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雅
一個實驗需要進行的時間,可能多則幾個月,少則幾分鐘,但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著名的“瀝青滴落實驗”從1927年開始,至今已經(jīng)進行了87年,它甚至被評為“世界上最長的實驗室實驗”。
1927年,物理學家托馬斯·帕內(nèi)爾為了證明“瀝青是液體而不是固體”而設計了這個實驗。直到他去世,僅有3滴瀝青滴落。接管這個實驗的物理學家約翰·梅因斯通,他用了50多年的時間等待,也僅有5滴瀝青滴落。
瀝青是一種高黏度物質(zhì),黏度可達水的上千億倍。在室溫下,它的流動速度非常慢,需要很多年才能形成一滴。但這些“來之不易”的瀝青,卻都因為各種原因,與實驗者擦肩而過了,如2000年落下的第8滴就因為進行24小時監(jiān)控的攝像設備在瀝青滴落時出了故障,未能記錄下這歷史性的瞬間,令人遺憾。
2005年,梅因斯通還因這個漫長的實驗獲得了當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同樣獲獎的,還有已經(jīng)去世多年的實驗創(chuàng)立者帕內(nèi)爾教授。2013年7月11日,該實驗的模仿版本,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學院的瀝青滴落實驗終于拍攝到了瀝青滴落下來的畫面,愛爾蘭科學家也是從1944年堅守數(shù)十年,才完成了這一瞬間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