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麗
錢鐘書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xué)研究家,他治學(xué)嚴(yán)謹(jǐn),求真務(wù)實,曾經(jīng)在文壇上留下許多佳話,尤其是他摔鏡驗典的故事更是為許多人稱道。
上世紀(jì)70年代,錢鐘書開始著手《管錐編》的撰著,其間,他閱讀大量的古代典籍,對每本書所載內(nèi)容都進行詳盡縝密的考疏。
一天,他翻閱《太平廣記》,當(dāng)看到《楊素》篇中“破鏡重圓”的典故時,錢鐘書起了疑惑:“古銅鏡應(yīng)該很結(jié)實的呀,怎么能一分為二呢?”錢鐘書在書房里踱來踱去,百思不得其解。忽然,他抬頭看到了書柜上的一面鏡子,順手拿起一看,錢鐘書樂了,“咦,這不就是面銅鏡嗎?我可以試試呀,看能不能摔破?!睕]有絲毫的猶豫,錢鐘書舉起銅鏡就往地上摔。銅鏡在水泥地上打了個滾,骨碌到了書桌下邊。
錢鐘書正要去撿,夫人楊絳聽到響聲跑了進來,問他:“什么東西掉地上了,這么大動靜?”錢鐘書朝書桌下努努嘴。看到是銅鏡掉在書桌下,楊絳趕緊彎腰撿起來,遞給錢鐘書,問他:“這銅鏡怎么會掉地上,這可是你的寶貝呀!”錢鐘書顧不上回答,急著察看銅鏡是否摔破。左看右看,除了有一些磕碰的痕跡,銅鏡并沒有裂開。錢鐘書自言自語:“不對呀,怎么摔不成兩半?”楊絳聽他這樣說,才明白過來,“難不成是你故意摔的呀?”錢鐘書點頭,“是呀,我想驗證一下古書里提到古銅鏡一破為二的說法?!睏罱{又好氣又好笑,“你呀,真是個癡老頭!”
摔了一個銅鏡,錢鐘書還是有點不放心,索性把自己多年收藏的十幾面古鏡都拿了出來,一個一個摔到地上試驗。這邊書房里“咣當(dāng)咣當(dāng)”不斷,那邊楊絳安之若素。不是楊絳不知道那些銅鏡的價值,只是她熟知錢鐘書的秉性,對于那些身外之物,他們從來都不看重。
十幾面古鏡摔到地上,沒有一面被摔破,錢鐘書這才放心。通過親身驗證,錢鐘書認(rèn)為銅鏡絕非古書中所說的“墮地分二片”那般脆弱,并將自己的實驗過程和讀書筆記寫入《管錐編》中。
1979年,錢鐘書撰著的《管錐編》出版,在這本書中,錢鐘書不僅澄清了許多學(xué)術(shù)史上的公案,更在大量文獻梳理與互證的基礎(chǔ)上,作了大量精辟、獨到的評論。
不過,現(xiàn)代的考古學(xué)家和金相分析專業(yè)人士對此有了新的結(jié)論,他們認(rèn)為古代所說銅鏡其實為青銅鏡,是銅配以錫等其他金屬鑄造而成,不同時期,配備比例會有所不同。無論是高錫還是低錫銅鏡,使用一段時間后,鏡面就會氧化暗淡,此時就需要重新磨亮。倘若磨得多了,自然越來越薄,銅鏡一分為二并非不可能。因此錢鐘書摔鏡驗典或許有誤,眼見未必就為實。
無論銅鏡是否能夠“墮地分二片”,錢鐘書先生科學(xué)嚴(yán)謹(jǐn)?shù)闹螌W(xué)精神依然值得尊敬和學(xué)習(xí)。
(韓玉樂摘自《遼寧青年》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