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英文學術期刊發(fā)展現狀、問題及建議

      2014-12-29 12:40:49徐陽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19期

      徐陽

      摘 ? 要:文章通過對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英文學術期刊辦刊模式、國家資助、國際檢索收錄等情況的梳理,發(fā)現目前中國人文社科英文期刊的整體發(fā)展規(guī)模過小,辦刊機構分散,沒有形成合力,期刊的國際學術影響力有待提高,尚不能滿足中國文化走出去和人文社會科學國際化的內在需求。因此,文章從刊號申請、政府資助、創(chuàng)辦新刊、期刊推廣、海外編輯人才等多方面提出了相應建議,以提升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英文學術期刊規(guī)模和水準。

      關鍵詞:英文期刊;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國際化

      目前,中國國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qū))外文學術期刊近500種,基本上都以英文出版,其中人文社會科學類近50種[1] (同時具有中文刊號和國際刊號)。與其他國家相比,國內人文社會科學英文期刊的發(fā)展起步較晚,速度較慢。例如,荷蘭這個人口只有1675萬的小國,其官方語言是荷蘭語[2],但是它的英文期刊超過了3000種,其數量是國內的6倍。2012年全球出版行業(yè)的前五強中,荷蘭占據兩席,即勵德·愛思唯爾集團(Reed Elsevier)和威科集團(Wolters Kluwer)[3]。又如,同在亞洲的日本,其英文期刊也將近3000種,遠遠超過了中國和韓國??梢姡谟⑽膶W術期刊出版方面,國內還落后于很多國家。本文將從辦刊單位、辦刊模式、國際檢索收錄等多方面對目前國內人文社會科學英文學術期刊的基本狀況予以梳理,并提出相關發(fā)展建議。

      一、人文社會科學英文期刊的辦刊單位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哲學社會科學的日益興盛,國內人文社科英文學術刊物逐漸發(fā)展起來。目前,中國高校和研究機構是英文學術期刊的辦刊主力。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了5種英文期刊:China Economist(《中國經濟學人》)、The Yearbook of Chinas Cities(《中國城市年鑒》)、China & World Economy(《中國與世界經濟》)、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國社會科學》)、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中國近代史》),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國內目前創(chuàng)辦英文人文社科期刊最多的科研院所。

      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辦刊外,國內出版社也主辦了一些英文刊物,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fā)起、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的“中國前沿”(Frontiers in China)系列期刊規(guī)模最大。其中,人文社會科學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和教育學7個學科門類,共7種,均為季刊,這也是國內第一個人文社會科學英文期刊群。除這7種外,還有19種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和生命科學期刊,其中有7種已經被美國湯森路透公司主辦的科學網(Web of Science)的SCI數據庫收錄。7種人文社科期刊中,除文學和管理學類兩種期刊是2007年創(chuàng)辦外,其他5種均是2006年創(chuàng)刊。創(chuàng)刊伊始,這些期刊以翻譯國內學術期刊已經出版的文章為主;從2010年開始,各刊陸續(xù)轉為整刊原發(fā),只出版英文原發(fā)文章和部分中文原發(fā)的翻譯文章。出版社辦刊,既可以由出版社包辦從內容到出版、發(fā)行的所有環(huán)節(jié),也可以與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辦刊,各自承擔某一環(huán)節(jié),如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中國經濟學前沿》)與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合作;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中國哲學前沿》)與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合作;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中國法學前沿》)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合作;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中國管理學前沿》)與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院合作;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中國歷史學前沿》)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合作等。由這些高校機構主要負責內容的組織和編輯,出版社負責后期出版、期刊推廣、全線流程管理等。

      當前,國內人文社科英文學術期刊無論是由科研機構辦刊,還是國內出版社辦刊,因限于國際市場的銷售掣肘,大多選擇與國際出版社合作。例如,《中國與世界經濟》與美國威利-布萊克威爾出版公司(Whiley-Blackwell)合作;“中國前沿”的法學刊與英國湯森路透出版集團(Thomson Reuters)合作,文學刊、歷史學刊、哲學刊、教育學刊、經濟學刊及管理學刊與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Brill)合作;《中國社會科學》與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Taylor & Francis Group)合作等。但整體上,這些期刊銷售的收入均不能抵償辦刊投入,很多都有較大的虧損,期刊運營主要依靠主辦方的投入和政府項目的支持。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國內的辦刊模式與國際慣例不符。國際上,學術期刊以出版社辦刊為主,學會、高校和其他機構為輔。比如,美國的約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Inc.)擁有期刊1600多種,2013年收入總計為17.6億美元。其中,期刊收入占48%,約8.45億美元;教育類SSCI期刊中有21種由其出版,約占9.55%。又如,塞奇出版社(Sage Publications)以出版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為主,期刊數量在500種左右。其中,教育類SSCI期刊有22種由其出版,占10%。這些國際出版社均累計出版相當數量的學術期刊,并通過數字平臺進行全球銷售,以獲取高額利潤。而中國的英文期刊過于分散,不成規(guī)模,商業(yè)利潤都被國外出版社獲取,很難大規(guī)模發(fā)展起來。

      二、人文社會科學英文期刊的辦刊模式

      國內現有的人文社科英文期刊或多或少地都采用了國際化辦刊模式,組建國際化的編輯團隊和編委會團隊,并注意來稿作者的多樣性。例如,“中國前沿”系列期刊的編輯團隊就有多名海外知名學者——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許美德教授、美國得州理工大學歷史學系王笛教授、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系張旭東教授等,他們作為刊物的主編或編輯,直接參與文章的評審與決定工作,并為刊物質量把關。特別是這些學者在國際同行間和學術會議中對刊物的推介、約稿等工作,對提升刊物水準和國際影響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期刊的海外編委比例平均在60%以上,海外作者比例在50%以上,其中包括諸多國際知名學者,如歷史學家埃爾曼、漢學家高力克等。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國家對英文期刊沒有政治審查,主要依賴主辦方的學術和政治自覺,存在一定的風險,特別是海外學者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意識形態(tài),論述角度和話語方面可能存在政治風險。

      國內英文人文社科期刊主要以中國學術話題為主,所發(fā)表文章的作者大部分來自國內。人文社會科學相比自然科學在學科方面有較大差異,從研究范式到研究話題都有較強的民族性,話題偏重于本土特色。特別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在研究范式上與西方不夠接軌,整體上體現出來的研究思路和論文寫作方式與西方的學術規(guī)范體系有所偏差。這也造成我們的英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與西方讀者存在對話的困難。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Springer Group)曾經對中國國內某些英文期刊進行過專家評估,認為存在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中國人獨特的敘事結構令其他國家的讀者無法理解;二是大量中國式英語的使用,令讀者不知所云。作為“世界語”的英語,是中國人的第二語言,中國人在語言上的先天劣勢,在人文社會科學上表現尤為明顯。自然科學因大量統(tǒng)一的術語和量化結構,降低了對語言本身的要求;而人文社會科學要解釋中國本土社會、歷史、文化、教育、經濟等獨特的經驗,使得人文學科對語言的要求更高。這就要求有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編輯專門負責語言編輯加工。國內人文社科英文期刊的專職外籍編輯極少,有些期刊根本沒有外籍編輯進行語言潤色,有些期刊的語言潤色環(huán)節(jié)由合作的國際出版社完成。

      三、政府資助與國際檢索收錄

      目前,國內英文人文社科期刊獲得的政府資助主要是由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提供的。該項目設立于2010年,主要立足于學術層面,資助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優(yōu)秀成果以外文形式在國外權威出版機構出版,進入國外主流發(fā)行傳播渠道,以增進國外對當代中國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推動中外學術交流與對話,以提高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目前,已經獲得資助的期刊有:《中國經濟學人》《中國社會科學》《中國近代史》以及“中國前沿”系列的人文社會科學7種期刊等10種。資助額度為每期約5萬元人民幣,每年年底均需接受評估和考核。資助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刊物主辦方的資金壓力,可以通過資助遴選優(yōu)秀的國際譯者和編輯,以提升刊物語言質量。

      國內英文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被國際權威檢索機構ISI收錄的僅有5種,同時有國內刊號和國際刊號的僅有2種:其一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主辦、英國布萊克維爾出版社(Blackwell Publisher)出版的《中國與世界經濟(英文版)》,該英文刊1993年創(chuàng)刊,2009被SSCI收錄,2013年影響因子是0.772,位于Q3的頂部;其二是2014年上海體育大學與荷蘭的勵德·愛思唯爾集團合作的《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版)》。雜志主編章建成教授曾任上海體育學院院長,執(zhí)行主編前國際生物力學學會由主席、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沃爾特·赫爾佐格(Walter Herzog)教授擔任,創(chuàng)刊一年半即被收錄。據美國湯森林路透公司的科學網(科學引文索引,包括SCI、SSCI、A&HCI三大權威檢索)收刊人員反映,這與其國際化辦刊和非常好的辦刊主題有關,特別是其主題彌補了現有體育學在SSCI中的空白。

      近年來,申請美國湯森路透公司的科學網的期刊逐年增加,但是最終收錄率不到10%,其中人文社科期刊收錄率更低??茖W網非常重視中國國內的英文學術期刊發(fā)展,負責收刊的原副總裁詹姆斯·泰斯塔(James Testa)每兩年都會來中國專門聽取一些刊物的介紹,并與辦刊機構座談。雖然國內期刊受到了很大的關注,但是整體收錄率很低,特別是與港臺地區(qū)相比。中國香港有8種SSCI期刊、3種A&HCI期刊;中國臺灣有4種SSCI期刊、5種A&HCI期刊;而中國內地(祖國大陸)僅有5種SSCI期刊,沒有A&HCI期刊[4]。最近兩年,國內人文社科期刊申請科學網被拒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引用率過低,一般都排在現有SSCI或A&HCI學科期刊庫中的Q4末位,這表明刊物的學術影響力不夠;二是刊物的主題過于寬泛,不夠明確聚焦,特別是人文學科。

      四、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英文期刊的流失

      因刊號申請困難,造成了中國國內一些優(yōu)秀英文期刊的流失。國內人文社科英文期刊均需有國內和國際雙刊號,國內刊號是指中國報刊的代號,是報刊管理部門為了便于報刊統(tǒng)計、管理而按一定規(guī)則進行編排的號碼總稱;國際刊號是指國際標準連續(xù)出版物號,是為各種內容類型和載體類型的連續(xù)出版物所分配的具有唯一識別性的代碼。上述中國國內近50種期刊的版權或是由負責出版的國內出版社擁有,或是由主辦期刊的國內科研機構擁有。國內有一些與國外出版社合作的英文期刊僅有國際刊號,沒有國內刊號,不計入中國外文學術期刊序列,也無法得到來自國內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與資助。比如,武漢大學易先河教授主編的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中國國際法期刊》),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與中國國際法學會合作出版,2008年被SSCI收錄;中國農業(yè)大學經管學院主辦的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中國農業(yè)經濟評論》)于2010年被SCIE和SSCI同時收錄;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經濟學與金融年刊》),由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鄒恒甫教授任主編,2008年被SSCI收錄。這些優(yōu)秀期刊都因沒有國內刊號而無法得到國內相關部門的資助。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文獻國際評價研究中心聯合組織的“2013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13中國國際影響力優(yōu)秀學術期刊”的遴選工作,也不將這類只有國外刊號的期刊列入其內。目前,這類期刊數量很多,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高校和科研院所國際化的需求與日俱增,加上各類國際學術交流的推動,英文期刊數量增長很快,這些機構大多選擇了直接與國外出版社合作,獲得英文刊號。例如,北京師范大學黃榮懷教授2014年創(chuàng)辦的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計算機教育期刊》)與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合作,只有國際刊號;《文史哲(英文版)》(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2014年與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出版了創(chuàng)刊號,也是只有國際刊號。這些英文期刊的流失,不利于中國對英文期刊的整體管理和資助,特別是一些優(yōu)質的期刊資源紛紛流向了國外,國外出版社也通過中國學術期刊資源獲取了利潤。

      通過以上對人文社科英文學術期刊發(fā)展現狀的梳理,可以發(fā)現由于語言壁壘、翻譯困難、缺少國際發(fā)行渠道、刊號申請難度大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國內人文社科英文期刊的整體發(fā)展規(guī)模過小,辦刊機構分散,沒有形成合力,絕大部分刊物尚未被ISI收錄,國際學術影響力還需提高,不能滿足中國文化走出去和人文社會科學國際化的內在需求。

      因此,我們建議從以下幾個層面提升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英文學術期刊規(guī)模和水準,進而提升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國際學術影響力:一是期刊管理部門適當放寬英文刊號申請要求;二是成立相關部門或委托專業(yè)機構對現有英文期刊進行政治審查,并予以相應管理;三是鼓勵出版社規(guī)?;k刊,對搭建數字平臺予以資金支持;四是新刊的主題應聚焦于新興學科、二級甚至三級學科、跨學科;五是加強對翻譯和潤色的資助,推動引進國際編輯人才;六是加強對刊物的推廣,特別是文章對學者的直接推廣,推動閱讀和引用,提升刊物的學術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英文學術期刊基本狀況調查[EB/OL].http://news.cntv.cn/20110519/105630.shtml, 2014-08-11.

      [2]荷蘭概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8/content_446015.htm, 2014-08-12.

      [3]2013年全球出版業(yè)50強收入排名報告出爐[EB/OL].http://yingyu.100xuexi.com/view/otdetail/20130626/7105ee5c-d30a-44df-9cc2-f9da462f5703.html, 2014-08-14.

      [4]諸平,史傳龍.SCI(E)、SSCI、A&HCI收錄中國期刊的最新統(tǒng)計結果分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2):81-82.

      編輯 郭偉 ?許方舟

      金堂县| 资中县| 闸北区| 江西省| 万荣县| 乌审旗| 平昌县| 交口县| 台东县| 改则县| 宁波市| 恩平市| 平原县| 香格里拉县| 辽阳市| 德保县| 衡水市| 庆城县| 夏邑县| 锡林郭勒盟| 兴义市| 长岛县| 田林县| 贡觉县| 保康县| 怀宁县| 九台市| 义马市| 秦皇岛市| 汶川县| 清水县| 刚察县| 南开区| 大竹县| 盈江县| 青铜峡市| 高安市| 红河县| 逊克县| 辽宁省| 泗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