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益興起的第三方測試,成為阻礙我國輪胎出口的隱形壁壘。
第三方測試有別于開發(fā)人員或用戶進行的測試,其目的是為了保證測試工作的客觀性。然而本應中立、客觀的第三方機構卻始終難以避免利益的捆綁。
2014年2月11日,歐洲最大的汽車行業(yè)聯(lián)盟“全德汽車俱樂部”(ADAC)發(fā)表新聞公報,就該協(xié)會在其舉辦的“2014年德國最受歡迎汽車”評選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向公眾致歉。該機構另一項對中國輪胎測試造假的丑聞也浮出水面。在2010年冬ADAC和德國商品檢測基金會共同進行的測試中,中國幾個輪胎品牌均“遭遇滑鐵盧”。在28個冬用輪胎品牌的檢測中,成績最差的3個全部來自中國。
一位前米其林輪胎公司高管透露,ADAC故意讓中國輪胎“測試不及格”,以便把廉價的“中國制造”拒之門外。當年在ADAC的測試結(jié)果公布后,中國輪胎在德國的銷售出現(xiàn)了大幅下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