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慧娟,王 婧
(臺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浙江 臺州 317200)
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認知、情感及意志行為等方面的精神行為異常,具有復雜性及獨特性。而且精神疾病的治療及護理涉及其他多種醫(yī)學領域[1],與其他醫(yī)學學科有明顯不同。因此學生學習精神科護理有關知識時,會感覺到抽象,困難,繼而導致學生興趣減弱,失去學習動力。故如何有效改進精神科護理教學模式為需解決的一大難題。本文將循證護理模式應用于精神科護理教學中,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實習的護生50人,其中??谱o生36人,本科護生14人。按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5人。其中觀察組男1人,女24 人,年齡18-23 歲,平均(21.3±1.2)歲;對照組男1人,女24人,年齡18-23歲,平均(22.2±1.0)歲。兩組護生在年齡,輪轉時間及學歷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學方法。對照組護生采用常規(guī)精神科護理教學,護生進入精神科后由臨床教學老師指派老師進行帶教。采用1對1帶教模式,先由老師按照教學計劃將精神科護理基礎知識,護理要點進行詳細講解,并對精神科護理常規(guī)操作及儀器的使用進行指導。觀察組護生進行循證護理模式教學,護生進行精神科后由臨床教學老師指派老師進行帶教,帶教老師按照教學計劃將精神科護理基礎知識[2],護理要點進行詳細講解,并指導護生進行上網查文獻。教師也根據精神科護理教學需要及目的將有關學習資料及教學要求整理成冊,分發(fā)給學生,該冊中主要包括學習資料,數據庫資料及相關文獻。護生根據學習資料,數據庫及相關文獻進行學習??上葘φw學習進行規(guī)劃,明確學習目的,選擇合適學習方法,再進行自我學習。充分利用數據庫資源及相關文獻,以保障學習時所需的物力資源。護生在學習時對精神科護理主要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3],并自主尋找解決方案,這既培養(yǎng)了獲取知識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學習意識,最終建立循證學習的基礎。護生在完成學習后需提交一篇學習報告,主要應包含兩個方面,對循證護理內涵的理解,并談談循證護理對護理事件及護理教學的意義;制定可行的精神科循證護理方案,內容應包括根據精神科護理特定問題,介紹自己的循證解決方案,并如何將該方案應用于精神科臨床護理實踐中去。觀察組護生在進行精神科相關方面自我學習時,還需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進行護理實踐,并將護理實踐中反映的問題用循證的模式解決,并將解決方案再次運用,以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
3.效果評價。實習結束后對兩組護生理論及操作水平進行測試,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成績越好。同時統計兩組護生對兩組教學法的評價。
4.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3.0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以±s)表示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生理論成績及操作成績分別為(92.32±3.63)分和(89.91±3.36)分;對照組護生理論成績及操作成績分別為(83.39±3.12)分和(82.43±3.21)分。觀察組護生兩項成績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及對照組護生理論及操作成績比較
兩組護生對可減輕課業(yè)負擔及對教學方法滿意這兩項評價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三項評價均有顯著性差異(P <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及對照組護生對教學評價比較(例)
循證護理教學模式可指導護生根據實際情況查閱相關文獻,并對文獻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形成能力。護生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同時再進行臨床實踐,將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檢索相關文獻進行解決。
精神科不同于醫(yī)院其他科室,具有獨特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對于精神科中遇到的疾病的治療及護理涉及多個醫(yī)學領域,所有精神科護理人員需具備廣博的醫(yī)學領域知識,而運用循證護理教學模式正可以增加護生醫(yī)學知識水平,提高學習能力,有利于護生未來的發(fā)展。
在本文中運用循證護理教學模式的觀察組護生理論及操作成績均顯著性高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護生對本組的教學模式認可程度也較高,這表明在精神科中運用循證護理教學模式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教學模式。
總之,循證護理模式在精神科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可激發(fā)護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能力及提高學習成績。
[1]徐芝娟,吳美娟,蔣榮泉,等.循征護理模式應用于精神科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2,6:121-122.
[2]展玉蘭,周宏輝.情境式導人教學在《精神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4):607-608.
[3]鄭婉玲,孫海燕,黃惠君.師生雙向評價教學反饋在精神科護理實習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5):1837-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