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婉軍
摘要:通過將時事政治引入到思想品德課中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增強思想品德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進一步深化課程理論,達到引導學生的目的。本文就時事政治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作用進行淺析,并提出其運用辦法。
關鍵詞:時事政治;初中;思想品德
引言
初中階段是學生非常敏感的階段,對外界事物都充滿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思想品德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課程。但由于思想品德課程的相對單調(diào),乏味,使學生往往對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性不夠重視,缺乏對思想品德學習的積極性。由此加強時事政治的教學對初中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一、時事政治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作用
(一)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大多屬于青春叛逆期,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并不能對他們產(chǎn)生足夠的吸引力,他們大多不喜歡學習政治,但對自己身邊發(fā)生的時事卻又充滿好奇,熱衷于了解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重大時事。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是相當重要的。教師應該逐漸轉變教學方式,照本宣科的講授只會讓學生感到乏味,對思想品德的學習產(chǎn)生抵觸。良好的學習氛圍需要教師層層引導,可以選取具有時效性,真實性,趣味性的熱點話題作為開場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對這種熱點導入法的運用,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對思想品德的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所以只能選擇嚴肅的教育方式。導致很多中學生認為學習思想品德的過程枯燥乏味,單一的知識點和說教式的教學讓學生感到厭倦。所以學生更愿意將思想品德的內(nèi)容生硬的背下來用作應付考試,而不是去認真理解與學習。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加入對時事政治的探討,比如將“扶摔倒老人反被敲詐”作為背景材料。讓學生自己搜集真實的案例資料,發(fā)現(xiàn)案例中反映出來的老人摔倒該不該扶,為什么會被敲詐等思想道德問題,進行討論問題。在出現(xiàn)分歧的時候通過大家的討論與深入分析去解決,借此充分讓學生自己這樣大大的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增強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課本內(nèi)容缺乏事例作為指導,理論性較強,學生在學習中往往依靠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應付考試,而在面對生活中真實的情況時卻不知道如何應用書本上的知識。對此,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引用一些時事政治和熱點話題,通過對這些在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案例進行分析,引出書本中的知識點,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不慌亂,能夠熟練運用學習到的知識明辨是非,解決問題。在課堂中引入時事政治的教學方法拉近了課堂與生活的聯(lián)系。真正使教育以人為本,貼近生活的本質(zhì)得到展現(xiàn)。
(四)正確引導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形成積極、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個人在今后是否有正確的價值觀,以及是否能用正確的心態(tài)去面對社會中所遇到的困難,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取決于初中時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否成功。所以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應該多選取一些具有正能量,積極向上的內(nèi)容,盡量避開負面消息。比如選取感動中國中的人物實例,或?qū)⑻鞂m一號飛船的順利發(fā)射作為主題,開展繪畫、寫作、板報制作等多樣的班級主題活動??梢宰寣W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引導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
(五)深化課本的理論知識
在思想品德的教學中,學生通常只是記住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并不去強化理解或深入探討學習,通過引入時事熱點的方法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去挖掘知識,深化課本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在進行有關“誠信”教學的同時,舉出社會中發(fā)生的與誠信有關的實例,如無人看守的報攤,大家購買報紙自覺將應付款放入盒子中;誠信包工頭主動退還他人多付的工程款等等。通過這樣的例子,讓學生認識到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的重要性,使他們產(chǎn)生誠實守信的人生觀,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時刻用誠實守信的準則去約束自己。
二、時事政治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
(一)課前搜集資料
在思想品德教育上,教師往往在課前就準備好了相關時事熱點的所有資料,包括提出的問題,看法,甚至于最后的結論。這樣一手操縱整個教學過程的方法根本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完全跟著教師制定好的思路結構和途徑走,會使學生失去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強烈的依賴性。所以在上課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課本中知識點去搜集相關的材料。如講到團結友愛時,可以將“復旦大學投毒案件”作為主題,讓學生自己去搜集相關事件的報道與資料,也可由學生去搜集關心的時事政治消息作為主體,并由學生自己歸納整理收集到的資料,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事件中正確和不正確的事。讓學生搜集資料是完成一堂好的思想教育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老師要將任務具體落實到每一位同學身上,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其中,激發(fā)他們產(chǎn)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資料展示和介紹
在課堂中,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展示,介紹事件的發(fā)生原因、過程以及最后的結果,并用自己的話語闡述對事件的看法。讓學生自己去展示資料和介紹而不是由教師事先設計好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的目的是因為對待同一件事情學生的看法很可能不一樣。初中生還沒還沒有完全辨別是非的能力,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一人操控了教學的過程,將正確的思想道德規(guī)范強行灌輸于學生,很可能導致學生只知道老師講的是對的,但是不知道自己開始想的為什么不對,是學生在以后的成長中表現(xiàn)出不健全的人格。
(三)小組討論和分析
在對資料進行了簡單的展示和分析后,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并且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盡情的闡述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并不斷的接受別人的觀點,做出自己的判斷。讓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培養(yǎng),逐漸形成自主學習,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在小組通過組內(nèi)討論后,得出自己的組的觀點,可以派出代表來對組內(nèi)觀點進行闡述和分析,展示組內(nèi)分析結果。
(四)結論確定和總結
雖然強調(diào)教學過程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但是不能低估或否認教師在學習中的引導地位。因為教師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很可能會迷失自己的方向,甚至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背離教育本身目的的。所以在學生討論并分析后,教師應該對大家的觀點和看法進行評論和總結,對錯誤的觀點及看法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錯誤的思想帶來的危害。再對正確的觀點進行總結,引出課本上的知識點,作出更詳細的解釋,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結束語:
加入對時事政治,社會熱點的教育,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提高思想品德課程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將課本上學習到的知識與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事聯(lián)系起來,形成良好的價值觀,用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引導并約束自己的行為。加強時事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最為有效和快捷的手段。由此可見落實當今時代需要的新課程計劃和進行素質(zhì)教育需要在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中應用時事政治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1]劉春曉.淺談時事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1:148.
[2]葉巧.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實踐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13.
[3]范春雷.淺析時事熱點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3,36:9.
[4]梁協(xié)偶.論時事新聞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應用[D].廣州大學,2012.
[5]韋舒瑩.初中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