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娜
〔關鍵詞〕中等生;幸福人生;班級管理
“我是三(1)班的陳小煒,我想當?shù)诙M擺桌椅的小組長,因為我上個學期做過擺桌椅的小組長,我做得很好,我希望我在這個學期里能繼續(xù)為同學們擺桌椅,我能做得更好,希望大家投我一票,謝謝!”
小煒聲音響亮地說完競選班干部的競崗詞,大方地向同學們鞠了一個躬,贏得了同學們一片贊許而又熱烈的掌聲。聽到同學們的掌聲,小煒抬起頭來看了看我,咧開嘴微笑了一下,我也贊許地向他點了點頭。他自信地轉過身,走回了自己的座位。毫無疑問,小煒獲得了班上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選票,順利地當上了他心中想當?shù)陌喔刹俊獢[桌椅的小組長。望著小煒自豪而又自信的表情,我心中也充滿了欣慰。
小煒性格靦腆,是一個很聽話的男孩,對于低年級的男孩來說,“聽話”其實并不是一個很好的形容詞。就如小煒,每天按時完成作業(yè),上課不搞小動作,也很少舉手發(fā)言,學習成績不好也不壞,不與同學爭吵、打架,是典型的處于“中間地帶”的學生。每一位當教師的人都知道,這種不好不壞、處于中間地帶的學生是很難引起教師注意的。他們被淹沒在班集體的海洋里,在班級中激不起一點波浪,很是讓教師省心。小煒就是這樣,在班級里默默地度過了一年級、二年級時光。
直到二年級快要學期結束的時候,我在批改小煒的日記時,看到了這么一段話:“同學們下了課在一起討論三年級時誰會當我們班的班長。大家都很想當班長,我的夢想也是當班長,如果當不上班長做其他的班干部也好。”
“我的夢想也是當班長”這行字突顯在我眼前,越放越大,如同一聲吶喊響徹我的耳朵。我不禁想起曾經(jīng)看到的一篇心理教育文章,里面提到了心理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
將學生分成三組,對第一組學生表示信任并給予贊美與鼓勵;對第二組學生采取不管不問即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對第三組學生則不斷地批評。結果經(jīng)常被鼓勵的第一組學生進步最快,總是受到批評的第三組學生有一些進步,而被漠視的第二組學生則基本沒有變化,處于“原地踏步”狀態(tài)。
關愛與尊重是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的,不分性別年齡,不分能力身份,更不分性格特點。我深刻地意識到,我在大力地進行所謂的“培優(yōu)扶差”的教育過程中,一直忽視了像小煒一樣處于中間地帶的學生的存在。
“教育無小事”,事事都關系著學生未來的成長。就如小煒,雖然他在班上總是默默無聞,但是他也會有想當班長的夢想,而我作為班主任卻沒有關注到這個夢想,我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是多么不到位,多么失職!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要馬上行動起來,彌補自己的過失。“應該讓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成為了我重新審視自己教育方法的標準,我在班級管理中不斷地反問自己:
小煒提到的當班干部的事,我是不是為了圖一時的工作輕松,把機會都留給了平時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
在學校和班級活動或比賽中,我是不是為了獲獎,總讓那幾個活躍的學生參與?
在課堂上,我是不是為了更好地得到自己在教學中預期的答案,更偏向于請優(yōu)秀的孩子來回答或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偏向于請后進生來回答簡單的問題呢?
在學習成績上,我是不是為了減少所謂的“差生率”,只去關注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
在與家長溝通方面,我是不是總以為從未引起我注意的處于中間地帶的學生最讓人放心,家長不問我就不說,而不用與家長進行積極溝通呢?
……
我開始改變自己評價班級工作的標準,開始改變自己看待學生的眼光,時時提醒自己“應該讓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得知小煒想當班干部,我通過與他單獨談心,了解到他想當班干部,但又不敢指出同學的不足之處,害怕自己管不了別人,所以之前的班干部選舉一直不敢報名。我想,班級里應該還會有像小煒一樣的學生,于是更深入到班級里去了解情況,發(fā)現(xiàn)有小煒這種想法學生還真是不止他一個。
“再好的鋼都是鐵打出來的”。如果我不創(chuàng)造機會讓眼前的這群處于“中間地帶”的學生表現(xiàn)自己、磨練自己,那么他們就可能繼續(xù)在班級里沉寂下去,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于是,我將班干部的工作細化,不再只是設置班長、副班長等幾個常規(guī)崗位,而是創(chuàng)設出了更多的班干部崗位,如擺桌椅小組長、窗臺管理員、電器管理員等的小職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同時,每次的學校、班級活動或是類似的比賽我不再想著誰會有更大的機會為班級贏得榮譽,而是讓已經(jīng)有過展示的學生把機會讓給還沒參與過的學生,讓盡量多的學生有在別人面前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增加與家長溝通的次數(shù),在與家長溝通時,以鼓勵表揚為主,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的閃光點,這樣的溝通,收獲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很多家長都向我表示,孩子的一些優(yōu)點他們自己都沒有發(fā)現(xiàn),非常感謝老師。
小煒就是在這次班干部改革中當選上擺桌椅小組長的,他的優(yōu)點馬上在這個“職位”中顯現(xiàn)出來——工作踏實肯干、認真負責,在擺桌椅的問題上從不用我操心。后來,我經(jīng)常借著小煒工作上的出色表現(xiàn)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大力表揚。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小煒在課堂上舉手的次數(shù)多了,敢在別人面前大聲說話了,學習成績也進步了。就如開頭說到的這個學期的班干部選舉,他毫不猶豫地走上講臺,發(fā)表他的班干部競崗詞。小煒的小小夢想實現(xiàn)了,而我作為班主任也從這件事情中成長了不少,實現(xiàn)了我一直期待的一個夢想——教學相長。
的確,教師的精力有限,很難做到去關注每一個學生,所以往往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那些某個方面突出的學生身上。但是班級中處于“中間地帶”的學生也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他們也有一顆努力向上的心,他們也有自己的“鴻鵠之志”。應該讓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教師的肯定或者贊揚,對他們來說就猶如冬日里那和煦的陽光,會一直溫暖他們的心靈;這種肯定會產(chǎn)生一種巨大的、促使他們前進的力量。
望著我眼前的這群學生,我常常在想,為這些中間學生搭起向小小夢想前進的階梯,為他們創(chuàng)設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對于班主任來說,也許只是一件普通的工作,但或許真的會影響他們以后的成長,督促他們不斷邁向實現(xiàn)幸福人生的一個個臺階。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鎮(zhèn)湖洲小學,中山,528459)
編輯 / 王晶晶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