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瑩 張金忠
摘 要:詞典類型問題是詞典學的核心理論問題之一。在世界各類詞典編寫歷史上,翻譯詞典的出現(xiàn)通常要早于其他類型的詞典。而在林林總總的詞典中,冠以“翻譯”名稱或與“翻譯”相關(guān)的詞典數(shù)量是很大的。本文作者試圖對幾部與“翻譯”有關(guān)的詞典進行分析,從詞典類型學的角度對該問題加以廓清。
關(guān)鍵詞:詞典類型;“翻譯”詞典;屬性
一、問題的緣起
詞典類型問題是詞典學的核心問題之一。詞典編撰實踐與理論研究須臾都離不開詞典類型這一重要問題。1940年謝爾巴院士發(fā)表的《詞典學一般理論初探》一文,是詞典學理論的開山之作,也是詞典學成為一門學科的重要標志。
二、翻譯詞典
自從詞典誕生之日起,詞典編者便與翻譯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蛟S可以說,在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最早出現(xiàn)的是翻譯詞典,即用另外一種(或幾種)語言來解釋某一種(幾種)語言。1.未被冠以“翻譯”二字的雙語詞典
謝爾巴在他的開山之作中所談的“翻譯詞典”,俄文表述是переводной словарь。俄文中的переводной或переводный是перевод的形容詞,其漢語意思是“與翻譯有關(guān)的”或“用于翻譯的”。誠然,這類詞典首先是為理解外文語篇的需要而編寫的,其主要特征是通過譯語來闡明詞義。在我國詞典學專家編撰的俄漢雙語詞典中,劉澤榮主編的《俄漢大辭典》、黑龍江大學詞典編輯室編寫的《大俄漢詞典》和黑龍江大學辭書研究所組織編寫的《俄漢詳解大詞典》等,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三部詞典。這些詞典的書名中雖未被冠以“翻譯”二字,但它們確確實實是 “翻譯”詞典。
2.冠以“翻譯”字樣的雙語詞典
在俄、漢兩種語言的詞典中,有兩部直接冠以“翻譯”二字的詞典比較引人關(guān)注。它們是:《俄漢文學翻譯詞典》(龔人放主編,商務印書館,2000)和《漢俄翻譯詞典》(張寶梁,商務印書館,1995)。兩部詞典雖然漢語名稱中都有“翻譯”字樣,屬于雙語詞典這是毫無疑問的,但與一般傳統(tǒng)意義上的雙語詞典卻有很大的不同。(鄭述譜2001:2)正如兩部詞典的編者在詞典封面上提供的俄語書名所寫:《漢俄翻譯詞典》中的“翻譯”使用的俄語“переводческий”(與翻譯人員有關(guān)的,翻譯人員所使用的),是переводчик(翻譯工作者)的關(guān)系形容詞,而《俄漢文學翻譯詞典》的編者,則干脆直截了當用“для переводчиков”(為翻譯工作者使用)這一清晰表述。
《俄漢文學翻譯詞典》是以俄羅斯著名作家經(jīng)典著作中的書證為條目“詞”,編者為這些條目“詞”提供漢語的譯文或譯法。句子或詞語里的重點詞作為詞條立目。詞條按字母順序編排。詞條之下的例句按重點詞含義的發(fā)展分為近似(與本義相比)、引申和升華三個層次,用于本義的不收,這種對詞語的處理方法,展示了翻譯的動態(tài)過程。因此,準確地說,它不是一部翻譯詞典,而是“翻譯句典”或“翻譯篇章詞典”。
三、翻譯學詞典
除了雙語“翻譯”詞典外,自上個世紀末開始,隨著我國翻譯理論研究的深入,譯學建設(shè)日臻完善,國內(nèi)的一些譯學專家,他們相繼編寫出多部與“翻譯”相關(guān)的近十余部詞典:林煌天主編的《中國翻譯詞典》(林煌天,1997)、孫迎春主編《譯學大詞典》(孫迎春,1999)、方夢之主編的《譯學辭典》(2004)、孫藝鳳、仲偉合編寫的《翻譯研究關(guān)鍵詞》、《中國翻譯家詞典》等。
1.《中國翻譯詞典》: 林煌天主編,為我國第一部綜合性大型翻譯知識辭書,收條目近4000個;重點介紹中國翻譯理論、翻譯技巧、翻譯歷史、翻譯人物、翻譯論著和期刊、翻譯出版機構(gòu)、翻譯與文化交流以及其他譯事方面的知識,兼收外國翻譯理論與著名漢譯家詞條;書中內(nèi)容翔實,資料豐富,融學術(shù)性、知識性、實用性于一體,從語種的數(shù)量看,屬于單語詞典。
2.《譯學大詞典》孫迎春主編?!蹲g典》分為十個組成部分: 名詞、術(shù)語、理論概念; 翻譯的方法與技巧; 譯文賞析; 譯學名人; 學術(shù)著作選介; 著名譯作選介; 英漢漢英翻譯實例; 翻譯組織與刊物; 漢英術(shù)語對照表; 附錄。在“詞目語言”上,涉及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因此應當屬于“非同族語”。
3《翻譯研究關(guān)鍵詞》:該書是孫藝鳳、仲偉合作編譯的一部譯學術(shù)語詞典,原作是Dean Delisle,這部詞典的特點是漢英對照對解釋譯學術(shù)語,是一部漢英雙解翻譯學詞典。
結(jié)束語
翻譯詞典是指雙語或多語詞典,其目的是在一種語言的詞匯單位與另一種或幾種語言的詞匯單位間找到意義相等(近)的對等(應)詞,以供翻譯時查檢。而譯學詞典則對翻譯中的術(shù)語予以詮釋為主,以專名及相關(guān)學科介紹為輔的詞典。兩種詞典性質(zhì)迥然不同。同時,我們對幾部綜合性譯學詞典的性質(zhì)也進行了探討。然而,在這里我們不無遺憾地指出,在我國的俄語語言學界,至今尚未開始譯學詞典的編撰實踐,也未開始對譯學詞典編撰理論進行研究,英語界在這個領(lǐng)域已經(jīng)捷足先登,做出了可喜的成就。
參考文獻
[1]謝爾巴.詞典學一般理論初探//《詞典學論文選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
[2]鄭述譜.試論詞典的類型劃分 ——兼析兩部“翻譯詞典”的屬性,辭書研究,2001年第5期。
[3]雍和明.國外詞典類型學理論綜述,辭書研究,2004年第5期。
[4]張柏然、韓江洪.論翻譯學詞典的特征與釋義原則. 中國翻譯, 2005年第2期。
[5]《漢俄譯例匯編》編輯組.《漢俄譯例匯編 》,商務印書館,1976。
[6] 龔人放主編.《俄漢文學翻譯詞典》,商務印書館,2000。
[7] 張寶梁主編.《漢俄翻譯詞典》,商務印書館,1995。
[8]王立新.開拓俄漢雙語辭書的新領(lǐng)域——評《俄漢文學翻譯詞典》, 外語研究, 2001年第4期。
[9]林煌天.《中國翻譯詞典》,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
作者簡介
郭瑩:1989年生人,籍貫黑龍江省五??h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斯拉夫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語口譯。
張金忠,1968年生人,黑龍江省青岡縣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斯拉夫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俄語口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