,設計好每節(jié)課的導語,是這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導語處理得好壞,直接關系到這節(jié)課學生的興趣有否,好的導語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地理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的從課程的導入開始,精心設計導語,精心選擇導入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樂學,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介紹“日本”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歷史故事,用深情悲痛的語調(diào)講道:日本是一個面積狹小的島國。在唐朝時期,漂洋過海到我國學習文化、藝術(shù)、技術(shù)、生產(chǎn)等。但眾所周知,就是這個國家,在滿清時期對我國大肆侵略,引發(fā)悲壯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并簽訂了恥辱的《馬關條約》;在二戰(zhàn)時,又大舉侵華,有令人發(fā)指的南京大屠殺為證:死亡34萬人,燒殺奸淫不計其數(shù),一個古城變成了尸城!沉默良久,然后在學生震怒未盡之時,再引入主題:日本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竟敢對我泱泱大國如此冒犯?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這個國家,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通過這樣情真意切地講述,很容易激勵和感召學生,撥動他們心靈的琴弦,誘發(fā)他們想要去學習、去了解的欲望,從而激發(fā)興趣,使教學處于極其活躍的狀態(tài),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又使得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得有益知識,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合理設置疑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边@就告訴我們,疑問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不是僅靠表象的刺激就可以的,而在于不斷給自己提出疑問,并在疑問中深思。初中地理的一大特點就是接近學生的生活,很多知識都是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設置適當?shù)囊蓡?,對學生有著莫大的吸引力,能有效的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的抓住這一特點,合理的給學生設置疑問,啟迪學生思考,激發(fā)興趣,形成高潮,幫助學生學好初中地理。比如:在教學“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時,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趣味問題:我問學生:“同學們,現(xiàn)在咱們正在上課,那么你們能猜測下美國的同齡小朋友他們正在干什么嗎?”學生可能會猜測“也在上課”,這時教師笑著告訴學生:“不”,他們的老師允許他們現(xiàn)在躺在被窩里,想知道為什么嗎?學習完今天的課程你們就明白了。這時,學生就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我抓住這個契機及時的給學生講述相關知識,學生聽得極其的認真。通過這樣創(chuàng)設疑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學好地理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進一步的培養(yǎng)和提高,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詩歌和故事的巧妙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學生各項能力發(fā)展的特殊時期,處在這一時期的學生,對故事和詩歌,有著莫名其妙的向往。詩歌語言優(yōu)美,氣勢宏偉,聲情并茂,充滿激情,能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故事的情節(jié)曲折豐富,生動有趣,意境獨特,對學生來說都有較強的吸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的根據(jù)教學實際,充分結(jié)合學生的性格、愛好、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特點,合理的把學生喜愛的詩歌、故事融入教學,把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變得妙趣橫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天氣和氣候”時,我引用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巧借東風,火燒曹營”的故事作為導語:“……當時正值隆冬,赤壁戰(zhàn)場盛行冬季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若用火攻反而燒了自家,為此,周瑜焦慮成疾,一籌莫展,正在危急關頭,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諸葛亮通過觀察天氣、天象的變化,準確預測當?shù)囟燎昂蠖虝r間內(nèi)會出現(xiàn)刮東南風的反常天氣現(xiàn)象,結(jié)果助東吳火攻曹營成功,大獲全勝。”
四、引導學生自主動手學習,保持其學習興趣
初中地理知識,雖是學生身邊發(fā)生的現(xiàn)象,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抽象,如果只是讓教師在課堂上一味的口頭傳授,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初中的地理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巧設導語、巧設疑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教師還應如實的發(fā)揮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的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動手、動腦、動口學習,保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認識地球》一課中,由于學生對地球運行、晝夜交替等問題很難理解,于是我讓學生利用乒乓球和鐵絲等工具,自己動手制作地球儀,并在上面畫出地球的兩極、赤道和經(jīng)緯線,模擬地球的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學生充滿了興趣,學習起來自然就輕松多了。又如,學習《中國的行政規(guī)劃》一節(jié)時,學生很難記住地圖,于是我就要求學生把中國區(qū)域地圖臨摹下來,并把一個個行政區(qū)域剪裁下來,讓學生根據(jù)記憶進行拼圖比賽,看誰能最快拼出中國地圖,游戲比賽結(jié)束后,學生仍然意猶未盡。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五、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升華其學習興趣
課堂的教學是基礎,課外的實踐是補充、鞏固、提高。教學中,教師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教師還應積極的引導學生課外實踐,使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漸漸的提高學生成績和整體素質(zhì),也使其學習興趣得到升華。教師在引導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一個模擬的實際環(huán)境,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地理知識。實踐的模式可以是多樣的,可以讓學生去一處地貌進行考察,然后讓他們自己提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而對這些進行分析。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的組建興趣小組,寓課本知識于各種活動之中,引導學生去進行天氣預測、物候觀測、觀星空找星座,觀月相等,讓學生忘卻課本知識的枯燥性,升華其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活力,提高教學效率。
六、總結(jié)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任何教學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會有一種教學模式可以適應不同時期、不同的個體。因此,在初中地理興趣教學中,我們應根據(jù)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研究教材,改進教學,指導學法,找到適合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實施快樂教學,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春鍵.初中地理興趣教學點滴談[J].當代教學研究,2009
[2]蔣芳宗.興趣是學習的根基[J].課外閱讀:中旬,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