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義
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既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學習英語的必經(jīng)之路。通過英語課堂的情感教育,在知識與情感的交流過程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使學生真正的熱愛英語學習,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感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353-01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指出:“我們教給學生的東西不是什么與人截然分開的東西,它們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師的話語中不僅包含了學科的意義和內容,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由此可見,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師生之間的良好情感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教學中如果正確把握情感教育,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既可以幫助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行,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因素對學生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巨大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滲透呢?
一、認識到情感態(tài)度與語言學習密切相關
情感是人腦的一種機能,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及其相應的行為反應。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的情感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凡是符合人的需要或能滿足人的某些需要的事物,就會引起人們積極的情感,包括興趣、動機、自尊、自信、愉快或驚喜等心理狀態(tài)。積極的情感對英語學習會產(chǎn)生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作用?!队⒄Z課程標準》所列出的情感都是一些積極的情感,是有利于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有利于調整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習品質,增強學習原動力以及學習主動性和目的性,增進師生共同參與及和諧發(fā)展。而影響學習的消極情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克服的。
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教師教態(tài)和儀態(tài)要大方、得體,從踏上講臺的一刻起,教師的表情帶給學生的應是真摯和熱情:自身的高尚情操和淵博的學識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加強英語專業(yè)修養(yǎng),清晰、正確的英語發(fā)音、規(guī)范的英語語調、扎實的英語語法知識對老師的個人崇拜能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自始自終抱有對工作的熱情,從而不知不覺地感染著每一個學生,鼓舞著每一個學生,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中學生可塑性強,教師對待工作的認真態(tài)度可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如英語作業(yè)的批改,一絲不茍,對于學生的細小錯誤在作業(yè)本上認真批注。對于自己錯誤的認真訂正,如課堂上的口誤和黑板板書上的錯誤,能讓學生明白應該怎樣才是真正的做學問。在細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平等交流,學會賞識學生,英語課堂中師生舉手投足便能彼此地心領神會。在這種教學氛圍中,達到的應是教與學的和諧。
三、做到給予學生以尊重和愛心
只有尊重學生,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感覺到你不僅是他的老師,也是他的朋友,他才會對你敞開心扉。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一定要以尊重學生為前提,恰當運用語言。帶有情感的感性話語如春風化雨一般解開學生心頭的遲疑,他們和盤托出自己心底的“秘密”后,才能無隔閡地進行溝通,教師才可以針對學生的問題對癥下藥。在課堂中教師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尊重,教師以參與者、促進者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因此,教師應該改變原有的陳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適應新課程改革目標下的教學形式,改變原有的“以師為尊”的觀念。唯有尊重學生,才能獲得學生的尊重,才能更好地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有效學習中來。
四、善于挖掘教材中影藏的情感資源
教材的靜態(tài)資源中隱藏著豐富的情感資源,是學生值得探尋的寶藏。挖掘其中的情感資源,為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提高表達運用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英語教師可運用錄像、幻燈、模型、簡筆畫等深化課程資源,建議學生帶著思維情感進入學習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而神奇的課程學習情境;借助情景模擬形式活化課程學習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富有情趣的學習情景中深入思考感知,增強認知體驗;多引導學生帶著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體味語言表達內涵,在認知感悟的過程中積累深厚語言文化知識。在挖掘教材隱形情感資源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多元化表達,讓學生有實踐體驗的機會。同時,可要求學生在總結過程中不斷反思,以此形成多樣化的學習策略。
五、注重情感評價機制的滲透
在英語課堂教學實施中,教師應從鼓勵的角度出發(fā),充分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因此,教師應巧妙地運用激勵性評價方式,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讓他們享受進步的快樂,滿足其對成功的需要,使學生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與此同時,結合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學習英語的情感體驗,進而更好地為初中英語教學的情感教育的實施服務。在本人所教授的班級中,有一位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即使是簡單的的翻譯練習他也無法完成。于是我總是讓基礎較好的學生起來翻譯句子,而讓他起來拼讀一些句中的單詞,久而久之,他覺得自己也可以像英語優(yōu)秀的同學一樣得到老師的肯定,進而對英語學習態(tài)度端正起來。到了初下學期,這位同學從過去的每次聽寫都不及格到偶爾不及格,這都得歸功于激勵性評價機制對他成就感和學習動機的激發(fā)。
總之,初中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體現(xiàn)了教育發(fā)展的時代要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為基礎,關注學生情感,將情感培養(yǎng)的一般性規(guī)律作為指導方向。運用情感教育于無聲處引發(fā)學生的有感之情,在情感教育的模式下增強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 林均芬.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勝利油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2
[3]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