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小兵??
選材用材是為作文選擇所需材料,并構思如何運用,直接關系到作文的品位和等次。積累、選擇、應用是寫作中材料處理的三個完整環(huán)節(jié)。積累在平時,選擇、運用在考場。一方面要積累素材,另一方面要會活用素材,學會對備用材料的無縫嫁接和多元解讀。
一、材料的積累
平時可以分門別類地收集、整理,構筑自己的知識倉庫。名言與事例可以分開積累。具體來說,材料積累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關注自我,展示個性看法
材料匱乏是寫作中困擾不少學生的大問題。他們作文中的材料要么簡單重復,要么陳舊單一,“撞車”比例高。其實考生可以關注自我,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都可以寫,從而展示個性看法。以自己的事例為證,記敘時更能傾注自己的真情,議論時更能夠切中肯綮,閱卷老師讀起來也才會覺得親切可信。但要防止材料的低幼化,要學會“戲劇化”地展示生活。
2用好教材,提升文本內(nèi)涵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蔽覀兛偸窍敕皆O法去找素材,其實那些我們身邊的教材便是最大的素材寶庫。語文教材,就是一座取之不盡的礦藏,只要能合理利用,往往會使作文內(nèi)容豐富,異彩紛呈。使用課本素材,也要有意避開那些太熟悉的篇目。使用文言課文,要有直接引用,以求能準確表達,展示文采?,F(xiàn)代文往往要“借意”,盡量不要用原文。不能在原文素材后直接得出結論,應在其基礎上加以擴展、延伸,加入論證過程。要想對于課本素材信手拈來,關鍵還在于平時的整理與內(nèi)化。
3強化閱讀,呈現(xiàn)理性光輝
要想沖刺高考作文的“發(fā)展等級”,文章就要有深刻的思想和獨到的見解。除了教材,考生在平時閱讀有質量、有典范意義的課外書是十分必要的。像史鐵生的《病隙碎筆》、熊培云的《自由在高處》、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加繆的《置身于陽光與困難之間》、周國平的《人與永恒》和《歌德談話錄》等都能開啟新視界。如能多接觸經(jīng)典美文,與嚴復、黑格爾、柏格森等哲學大師的作品零距離接觸,考生的作文中一定會閃耀理性的光輝。
4與時俱進,反映時代氣息
高考作文要求“有創(chuàng)新”,首先是材料新鮮,學生應經(jīng)常翻閱報刊,讓大腦攝取新鮮的營養(yǎng)。國內(nèi)外最新焦點時事,考生務必上心,要記憶準確的時間、地點、人名、數(shù)據(jù),在運用時會更有代表性和說服力。考生可以平時就寫寫“時評”,拓寬視野,培養(yǎng)獨特的視角,使自己的文章明快兼具深刻,尖銳不失理性。像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大型公益活動“尋找最美鄉(xiāng)村教師”“尋找最美鄉(xiāng)村醫(yī)生”等材料都可以歸入相應的主題加以積累。挖掘小事里的大情感,小細節(jié)里的大形象。緊跟時代脈搏、與時俱進的文章,除了表現(xiàn)出考生對語言文字的駕輕就熟,也體現(xiàn)出當代學子的廣闊視野和強烈的人文情懷。
二、材料的選擇
如果說博觀與厚積是積累材料的方式,那么約取與薄發(fā)就是選擇材料的手段。有了豐富的材料并不等于內(nèi)容充實,在積累材料的基礎上還要學會恰當選擇材料。材料是表現(xiàn)觀點或主張的主要載體。
1古今詳略見廣度
在選擇材料時要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詳有略,這樣才能增強說理的嚴密性,彰顯考生的知識底蘊與運用技巧。
2點面結合見厚度
點式論證是對某一具體的名言或事例進行論證,面式論證是用排比的方式連續(xù)鋪陳數(shù)個名言或事例。點上詳細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一般來說是由“點”到“面”。作“點”的論據(jù)避免了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作“面”的材料擴充了論據(jù)的容量,濃縮了文章的篇幅。點面結合,能使文章在材料的占有上顯得豐富多彩而詳略有致,在思想內(nèi)容上顯得既有深度又有廣度。一般說來,對于自己比較熟悉,能夠充分展開分析的材料,用點式較好,那樣可以展示考生的論證實力和風采。而對于那些不夠熟悉、又不想舍棄的材料,用面式論述較好。新穎新鮮的材料用點式,眾所周知的材料用面式。
3與眾不同見匠心
用雷同的材料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選材時要盡量避開人們?nèi)菀紫氲降牟牧?,盡量選取別人不容易或不能夠想到的材料。在考場上當你提筆搜索材料時,馬上就想到的內(nèi)容,一定不能寫,因為其他考生也可能想到了。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材料,最好也不要寫。應該使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磨刀不誤砍柴工,考生花幾分鐘,盡量避開常人之所選,慧眼獨具,以新制勝。材料新穎獨特,文章才能引人入勝。
4以小見大見深刻
以小見大,就是精心地選取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卻能深刻表現(xiàn)主題的方法。生活是最豐富的知識庫。考生要做選擇材料的有心人,可以關注生活細節(jié),從而迸發(fā)出智慧的思想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
三、材料的應用
避熟就生,避熱就冷,避舊就新,已經(jīng)成為考場素材運用的三大原則。選擇,是“調兵”;而運用,則是“實戰(zhàn)”。如果說積累材料要豐富,選擇材料要靈活,那么,運用材料則要對路。
1要深入挖掘
選用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兵不在多而在精。材料的挖掘,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對材料的蘊涵進行延展,使同一材料發(fā)揮盡可能多的作用;也可以從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上發(fā)現(xiàn)其重大的社會意義,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體現(xiàn)材料價值;亦可陳材新用,把陳舊素材中的某些要素特殊化,便可達到神奇的效果。
2要選好角度
任何一則好的材料總是立體型的,具有多元的屬性。任何材料都具有多層次開發(fā)、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一材可以多用,首先應加以必要的分析,從同一材料中發(fā)現(xiàn)蘊藏的不同意義,同時,應根據(jù)不同觀點的需要,做一定的取舍,在敘述時要突出和強化與觀點相關的地方,其他無關內(nèi)容可一筆帶過。
3要注意主次詳略
寫文章時,文章中的多個材料不可等量齊觀、平均用力,必要分出主次詳略。在文章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為主要材料,在文章中起次要作用的為次要材料。一般而言,主要材料詳處理,次要材料略處理。對闡發(fā)主題思想作用重大的材料,應該做詳處理,對新鮮材料也要作詳處理,對眾所周知的材料應該概括運用。
4要與分析相結合
無論是名言類材料還是事例類材料,在文段中都必須與上下文的分析緊密聯(lián)系。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采用例后評價法、例后推因法、例后假設法,使論證更加充分,論點使人信服。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大橋高級中學(22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