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玲
(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124)
我國高校籃球教學與訓練研究
王小玲
(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124)
籃球教學與訓練是高?;@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學生學習、掌握籃球運動基本知識和技術技能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該文通過分析籃球教學理論與訓練方法,總結了高校籃球教學中常用的教學與訓練方法,對理論和實踐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高校 籃球 教學理論 教學與訓練方法 指導實踐
1.1 籃球教學方法概述
籃球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掌握籃球運動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學習的整個過程,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一般來說,籃球教學方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育人性、認識性、雙邊性、組織性、藝術性。教學中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對籃球教學方法的內容,可從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加以分析。
(1)視覺信息的信源有人體本身的和實物的。
以人體本身為信源的視覺信息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示范、手勢、眼神和表情等多種方式,各種方式都有自己的特殊作用。
以實物為信源的教學方法有很多,例如運用技、戰(zhàn)術掛圖、幻燈和錄像等。給學生提供技術動作結構和形象信息,有助于提高運動表象的清晰度和概念形成的準確程度。
(2)聽覺信息的信源分為人體(教師或學生)和物體(哨子和錄音機等)兩類。
以人體為信源的聽覺信息教學方法分為外部信息(如語言講解、口令等)和內部信息(如體內無聲的語言和自我暗示等),對學生來講,運用外部和內部聽覺信息進行學習活動同等重要。
以實物為信源的聽覺信息為哨聲,它是集合、整隊和指揮學生做活動的一種常用聽覺信息。哨聲不同,代表的意圖也不同,所以學生能按教師的哨聲做出相應的動作。
(3)動覺、觸覺和本體感覺信息類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動覺、觸覺和本體感覺獲得有關的教學信息。這類方法可以使學生獲得做動作時用力的方向、幅度、順序,以及體會身體的正確姿勢和維持平衡等等。
1.2 籃球訓練方法概述
籃球訓練方法一般包括個人技術訓練、綜合技術訓練、配合性訓練、對抗性訓練和比賽性訓練。籃球訓練方法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先進性、針對性、綜合性、共軛性。
(1)個人技術訓練時,要強調正確的技術動作結構、動作質量和動作的運用,反復進行練習,提高技術的實用性,最終在比賽中靈活地運用。運動員要長期堅持個人技術訓練,提高籃球技術水平。
(2)綜合技術訓練是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個技術動作組合的動作進行系列訓練。綜合技術訓練安排要切合實際,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要合理。
(3)配合性訓練是指兩三名隊員之間有目的地以各種形式組合成的協(xié)同行動和運用過程。配合性訓練,要突出重點、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加強配合時機、配合位置、配合方法以及應變的培養(yǎng)。
(4)攻守對抗是掌握籃球技能的重要內容,在籃球訓練中要求運動員不僅要掌握進攻技術,而且要掌握防守技術。在對抗練習中不斷體會、理解和掌握攻守變化的規(guī)律,在實踐中加強對攻守關系的認識。
(5)比賽性訓練是檢驗訓練水平的手段,目的在于培養(yǎng)運動員駕馭比賽的能力。比賽訓練的目的一定要明確,教練員在比賽中要具體指導,做好技術和戰(zhàn)術統(tǒng)計,以便在比賽后進行分析研究,提高個人和全隊的比賽能力。
1.3 籃球教學與訓練法的運用
(1)語言法是指在教學、訓練過程中,教學雙方以語言為載體,組織教學、訓練的活動,傳授與掌握籃球教學、訓練內容的各種方式、方法的統(tǒng)稱。語言法常用的方式方法有講解法、指令法、提示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2)練習法是通過教師安排各種方式手段的實際教學、訓練使學生的身體發(fā)生符合籃球技、戰(zhàn)術要求的適應性變化。它是人們達到教學、訓練目的而經常采用的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
(3)直觀法是指教師在實際教學、訓練中提供圖像材料、實物等,讓學生借助視覺形象來感知所要掌握的教學、訓練內容,形成正確的表象,達到盡快掌握學習內容的方法。
(4)作業(yè)法是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定的理論題目、練習內容、技能操作等任務,學生個人或集體按要求按時完成,以達到使學生掌握理論、提高水平、發(fā)展技能的教學方法。作業(yè)法包括獨立作業(yè)法、小組作業(yè)法和實習法。
2.1 技術教學與訓練
籃球技術可以分為移動技術、傳接球技術、運球技術、投籃技術、持球突破技術、防守對手技術、搶籃板球技術等。
移動技術是籃球運動員運用各種腳步動作改變位置、方向、速度和爭取高度的方法。如起動、跑、跳、急停、轉身、等。這些技術動作有在進攻中運用,也有在防守中運用。移動是籃球技術、戰(zhàn)術的基礎,籃球比賽中運動員要靠移動技術來完成各種攻守任務。
傳球和接球是籃球比賽中經常運用的基本技術,是籃球比賽中進攻隊員之間有目的轉移球的力法,是實現(xiàn)戰(zhàn)術配合的具體手段。其教學訓練方法有:胸前傳球;雙手過頂傳球;雙手接球;單手接球四種。
防守技術是隊員在防守時為了阻擋和破壞對手的進攻,達到奪球反攻的目的所采取的各專門動作的總稱。防守訓練的方法包括防無球隊員和防有球隊員。
2.2 戰(zhàn)術教學與訓練
戰(zhàn)術是為了在比賽中贏得對手,隊員個人技術的合理運用和隊員之間的相互合作的組織形式?;@球戰(zhàn)術包括戰(zhàn)術基本配合、快攻與防守快攻、人盯人防守、區(qū)域聯(lián)防與進攻區(qū)域聯(lián)防等。
快攻是指在由防守轉入進攻時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在人數(shù)上造成以多打少的優(yōu)勢,或在人數(shù)相等以及人數(shù)少于對方的情況下,乘對方立足未穩(wěn),果斷而合理地進行攻擊的一種快速進攻戰(zhàn)術。發(fā)動快攻的時機:搶到防守籃板球時發(fā)動快攻;搶、打、斷球,獲球時發(fā)動快攻;擲界外球時,要想到發(fā)動快攻;跳球,獲球后發(fā)動快攻。
防守快攻是防守戰(zhàn)術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在進攻轉入防守的剎那間,快速有組織的制約對方的反擊速度和破壞對方快攻路線的配合方法。一般來說,防守快攻的要點包括:(1)提高投籃命中率,拼搶籃板球。在比賽中投籃板球發(fā)動的高次數(shù)最多,所以提高投籃命中率來減少對方投籃板球的機會。(2)封第一傳,堵接應。當對方控制了籃板球時,離持球隊員最近的隊員要迅速上前封堵,對手的傳球路線,其他隊員判斷好接應點,阻撓對方接應第一傳并有組織的退守。
人盯人防守是指每個隊員盯住一進攻隊員,同時協(xié)助隊員完成防守戰(zhàn)術。這種戰(zhàn)術的以盯人為主,明確分工,針對性強,有利于發(fā)揮隊員的防守積極性,并且能提高責任感,這種方法機動靈活,易于根據(jù)對方進攻情況,及時調整防守部署,有效的控制對方進攻。
區(qū)域聯(lián)防是由攻轉守時,隊員退回后場,每人分工負責防守一定的區(qū)域,嚴密防守進入該區(qū)域的球和進攻隊員,并與同伴協(xié)同防守,用一定的隊形,把每個防區(qū)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所組成的全隊防守戰(zhàn)術。這種防守技術以球為主,隨球轉移。
3.1教學能力培養(yǎng)
教學能力,包括編制教學文件的能力和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編制教學文件能力方面,應著重于培養(yǎng)其制定教學大綱的能力、安排教學進度的能力和編寫教案的能力。安排教學進度能力的培養(yǎng),應當讓學生了解教學進度的作用和格式,熟悉教學進度的安排方法,懂得安排教學進度的要求,然后再在討論和作業(yè)中練習編寫教學進度。編寫教案的能力是編制教學文件能力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要培養(yǎng)這種能力,必須讓學生了解教案的作用和格式、熟悉教案的結構、懂得編寫教案的要求,然后再在實踐中鍛煉編寫教案。組織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理論課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實踐課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兩個方面。理論課程教學注重專項理論學習、提高寫作水平、增強語言表達能力、重視磨練板書、掌握多媒體技術。實踐課教學的能力,應注重從學生的示范、講解、教法、糾錯和組織方面著手培養(yǎng)。
3.2 訓練能力培養(yǎng)
訓練能力,包括編制訓練計劃的能力、組織課堂訓練的能力和指揮比賽的能力,都是體育院校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的學生基本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編制訓練計劃能力方面,應注意讓學生從理論上掌握制定訓練計劃的基本知識,在實踐中鍛煉制定訓練計劃的能力。組織課堂訓練的能力,主要包括技術訓練能力、戰(zhàn)術訓練能力和身體訓練能力的培養(yǎng)。比賽是隊伍綜合實力的較量,水平的發(fā)揮以及比賽的最終勝負,指揮比賽的能力,對隊伍實際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籃球教學與訓練中,籃球教學側重于掌握基本技、戰(zhàn)術概念、方法和規(guī)范要求;籃球訓練側重于技、戰(zhàn)術的熟練性和運用能力。研究和改進教學、訓練方法,對我們在教學、訓練中會減少很多負擔,讓我們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更好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1]唐煜章.現(xiàn)代籃球訓練方法新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2]王家宏.現(xiàn)代田徑運動教學與訓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4]于鴻森.中長跑現(xiàn)代技術訓練與健身[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G841
A
2095-2813(2014)12(b)-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