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生代青年經濟學家、浙江大學教授
——方紅生
方紅生,1976年6月生,中國新生代青年經濟學家,浙江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財政學博士點學術帶頭人,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博士,浙江大學公共經濟與財政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服務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中心副主任,公共經濟與財政研究所黨支部書記,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天和(智庫)經濟研究所專家委員會委員。
方紅生教授長期致力于財政理論與政策和政府間財政關系兩大領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經濟研究》(3篇)、《管理世界》(3篇)和《經濟學(季刊)》等中文頂級權威期刊和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 China Economic Review、Pacific Economic Review等國際知名SSCI期刊上共發(fā)表過9篇論文,其代表作是《中國式分權、內生的財政政策與宏觀經濟穩(wěn)定:理論與實證》(入選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lián)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當代經濟學文庫”)。
早在2002年他就基于價格水平決定的財政理論(FTPL)構造了《一個中國式的超多邊發(fā)債協(xié)議模型》(《經濟研究》2002年第8期),探討了中國發(fā)行地方債的必要性、問題與對策。此后的數(shù)年里,他將主要精力放在追蹤FTPL的前沿理論和經驗研究進展方面,最終完成了《價格水平決定的財政理論在中國的適用性檢驗》一文(《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隨后,他在《經濟學(季刊)》和《經濟研究》上發(fā)表了兩篇論文,深入研究了中國政府的周期性行為問題。與前期的研究相比,該類研究成果更受學術界的青睞。最近,他和張軍教授合作從攫取之手和援助之手的視角破解了“中國稅收超GDP增長之謎”(《經濟研究》2013年第3期,該文被《經濟研究》編輯部推薦參評第十六屆(2014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成為進入最終評審的十篇論文之一)。與此同時,他們還證偽了至今仍被廣泛接受的一個“財政集權將激勵地方政府伸出攫取之手而非援助之手”之觀點(《管理世界》2014年第2期,該文已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6期轉載和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體制改革》2014年第5期全文轉載)。
他的研究成果曾獲得中國青年經濟學者論壇優(yōu)秀論文獎一項和省部級優(yōu)秀成果獎兩項。他主持的項目有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青年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和浙江省自科杰青項目各1項和其他省部級項目3項。
1、中國式分權、內生的財政政策與宏觀經濟穩(wěn)定:理論與實證,格致出版社,2010年。
2、一個中國式的超多邊發(fā)債協(xié)議模型,經濟研究,2002年第8期。
3、價格水平決定的財政理論在中國的適用性檢驗,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
4、中國地方政府競爭、預算軟約束與擴張偏向的財政行為,經濟研究,2009年第12期。
5、中國地方政府擴張偏向的財政行為:觀察與解釋,經濟學(季刊),2009年第8卷第3期。
6、中國財政政策非線性穩(wěn)定效應:理論和證據(jù),管理世界,2010年第2期。
7、The Role of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forLong-Term Economic Stability in China:Estimation Based on Variance Decomposition,Pacific Economic Review(SSCI),2010(5)。
8、攫取之手、援助之手與中國稅收超GDP增長,經濟研究,2013年第3期。
9、財政集權的激勵效應再評估:攫取之手還是援助之手,管理世界,2014年第2期。
10、The"growth-first strategy"and the imbalance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SSCI),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