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永樂
吉林吉恩鎳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磐石 132311
1.實驗目的:以提純鎳后的高鎂鈷液為原料液,調(diào)整pH值后,采用P507為萃取劑的萃取系統(tǒng),通過串級實驗觀察鈷、鎂分離效果;通過實驗,獲取初步的技術(shù)數(shù)據(jù),其中包括合適的萃取劑濃度,皂化率;萃取段、洗滌段的相比、萃取級數(shù)、平衡pH值、接觸時間等
2.實驗原輔材料:高鎂鈷液,液堿,鹽酸、P507有機相、260#煤油。
3.實驗設備:5000ml大燒杯2個,2000mL大燒杯1個,1000ml大燒杯2個,20ml、50ml、100量筒若干、125ml分液漏斗12個、康氏振蕩器、攪拌器等。
高鎂鈷液成分:pH值2.46;Co 45.0;Mg 7.73。
1.萃取段實驗.
2.本段實驗的萃取體系,是采用有機相與水相的組合,其中有機相為20%P507+80%的磺化煤油,實際濃度為0.55M(理論濃度0.6M),用5M液堿進行皂化。水相為稀釋一倍的鈷雜反萃液。本實驗利用皂化反應原理,在20%P507+80%的磺化煤油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chǎn)生鈉鹽和醇,反應主要用于穩(wěn)定料液的PH,增強萃取液的萃取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對于皂化率的計算及控制,用酸堿滴定法分別測定皂化前和皂化后有機相對離子濃度,然后計算移液管有機相后,加入無水醇稀釋,用稀氫氧化鈉溶液滴定就行,一般的皂化率為30%-70%,本實驗的皂化率為53%,采取萃取塔數(shù)目6個,控制的PH值為4.15左右。實驗過程中嚴格遵循實驗要求進行操作,采用有機相/水相=4:1的比例進行實驗,得到以下數(shù)據(jù)。
萃取各級及余液出口指標(g/L)表2
4 5 出口<0.0013.083.62<0.00114.490.0153.173.64<0.00113.847.950.284.15<0.0014.16
從實驗萃取各級及余液出口指標中我們能看到,有機相中鎂、鈷的含量是隨著級數(shù)的增加含量在也在不斷的變化,有機相中,鈷的萃取量在隨著萃取級數(shù)的增大,萃取率在不斷的減小,從記錄的數(shù)據(jù)來看,萃取的速率在第1級最大,這說明鎂量和萃取條件最適宜。水相由于萃取的級數(shù)的增加,PH值相對是比較穩(wěn)定的,這說明由于強堿與有機相的皂化反應對于穩(wěn)定PH值具有一定作用,對于鈷的萃取主要集中在第一級的萃取設備中,而隨著有機相中鎂、鈷含量的減少,萃取速率發(fā)生了改變,這對于鈷、鎂的分離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偟膩碚f采用P507萃取劑進行鈷與鎂、鎳的分離,效果是非常好的,同時保證溶液的高效回收利用,可以滿足鎂沉淀帶來的污水對環(huán)保的要求。
3.高鎂鈷液分離提純的萃取試驗注意的事項:在進行高鎂鈷液分離提純的萃取試驗中,首先要對實驗的器具進行嚴格的檢查,保證實驗器具在試驗過程中不發(fā)生漏液等事件。在震蕩過程中,雙手托住分液漏斗,右手按住瓶塞,平放,上下振蕩,這樣可以使試劑保證均勻。同時放液時,記住下層的為密度大的液體,從下面放出。上層的為密度相對小的液體,從上面倒出。用完后應馬上清洗干凈,保證溶液不污染環(huán)境。
4.小結(jié):在相比(有機相/水相)=4:1,萃取過程接觸時間5min,分相時間在3~4min的條件下,P507萃鈷率>99.99%,萃鎂率約15%,萃鎳率<0.001%,在本階段可以將85%的鎂、99.99%的鎳留在水相除去,只有15%的鎂隨著鈷進入洗滌段,能初步達到鈷與鎂鎳分離的目的。另外,分相最慢的情況出現(xiàn)在3~5級,說明萃取率隨含鎂量和萃取條件而變化,鈷與鎂、鎳萃取率隨著在溶液的含量而變化,因為由于元素含量的減少,那么一定時間內(nèi)單位體積的離子移動數(shù)目變少了,萃取率也隨之降低,但是單粒子的運動速率是增加的,因此隨著溶液條件的改變,鈷液分離的效率也會發(fā)生改變。
用P507萃取劑進行鈷與鎂、鎳的分離,效果比較理想,它可以有效地將鈷與鎂、鎳的分離,提高了鎂離子的回收利用率,如果加強洗滌效果的話,鎂的去除率能達到95%以上,可以產(chǎn)出精制鈷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