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峰,張淑娟,張永紅,楊 華,李蘭蘭
血清尿酸和急性非致殘性腦血管事件關系探討
李利峰,張淑娟,張永紅,楊 華,李蘭蘭
目的 探討血清尿酸水平和急性非致殘性腦血管事件的關系。方法 收集非致殘性腦血管病患者245例,分為TIA1組、TIA2組、TIA進展為梗死組、小卒中組,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均在第二天清晨空腹檢測血清尿酸水平,比較各亞型間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患者的比例,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 各組間尿酸水平比較:TIA進展為梗死組>小卒中組>TIA2組>TIA1組,各組間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各組間尿酸水平異常率:TIA進展為梗死組>小卒中組>TIA2組>TIA1組。結(jié)論 血清尿酸和急性非致殘性腦血管事件的嚴重性相關。
急性非致殘性腦血管事件;尿酸;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急性缺血性小卒中;ABCD2評分; NIHSS評分
急性非致殘性腦血管事件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和急性缺血性小卒中(NIHSS≤3分的卒中),通常是致殘性卒中的先兆,他們的發(fā)病機制相同,常在一起進行研究。尋找TIA和小卒中的危險因素,并早期進行干預,防止進展為致殘性卒中至關重要。許多研究認為高尿酸血癥(HUA)可誘發(fā)和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及腦梗死的發(fā)生。本研究旨在研究高尿酸血癥是否和TIA及小卒中相關。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因首發(fā)TIA、缺血性小卒中在邢臺市第三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一病區(qū)住院治療的患者。所有患者在發(fā)病48 h內(nèi),入院后完善臨床檢查,包括:磁共振成像(T1、T2、DWI、ADC)、心臟彩超(必要時行經(jīng)食道心臟超聲檢查)、血管影像(包括CTA、MRA、DSA、TCD)及其他病因?qū)W檢查(如同型半胱氨酸、hs-CRP等),共245例患者,男性133例,女性112例,年齡32歲~84歲,平均年齡58.2歲。排除標準:腎功能不全(空腹肌酐>97 μmol/L);既往有卒中史且有嚴重后遺癥患者;妊娠婦女;惡性腫瘤;多臟器功能衰竭者。
1.2 方法 對收集的病例進行分組,TIA患者126例,小卒中患者93例,TIA進展為梗死組26例。TIA患者進行ABCD2評分,ABCD2評價內(nèi)容包括:年齡≥60歲計1分;血壓:收縮壓≥140 mmHg 和(或)舒張壓≥90 mmHg計1分;臨床特征:單肢體無力計2分,言語障礙但無單肢體無力計1分,其他計0分;癥狀持續(xù)時間≥60 min計2分,10 min~59 min計1分,<10 min計0分;患糖尿病計1分。依據(jù)評分,分為TIA1組(低危卒中風險,≤3分)、TIA2組(中高危卒中風險≥4分);小卒中患者行NIHSS評分,NIHSS≤3分的卒中為小卒中組。
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均在第二天清晨空腹化驗血清尿酸水平,當血清尿酸水平男性超過420 mmol/L時,女性超過350 mmol/L時,定義為高尿酸血癥。檢測方法:清晨抽空腹血5 mL,離心4 000 r/min10 min,以OLYMPUS 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尿酸酶比色法測定血尿酸濃度,試劑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1 各組間尿酸水平 TIA進展為梗死組>小卒中組>TIA2組>TIA1組;TIA2組高于TIA1組(P<0.05);TIA進展為梗死組高于TIA1組、TIA2組(P<0.05);小卒中組高于TIA1組、TIA2組(P<0.05);TIA進展為梗死組高于小卒中組(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組別間尿酸水平比較(±s)
2.2 各組間尿酸水平異常率 TIA進展為梗死組(19.23%)>小卒中組(18.28%)>TIA2組(13.33%)>TIA1組(9.80%),說明隨著相關評分的增加,血清尿酸異常率在升高,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各組間尿酸水平異常率的比較
缺血性腦血管事件包括缺血性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是主要的腦血管疾病亞型。在中國,估計每年有超過200萬的新發(fā)卒中事件發(fā)生[1-2],研究顯示其中有65%為腦缺血事件,在這些腦缺血事件中大于10%的患者為缺血性小卒中。目前,在美國每年TIA的發(fā)病率大約為68/100,000~86/100,000,每年有300,000人被診斷為TIA[3-4]。基于美國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估計中國每年大約有將近100萬人被診斷為新發(fā)TIA。許多研究表明TIA和小卒中在短期內(nèi)發(fā)生卒中的風險高于完全性卒中。尋找TIA和小卒中的危險因素,并早期進行干預,防止進展為致殘性卒中至關重要。
本研究收集TIA患者126例,小卒中患者93例,TIA進展為梗死患者26例,均有完善的顱腦MR資料,鑒別TIA和小卒中。TIA患者進行ABCD2評分,分為TIA1(低危卒中風險,≤3分)、TIA2組(中高危卒中風險≥4分);各組間尿酸水平比較,TIA進展為梗死組>小卒中組>TIA2組>TIA1組,各組間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TIA進展為卒中組、小卒中組明顯高于TIA組,說明隨著病情的嚴重,尿酸水平在升高,TIA進展為卒中組尿酸水平甚至高于小卒中組,二者差別雖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尿酸水平可能和病情的不穩(wěn)定相關。目前高尿酸血癥并無明確的定義,當血清尿酸水平男性超過420 mmol/L時,女性超過350 mmol/L時定義為高尿酸血癥。各組間尿酸水平異常率TIA進展為梗死組(19.23%)>小卒中組(18.28%)>TIA2組(13.33%)>TIA1組(9.80%),說明隨著臨床病情的加重,尿酸水平異常的比率在上升,但各組間高尿酸血癥的異常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流行病學研究提示,尿酸水平升高與缺血性卒中風險有直接關系。然而,對于這種關聯(lián)的意義還存在爭議。多數(shù)研究結(jié)果表明,高尿酸血癥是發(fā)生卒中和轉(zhuǎn)歸不良的危險因素,個別研究則提示高尿酸血癥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有保護作用。TIA、小卒中是一種不穩(wěn)定狀態(tài),極易發(fā)展為致殘性卒中。本資料結(jié)果表明尿酸水平和非致殘性腦血管病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可能和以下幾種因素有關:①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進展。解剖發(fā)現(xiàn)在動脈硬化斑塊中有較多的尿酸鹽結(jié)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尿酸結(jié)晶顯著多于正常動脈管壁,血清尿酸水平增高與超聲測量的頸動脈內(nèi)膜增厚直接相關[5],頸動脈內(nèi)膜厚度作為一個早期反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指標,是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②使血漿中的抗氧化物濃度下降,從而削弱自由基清除能力,Abuja等[6]認為,血清尿酸雖然具有抗氧化作用,但高尿酸血癥患者血液中其他抗氧化物(如維生素C、維生素E等)濃度通常較低,由于尿酸為水溶性抗氧化物,因此反而會起促氧化作用,使氧自由基產(chǎn)生增多。③升高的血尿酸水平促進血小板的聚集,在血栓形成早期促進血小板血栓形成,促進血栓擴大,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7]。④高尿酸血癥常合并胰島素抵抗而表現(xiàn)為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水平增高等纖溶系統(tǒng)紊亂,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易于形成血栓。⑤高尿酸血癥還可能通過嘌呤代謝途徑促進血栓形成。
血清尿酸參與了急性非致殘性卒中的發(fā)生、發(fā)展以的全過程。檢測血尿酸有助于醫(yī)師早期發(fā)現(xiàn)及進行積極治療高尿酸血癥,也許會是防止非致殘性卒中進展為致殘性卒中的另一個途徑。
[1] Liu M,Wu B,Wang WZ,et al.Stroke in China: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Lancet Neurol,2007,6(5):456-464.
[2] Shi FL,Hart RG,Sherman DG,et al.Strok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Stroke,1989,20(11):1581-1585.
[3] Edlow JA,Kim S,Pelletier AJ,et al.National study on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f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1992-2001[J].Acad Emerq Med,2006,13(6):666-672.
[4] Broderick J,Brott T,Kothari R,et al.The Greater Cincinnati/Northern Kentucky Stroke Study:preliminary first-ever and total incidence rates of stroke among blacks[J].Stroke,1998,29(2):415-421.
[5] Iribarren C,F(xiàn)olsom AR,Eckfeldt JH,et al.Correlates of uric acid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the ARIC Study[J].Ann Epidemiol,1996,6(4):331-340.
[6] Abuja PM.Ascorbate prevents prooxidant effects of urate in oxidation of huma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J].FEBS Lett 1999,446(23):305-308.
[7] Ginsberg MH,Kozin F,OMalley M,et al.Release of platelet constituents by 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J].J Clin Invest,1997,60(5):999-1007.
(本文編輯 王雅潔)
河北省邢臺市第三醫(yī)院(河北邢臺 054000),E-mail:LLF2005909@163.com
R743 R25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7.033
1672-1349(2015)17-2004-02
201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