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雙洋
摘 要:新課改之后,我國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表現(xiàn)在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上,一改傳統(tǒng)的等級觀念,讓學生和教師之間似朋友一般相處,用愛進行交流,力求建立一種平等自然、互相尊重、彼此理解的關系。主要側重于兩個方面的探究,淺談老師如何在教學中走近學生。
關鍵詞:學生心聲;走近學生;教學理念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汪情癡,里面存放著最純真的自己,可是要想靠近別人心中的這汪清池,就必須學會與他人進行和睦相處,尊重他人,寬容他人,做到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將這個方法運用到師生教學中,則就要求老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與學生站在同一個高度,相互審視、互相傾聽,這樣老師才可以和學生成為朋友,并且樂于主動地去善待學生的失誤,傾聽學生的心聲,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主題所在。
一、平等——敲開學生心門,傾聽學生心聲
教師這個職業(yè),常常被人們視為十分神圣并且不可玷污的職業(yè),因為它承載著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民族的文化教育,所以似乎從教師這份職業(yè)的本身性質來說,就會給人一種無法觸及的距離感,但是,這種距離感并非是不可縮進的。作為一名老師,雖然職業(yè)自身的性質讓自己感覺有一種與之俱來的優(yōu)越感,但是在教學中,切不可被這種優(yōu)越感沖昏頭腦,反而應該刨除這種優(yōu)越感,放下身段與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做學生的朋友。
至于要如何做到平等,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粗略地談一點個人見解。首先,老師應該展現(xiàn)自身溫和的魅力,簡單來說,就是老師需要給予學生一種溫柔親切之感,在這種溫柔之感的覆蓋下,拉動學生,讓學生愿意和自己交流,甚至主動吸引學生與自己談心。其次,老師應該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做一個了解,這樣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可以適時地通過一些小細節(jié)展現(xiàn)一下自己對學生的了解程度,這樣做間接地拉近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讓學生會感覺到一種被老師關注后的欣喜。最后,學生主動與自己交流的內容老師應絕對保密,不能將學生的心聲告知家長,畢竟學生既然愿意告訴自己,就是對自己的信任,所以一定要保護好學生的隱私。并且在學生與自己吐露心聲時,自己也可以與學生分享一些自己身上的趣事,極力營造出一種與學生平等相處的感覺,敲開學生的
心門。
二、學習——走進學生心靈,善待學生失誤
從古至今,老師的任務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六個字,即“傳道、授業(yè)、解惑”,雖然只有簡單的六字,卻也可以稱之為“六言真理”,這淺淺的六個字,卻代表了老師一生的職責任務。而真正要做到這六言,老師便要有足夠淵博的知識和教書育人的本領,輔之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方可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老師在進行課程內容教學時,要努力將課程內容爛熟于心,不在課堂上“念書”,而是組織自己“背書”,這樣方可展現(xiàn)自己的教學能力水平,也會得到學生的青睞。同時,老師還要做好教學的指導者和引領者,帶領學生掌握好每一節(jié)知識,解決每一個學習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真正的做到解惑。老師還要理解一點,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失誤,在生活中也是,所以老師提前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以至于學生犯錯誤之后不會過分失望,這時老師切不可對學生進行言語上的責備,更不能出現(xiàn)身體上的懲罰,而是要悉心指導學生,對學生進行真誠的鼓勵,幫助學生解答每一個問題。如果遇到學習水平稍差的學生,老師則更需耐心指導的幫助,善待學生學習中的失誤,從而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
三、愛心——確保良好教學,最終走近學生
教育也可稱之為一種愛的交流,關鍵在于教育它是老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的心與心溝通,這一點也是被許多著名學者所贊同的,所以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多的關于情感教育的手段。所以在情感教育中,老師應該充滿愛心地教育學生,哪怕這個學生思想品質不好,哪怕這個學生給教學帶來許多麻煩,哪怕這個學生的行為習慣不是那么符合學生習慣等等,老師還是應該帶著自己充滿愛的教育之心去靠近學生。
身邊曾有這樣一個學生,他成績不好、易怒、愛講粗話,甚至在與別人意見不合時,有時會對自己的同學拳腳相向,所以他沒有朋友,沒有學生愿意和他一同玩耍,對此情況老師也進行了各種疏導,仍不見起色。后來,老師看到了一些關于學生心理的書籍,轉換了自己口頭疏導的方式,改之用行動去感化這個學生,教學上的重視、生活上的關心、精神上的鼓勵、行為上的包容等,最終這種愛心教學法,改變了這個學生的道德行為,最終他也得到了大家的
歡迎。
現(xiàn)今新的教育模式的轉變,要求老師的教育方法越來越帶有情感,越來越有愛,真正做到善待每一個學生的失誤,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在平時的教學中走近學生,靠近學生的心靈,像一米陽光,灑向學生每一處心靈的幽暗處,又似一縷春風,吹拂學生心底的塵埃。
參考文獻:
[1]黃月娥.聚焦文本,自主探究,感悟人格魅力: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案例分析[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8).
[2]高麗清.在語文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探索[J].科技資訊,2009(22).
[3]王玉華.學生的成長需要成功的觀念來引導[J].教育教學論壇,2010(31).
?誗編輯 段麗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