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婷
(蘭州大學)
五通神信仰研究
葛海婷
(蘭州大學)
五通神是北宋以后在民間較為流行的一種神祗,南宋時期一度得到了國家的賜封,明清時期迅速發(fā)展。本文一方面考察五通神的起源,另一方面通過宋以后史料的分析展示五通神信仰的興盛。
五通神 起源 宋元明清
五通神,又名五圣神、五路神等,宋代婺源地區(qū)傳說唐僖宗年間,有五神人,自天降,形象威儀,人們遂立廟祀之。這說明五通神源于江西婺源,是此地的地方神,后來逐漸為全國性的信仰神祗。
關(guān)于五通神的起源,《項氏家說》云:“按 《澧陽志》:五通神,出屈原《九歌》。今澧之巫祝,呼其父曰太一,其子曰云霄五郎、山魈五郎,即東皇太一云中君、山鬼之號也。”[1]說明五通神是鬼神之屬,而中國自古就有祭祀鬼神的習俗,《士喪禮》:“疾病禱于厲?!盵2]人們因為懼怕鬼神,為了平安而祭祀鬼神,五通神就是其中之一。
漢朝佛教傳入中國是一個民間化的過程,與中國民間信仰是互相融合的,而五通神當然也受到影響。唐施肩吾《逸句》:“五通本是佛家奴。”[3]說明五通神與佛教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佛教傳入中國,越來越民間化,受到民眾的信奉,五通神因吸取了佛教的某些元素而得以興盛。
南北朝時五通仙已經(jīng)開始流傳。劉勰《滅惑論》云:“若乃神仙小道,名為五通,福極生天,體盡飛騰。”[4]
唐朝時進一步發(fā)展,柳宗元《龍城錄》:“柳州舊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發(fā)篋易衣,盡為灰燼。余乃為文醮訴于帝,帝懇我心,遂爾龍城絕妖邪之怪,而庶士亦得以寧也?!盵5]
宋代五通神曾得到朝廷封賜,1109年賜五神廟“靈順”,1123年封五神為侯,因封號中有“通”字,故為“五通”。雖然也遭到朝廷詔毀,但還是有助于五通神信仰的傳播。
宋代五通神信仰在江南地區(qū)流行甚廣,一是因其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李覯《邵氏神祠記》載:“江南地熱濕,四時多癘疾。”[6]因此五通神誕生以供人們祈求健康。二是五通神的形象,洪邁《吳二孝感》:“事五通神甚靈,凡財貨之出人虧贏,必先陰告?!盵7]這里五通神以財神的形象出現(xiàn),宋代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人們對財富有了新認識,因此作為財神的五通神必然得到人們的祭祀。而《江南木客》又云:“尤喜淫,或為士大夫美男子,或隨人心所喜慕而化形,或止見本形?!盵7]這說明五通神又是一邪神,幻化成美男子誘惑婦人,禍害人間,人們也是因為懼怕而祭祀。
元朝五通神同樣得到了封賜,吳師道《吳禮部集》卷12《婺源州靈順廟新建昭敬樓記》中說到婺源五神通自唐朝至今聞于天下,朝廷“加廟號、崇封爵”。
明朝五通神信仰更盛,馮夢龍《情史·五郎君》說到杭州人最信五通神,街頭巷尾或大樹下,“多建祀之”,五通神能奸淫婦女或輸運財帛,人們爭相崇奉。這里的五通神仍有神性,民眾對其崇信不止。
清朝五通神信仰仍很興盛,“惟大江以南,廟貌最盛,自通都大邑以及三家村落,在在有之”。[8]但由于“江浙五通,則民家美婦輒被淫占,父母兄弟皆莫敢息,為害尤烈”,[9]而屢遭朝廷禁止,如康熙和雍正時官府取締五通淫祠的舉措,但都收效甚微。
總之,五通神信仰的發(fā)展和興盛,因佛教的傳入和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而具有了新的元素,受到民眾的崇信,雖然這期間曾受到朝廷的多次詔毀,但是仍能看出其頑強的生命力。研究五通神信仰,有助于我們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有助于我們研究中國的民間信仰,為其發(fā)展開辟新的道路。
[1](宋)項安世.項氏家說·卷8·九歌[A]//文淵閣四庫全書· 706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清)張廷玉.明史·卷50·志·26卷[M].北京:中華書局, 1974.
[3](宋)葉廷皀.海錄碎事·卷13下·鬼神門[M].北京:中華書局,2002.
[4](梁)僧祐.弘明集·卷8·欽定四庫全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5](宋)曾訸.類說·卷12·五通鬼[A]//文淵閣四庫全書·873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宋)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5·卷24·邵氏神祠記[A]//四部叢刊[C].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7](宋)洪邁.夷堅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1.
[8](清)葉夢珠.閱世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9](清)蒲松齡.聊齋志異[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