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廣
摘 要:會計活動主體對會計活動有著多重選擇,選擇怎樣的會計活動是按照會計主體的要素確定的。其對自身的了解、目的、價值概念、特征、立場等要素,是確定個體的活動和體現(xiàn)的重要要素。會計個體是不是能夠施展其潛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內在的深層的要素和切實擁有的技術水準以及能量所決定的。要使會計活動更加標準以及優(yōu)秀,供應高品質的會計資料,清楚會計工作的實質以及性質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勝任力;會計行為主體;會計行為選擇
1 會計行為選擇背后的因果關聯(lián)
會計行為主體對會計行為有各種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會計行為選擇其背后是由會計主體的不同素質決定的。而素質又恰恰反映了會計職業(yè)勝任力。
知識以及才能都能夠展現(xiàn)出來,能夠看得見的,在后天成長中能夠培養(yǎng),這也是要求成為一個會計人員所必須具備的;自我修養(yǎng)、目的、價值概念、立場、特點都是內在隱蔽的,是很難發(fā)現(xiàn)而且不易培養(yǎng)的,這些內在隱蔽的要素也是確定個體活動的重點要素。內在因素隱蔽在外表之內,是主體行為中最中心的力量會計主體活動中對活動的選擇、行為模式、情緒狀況都是依靠內在隱蔽的要素所決定的。因此,會計工作者的自我修養(yǎng)、目的、價值概念、立場、特點能夠決定活動形式,而活動形式又能夠對作業(yè)品質產(chǎn)生作用。其之間存在的關系能夠概述為:目標-活動-結果。
2 會計行為選擇與會計深層次素質的邏輯關系
在會計目標的驅動下,無論是會計個體還是會計組織,從深層次素質分析影響會計行為選擇的因素有:
(1)會計工作者的自我了解。在自我了解的每一個不同的層面里,個人能力的自我評價抑或了解在人們平時的生活中有著關鍵的作用。個人能力就是在個體組辦以及完成某對象時表現(xiàn)出來的水準抑或其實力。在執(zhí)行中,這種本領并沒有什么既定的值是發(fā)揮出來的。因此,對個體的活動等性能行為發(fā)出作用的,應是主體對其所感受到的,就是自我能力感。對活動起著關鍵性的要素之一就是自我能力感,活動受其作用,能夠支持活動發(fā)出的才能。會計工作者具有的專業(yè)學識以及才能,并不是能夠在各種環(huán)境中都可以有效的發(fā)揮使用出來。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擁有會計學識以及才能的會計工作者抑或同一個會計工作者在不一樣的環(huán)境中,會擁有不一樣的活動體現(xiàn),有做的優(yōu)秀的時候,有做的一般的時候,還有做的不好的時候。會計效能的施展,不僅需要掌握有關的會計學識以及才能,還有具有能夠有效的使用學識以及才能的自我了解的信仰。班杜拉定義,人類擁有的自我反饋體系是最特殊的自我調節(jié)體制,由于它能夠讓人類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價進行思考,進而改善人類的思維以及以后的活動。個體擁有的相關自身才能以及竭力結果的信仰對個體未來的活動有著關鍵的作用,學識和才能并沒有預測的能力。因此,會計工作者自我能力信仰是其活動以及目的的主要要素。
(2)會計工作者活動念頭。念頭是個人在進行某項活動時為達到某種程度所內在的驅動力。念頭對活動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點:一,引發(fā)影響,它命令人們發(fā)生某種活動;二,選擇以及引導的影響。它引導人們應該如何進行選擇,推動活動趨向活動目的;三,鼓勵影響。念頭對活動有著保持以及增強的影響,強化活動以便能夠完成目標?;顒咏Y果對念頭存在反影響。念頭會由于優(yōu)秀的活動結果而再增強,使這項活動反復呈現(xiàn),也可能會因為壞的活動結果而導致消失,這種活動不會再出現(xiàn)。會計活動念頭是會計工作者的內部驅使力,是形成、引導、維持會計活動的根源,是會計工作者內在的理想。不一樣的會計工作者擁有不一樣的念頭,有獲取經(jīng)濟利益的念頭,有獲取名利地位的念頭,有完成自我價值的念頭等。不一樣的活動念頭有不一樣的活動選擇,會計工作者為了保護單位領導者的收益以及個人某方面的收益,能選擇對單位以及個人有好處卻對別的契約人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方案,例如會計中存在的尋租現(xiàn)象。更甚的還有隨意更改會計資料,供應不真實的會計資料,造假報表等;也能選擇比較合理的會計方式,供應公平公正的會計資料。自然,選擇的活動不一樣能夠供應出的會計資料也是不一樣的。
(3)會計人價值觀。價值觀是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信念體系,它不但誘導個體追尋自己的理想,還決定一個人生活中的各種選擇。價值觀能夠以幾種方式影響行為。一種方式是借助對誘因的偏好起作用,人們對贊許、金錢、物質、社會地位和從控制中獲得自由賦予不同的價值。如有的會計人認為權力、金錢最為重要,就認為這些最有價值;有的人認為社會地位和控制欲望最重要,就認為這些最有價值;有的人認為自尊、品德以及對企業(yè)的貢獻最重要,就認為這些最有價值。價值觀影響行為是因為有價值誘因能夠激勵確保獲取這些誘因的行動,而沒有價值的誘因就不能激勵行動。價值觀是由人生觀、世界觀所決定的,它決定了人們對事物價值的取舍。如果會計人有良好的價值觀。就能對會計職業(yè)負責、對社會、企業(yè)和個人具有較高的責任心,就能提供有質量的會計信息。否則只會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
(4)會計人態(tài)度與行為。態(tài)度是個體對特定的人、觀念或事物的穩(wěn)固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成分組成的心理傾向。態(tài)度是行動的前提,態(tài)度受價值觀的指導。態(tài)度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講到,一個人最為重要的態(tài)度有六種:積極主動;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行為是自我認識、動機、價值觀、態(tài)度在具體行動中的反映,是每個人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接觸和溝通的必然結果。亦是社會衡量一個人的外在指標。李開復認為與六種態(tài)度相對應的行為也有六種:(1)追尋理想;發(fā)現(xiàn)興趣;有效執(zhí)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這些態(tài)度和行為是會計職業(yè)成功和職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性因素。
3 會計職業(yè)勝任力體系及取向與會計行為規(guī)范
會計主體在發(fā)生活動時的選擇,是和會計工作者的自我了解、念頭、價值概念、立場、特點和真實擁有的學識以及才能的符合與和諧息息相關的。會計工作者就算是擁有最優(yōu)秀專業(yè)學識以及才能,但是深層次的要素不符合、不和諧,還是實現(xiàn)不了活動宗旨的。自然,會計活動的選擇也會因為外界的環(huán)境受到影響,但是總的來講,外部的環(huán)境影響不大,主要還是由會計工作者的自我了解、念頭、價值觀念、立場、特點這些深層次隱蔽的內在要素所決定的。怎樣才能讓會計主體能夠選擇對的會計活動,使其會計活動更加標準以及優(yōu)秀,供應高品質的會計資料,同時能夠讓會計活動和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都能夠相互融合調解。建立一種優(yōu)良的環(huán)境氛圍,保證社會經(jīng)濟有順序的進行。
參考文獻
[1]A·班杜拉.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社會認知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李開復.做最好的自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王開田.高瀅.試論會計行為動機[J].中國農(nóng)業(yè)會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