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鮮
(暨南大學)
在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中,從敲門聲開始,經過門的開合,最后回歸到關門。小說中頻繁出現(xiàn)的“門”的意象,涉及了敲門聲、關門聲、鎖上門、鑰匙打開門等。作品中的“門”不僅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能上鎖但能用鑰匙打開的那扇由開關旋轉的那道門,也指內外界限的那道門,還包括人的心靈之門。
在小說開頭,格里高爾醒來,他已經變成了甲蟲,但在他身上隨著變化而得到的蟲的本能中仍然摻雜著人的知覺。在鎖上門的房間里,格里高爾的生活發(fā)生了變化,盡情享受自由安全的空間,終于有能力想明白自己干著的是多么疲憊乏味的工作。
在敲門之前,格里高爾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感慨和對未來理想的規(guī)劃,父母和妹妹的敲門聲一方面使得這一情感宣泄的終止,另一方面使得理想歸于現(xiàn)實?;蛘哒f敲門聲使格里高爾明白自己不是處在夢境中,而是真實世界。這里的敲門聲可以說起到了一種提醒和中止的作用。
敲門聲響之后,格里高爾通過向門而望、隔門對話和趴門而聽來把握門外的世界,實現(xiàn)與門外的交流與溝通。
被困居于門內世界的格里高爾就是以此方式,通過聽覺辨別門外的聲音,去推測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他偶爾透過門縫去觀察外面的世界。聽見門外有響動,格里高爾就立刻跑到那個房門旁邊,把整個身子貼在門口,他努力“打算勸那個躊躇的人進來,至少也想知道那人是誰”。①803
在通過趴門而聽的方式,格里高爾意外知道了這樣一個事實,當格里高爾還是人的時候就受到家人的欺騙。格里高爾之所以在那個公司里干這份倒霉的差事,完全是為了幫助他那五年前就破產的父親。
變形之后,蟲形人心的他通過 “門”這一特殊媒介,和隔門對話、向門而望、趴門而聽的方式,終于明白父母的愛、妹妹的愛是多么蒼白,同事之間的關系又是那么脆弱。生活是多么可怕,掩蓋了許多殘酷真相。變形之后,格里高爾脫離了工作,他變得那么自由,先前從來沒體會過的自由,同時又明白,這絕對的自由又是那么不自在,是那么怪異和不合常理,并以某種慘重代價換取。
當格里高爾以蟲形第一次出現(xiàn)在“他人”面前時,秘書主任倉皇逃離,母親與妹妹驚慌失措,父親驅趕他,格里高爾被門外的人類社會無情地排斥和拋棄了。第一次的他打開房門是要向秘書主任和家人解釋他的不幸,但依然愿意擔負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結果丟掉工作,父親用報紙和拐杖趕他回屋,擠傷了一條腿。
門背后的格里高爾默默承受蟲形世界的痛苦與孤獨,但依然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渴望融入家庭,而通過門縫看和趴在門上聽家人發(fā)生的事情,成為一個孤獨渴望得到關愛卻不能的可憐蟲。
蟲形人性的格里高爾一共從房間里沖出來三次。
第二次格里高爾爬出房門,他要保護自己的畫、自己的寫字臺,這些是自己生活的記憶和意義。為了保護他的生存環(huán)境,他沖出來阻止母親和妹妹搬東西,反抗家人的冷漠無情。但最終沒能要回自己的畫,被父親用蘋果襲擊,有一只蘋果永久嵌在了他的背上,以受重傷告終,這也幾乎失去了他所有的希望,心灰意冷的他不再想著出去工作,不再去承擔家庭的重任,不再為家庭的窘境感到痛苦和內疚,反而為得不到好的照料而惱怒。在門內的世界是一個被人類遺棄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沒有同類,是隔絕了家人的世界。
第三次他被妹妹的小提琴聲吸引,“音樂對他有這么大的魔力,難道因為他是動物嗎?他覺得自己一直渴望著某種營養(yǎng),而現(xiàn)在他已經找到這種營養(yǎng)了”。①825沒有絕望的格里高爾,盡管放棄了努力,但對這個人類還沒完全死心。妹妹的琴聲使他感動,他感到在他眼前展現(xiàn)出一條通向他渴望的、未知食糧的路。他要保護妹妹,他不允許藝術被粗俗褻瀆,也意識到自己不是動物,有著對藝術的精神追求,冒著巨大風險,去表達自己仍是一個人的本性。
變形后主動開門的格里高爾心中充滿希望和期待。但他行動的結果卻正是自己希望的反面。
在格里高爾變形后,父親從一開始就嫌棄他,父親過去在經濟上依靠他這個當旅行推銷員的兒子。而現(xiàn)在由于家庭內部的經濟重任像鑰匙一樣再也不是掌握自己手中,轉移到家人身上,家人變得趾高氣揚,在感情上也占了上風,不僅無法讓變形后的格里高爾得到依靠,反而是致以毀滅性的打擊。
在格里高爾變形后,門大致是經歷由關閉到打開再到虛掩最后關閉上鎖的狀態(tài)。但是這扇門,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有時不存在的,更多的是指一重心門。因為格里高爾不會因為門的關閉就重新變回人形,被家人和社會認可和接納。親人的談話也照樣可以隔著門聽得清楚無誤。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表面上更好的和諧寧靜,都當做有一扇門隔著。
好幾個晚上,從格里高爾的黑屋子通往亮著燈的起居室的門開著。門是虛掩的,門的縫隙透著光。
格里高爾腦子里閃過了最后一片人的記憶,這是由他仍然存在的想幫助家庭的欲望觸發(fā)的,甚至記起了過去那些似有似無的情人們,“但是她們非但不幫助他和他的家庭,個個都那么不可接近,他很高興她們都離開了”。
虛掩的門,門的縫隙透著光,發(fā)現(xiàn)自我,看透生活。起初,格里高爾一聽家里人談到需要賺錢糊口時,就會松開門把手,讓自己摔倒在放在門邊的涼涼的沙發(fā)上,由于羞愧、悲傷,他感到非常燥熱。
而后的格里高爾看到妹妹進來時,總是待在某個特別臟的角落,以此來指責她。在門經歷的過程中,我對門外世界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微妙變化,由內疚焦慮轉為憤怒責備。整個過程是格里高爾態(tài)度發(fā)生轉變,也是他的精神成長的過程。
門內和門外已經完全成為了兩個世界。格里高爾擁有的是深刻的洞見,可惜沒人理解他,沒人愿意傾聽他的心聲。格里高爾在由“門”圍筑起來的自由空間里,經?;叵肫鹜饷娴氖澜纾墒情T外面的人,格里高爾的父母、妹妹、公司的秘書主任、房客等對格里高爾的精神成長一無所知,也無法認識到被遮蔽的殘酷的現(xiàn)實世界。他的滿腔思緒只能表現(xiàn)為單調的吱吱聲,被外界的喧鬧淹沒。
格里高爾和家人經常往來于這兩間房間,人們聯(lián)系和分離的愿望都是通過對門的處理和態(tài)度來體現(xiàn),門的隔離與聯(lián)系對應人類的親近與疏遠關系。
格里高爾和家人的主觀愿望和情緒都體現(xiàn)在對門處理的客觀行動上,細膩地析出格里高爾與家人關系的微妙變化,折射出格里高爾的生存境遇和困境。同時也促進了格里高爾發(fā)現(xiàn)“自我”,反思“自我”,精神得到不斷成長,走出迷宮式的洞穴的過程。
注釋
① (奧地利)卡夫卡.變形記[A]//外國現(xiàn)代派作品選(第一冊·下)[M].李文俊,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1](奧地利)卡夫卡.變形記[A]//外國現(xiàn)代派作品選(第一冊·下)[M].李文俊,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2](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文學講稿[M].申慧輝,等,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
[3]世界文化象征辭典編寫組.世界文化象征辭典[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
[4]葉廷芳.論卡夫卡[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5](法)加斯東巴什拉.空間詩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6]張玉娟.卡夫卡藝術世界的圖式[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7]張德明.卡夫卡的空間意識[J].浙江大學學報,20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