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生
帶魚的話題,對于老北京人而言,可以說并不陌生。
六七十年代憑副食本定量供應帶魚,排隊買帶魚的情景,50歲以上的人都會印象深刻。
1969年春節(jié)前夕,憑本供應的帶魚到貨了。剎那間,德外叫大云店的國營副食品商店門前,頃刻就排滿了烏壓壓的人群。剛見幾個人提著銀白耀眼的帶魚從人群里擠出來,就聽見隊前有人喊:“怎么加塞兒?。俊?/p>
“誰加塞兒?。窟@早就來了……”人流中出現(xiàn)了混亂和噼里撲嚕的聲音。又聽見有人喊道:“打起來啦!”接著,就見有人捉對撕扯,扭成一團,出現(xiàn)在人群自動閃出的一塊空地上。只見廝打雙方各有四五個人參與,拳腳相向,磚頭亂飛,上演著無師自通的全武行。商店關門了,帶魚不賣了。
“這拿的是什么呀?往腦袋上這么掄,是鞋底子?哎喲,我的媽啊,是菜刀!”一個老太太驚恐的聲音。
“這腦袋也不是西瓜啊,就這么切!唉,就為了這點帶魚,玩命啊?!币粋€老頭也在搖頭感嘆。
原來是荷包嘴胡同的幾個小玩鬧與澡堂子胡同回家探親的幾個兵團哥們兒叉起來了。一方是渾不吝秧子的混混兒;另一方呢,是背井離鄉(xiāng)本身就氣不忿的憤青。就為了誰能先買到這罕見的帶魚,兩邊誰也不服誰,就干了起來??烧媸堑?,一直不明白的是兵團回來的這哥兒幾個,出來買點帶魚怎么身上還帶著菜刀呢?
結果是有人報警,派出所警察出面,把雙方都抓走了幾個。最倒霉的是一個部隊大院的孩子,來找荷包嘴胡同的同學玩兒。碰上這事兒拉便宜手,也摻和進來,撿起一塊磚頭,把騎著他同學正捶打的兵團哥們兒的腦袋了一下,不巧失手給對方拍成了重傷,屬于這次斗毆中情節(jié)最惡劣的,也給判了一年的徒刑。您說這是怎么話兒說的?
說起來可笑又可悲,就為拿錢買點定量供應的帶魚,好幾個家庭都沒過好那個春節(jié)。家里的孩子都給捂進去了,您說這春節(jié)能過得好嗎?這叫什么事兒?
帶魚好吃。我指的是俗稱國產的帶魚。肉質緊實,富有彈性。無論寬窄做出來都醇香適口,味道鮮香。小時候家里吃帶魚分份兒,就著米飯細嚼慢品,解饞盡興,如同過年。連吃完的魚刺也把它當作梳子玩上一會兒。
后來,從什么時候開始記不清了,帶魚從過去的1毛6、3毛8,一下子漲到了兩塊多錢。當時許多人接受不了。商店里不限量供應的銀白色大寬帶魚,一時少人問津。
再后來,市場上出現(xiàn)了進口帶魚,人們買回來后,從魚里吃出來骨頭了。帶魚肉質軟面,口感松散,怎么做也不好吃,不是過去的味道了。因此,對那些小一米長、兩三寸寬,黃眼珠、背鰭如刺,面目猙獰的舶來品一直謝絕,敬而遠之。
不過,孩童時吃帶魚的美好記憶,還是難以磨滅。這不,舍妹單位發(fā)的舟山帶魚,一盒有10斤,提來送我品嘗,還附帶著說:大哥做得好吃,我們哪天再來,你做給我們吃。我心里說,得,大哥先給自己做點兒,嘗嘗還是不是過去的那味兒。
帶魚收拾好后,控干水分,放些鹽、蔥、姜、料酒煨上。
撒些干淀粉吸干料酒水分,下油鍋炸至金黃。油不必多放,炸油不可使用次數(shù)過多。最好一次一咣當。
蔥、姜、蒜、糖少許,醋、醬油、鹽少許調味,放幾粒花椒,放紅辣椒一個提鮮,加水沒過帶魚,大火換小火燜至入味。海魚宜燉得時間長些。放入筍片、豌豆。
(編輯·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