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摘 要:新課標小學音樂標準的基本理念包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音樂實踐,等等,要求音樂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為了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音樂教學必然對傳統(tǒng)的“完成任務”型的教學方式作出改變,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本文即論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改變教學策略,陶冶學生音樂情操的教學方法,具體包括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實行分類教學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三種方法。
關鍵詞:小學音樂;陶冶情操;教學策略
音樂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以音樂課本為中心,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和歌曲的教唱,偶爾聽聽一兩支樂曲,課堂氛圍顯得單調(diào)而死板,這樣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氛圍很難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音樂教學應對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作出創(chuàng)新和改變,在下文中,筆者根據(jù)自己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列出一些以陶冶學生情操為目的的小學音樂教學策略,以供同行進行交流。
1 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在音樂這門藝術類學科的學習中,有些同學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些同學則興趣寡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是吸引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吸引不喜歡音樂的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吸引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多種,比如:
1,通過游戲?qū)胝n程,游戲是許多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方式,尤其是低年級的
小學生,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時,也可采用游戲?qū)氲姆绞?。比如在教唱《我今天上學嘍》之前,先與學生一起做一個“傳手帕”的游戲,在叫停時被傳到手帕的那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他第一天上學時的故事和心情,然后再進入歌曲的教唱和學習中。
2,讓學生多欣賞音樂,尤其是欣賞一些經(jīng)典的、優(yōu)美的、讓學生感到身心愉悅的歌曲,
使其初步認識到音樂的作用和重要性。
3,在教學內(nèi)容上,先易后難,逐步推進。在樂理知識的講授和歌曲的教唱等環(huán)節(jié)中,
如果在入門不久后就講述比較復雜的知識,教唱比較難的歌曲,容易讓學生望而卻步,喪失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4,變換教學方式,不能每節(jié)課都使用相似的教學方式,更不能每節(jié)課都采用傳統(tǒng)的“一
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教學方式,而應多進行變換,比如變老師講為學生講,在樂理知識的講授中穿插進樂器演奏、歌唱表演等。
2 以學生為主體,實行分類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時,可嘗試分類教學法。將歌唱教學、器樂教學、欣賞教學等分別進行教學。小學音樂課堂中實行分類教學,可在一堂課中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也可將一學期的音樂課作出劃分,比如某幾節(jié)課進行歌唱教學,某幾節(jié)課進行器樂教學,等等。接下來具體談談該分類法下的各種教學方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一)歌唱教學
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基礎,歌唱教學應該做好音準、氣息、節(jié)奏、發(fā)聲四個方面的
教學。在音準方面,教師應通過自己做示范、用音頻、視頻播放某一個音的音準等方式,讓學生多做練習,唱好音準。
在氣息方面,歌唱中氣息的訓練主要是要解決兩個問題:吸氣和呼氣。吸氣時,讓學生找一找 “貪婪地聞花香”的感覺;呼氣時,找一找吹灰的感覺。教師可通過吹小紙片、慢吸快呼、慢吸慢呼等方式加強對學生歌唱氣息的訓練。
在節(jié)奏方面,節(jié)拍訓練可從基本的二拍子和三拍子開始,訓練時可以選用節(jié)拍感明確的節(jié)奏讓學生感受到節(jié)奏是規(guī)范在節(jié)拍之中的,每一拍有幾個音,每音之間的長短組合關系怎樣,然后通過擊拍、揮拍、身體律動等方式來體驗強弱規(guī)律。
在發(fā)聲方面,首先要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發(fā)聲,其次,要教會學生正確的發(fā)聲站姿、發(fā)聲器官、發(fā)聲口型等,比如,在發(fā)聲時身體應是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歌唱時下頜應收回,等等。
(二)器樂教學
在進行器樂教學時,首先要給學生介紹多種樂器,比如鋼琴、二胡、大提琴、小提琴等,
介紹各種樂器的特點和大概的使用方法,在介紹時最好手持樂器或者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的樂器圖片進行講授,以給學生直觀的印象。
其次,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可適時地進行一些演奏,直觀地給學生講述樂器的使用方法和發(fā)音特點。比如在講到笛子時,可吹奏一支曲子,讓學生觀察老師的手型,了解笛聲的音色。
再次,樂器教學可貫穿于其它教學當中,比如在教唱某一首歌曲時,可現(xiàn)場使用鋼琴、吉它等樂器進行伴奏。
(三)欣賞教學
欣賞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卻常常受到
忽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重新重視欣賞教學,欣賞教學可欣賞教材上的名曲,也可通過教師自己彈奏樂器或者自己演唱教材上的歌曲讓同學們進行欣賞而實現(xiàn)。
實行分類教學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音樂學習,掌握基礎的歌唱技巧,并對樂器、律動、音樂欣賞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
3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堂中
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課程堂中,老師懶散地講解樂理知識,隨意地播放幾首欣賞樂曲,學生
在下邊聽得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整堂課師生之間幾乎沒有交流,老師講學與學生學習都只是為了完成一項任務,學生難以學到充分的知識。但如果在課堂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會將老師當做自己的朋友,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在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教學活動順利地進行,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構建和諧的好似生關系,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在音樂課堂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方法有多種,比如:
1,創(chuàng)建民主、平等、友愛的課堂氛圍。老師放下傳統(tǒng)的“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變得親
切一些,不要讓學生敬畏,而與學生交朋友,讓學生感覺到師生之間的平等和友誼。
2,聲樂教學、器樂教學中多合作交流。在教學中可轉(zhuǎn)變老師一人講的舊方式,比如在
聲樂教學中或器樂教學中,讓某位學過聲樂或器樂的學生先代老師講,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再由老師進行知識的系統(tǒng)講解?;蛘咴诮坛骋皇赘枨鷷r,師生之間進行合唱或?qū)Τ?/p>
3,音樂欣賞中顧及學生的興趣和理解力。在選擇音樂欣賞作品時,選擇符合學生的興趣、理解力和認知水平的樂曲,不要讓學生覺得老師“高高在上”,與老師產(chǎn)生隔閡。比如,在選擇經(jīng)典性作品的同時,可適當選擇一些小學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或者高年級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
參考文獻
[1] .周彥冰. 小學生音樂素質(zhì)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D]. 華中師范大學,2012.
[3] 賀婉瑩. 如何在中學音樂教學中開展音樂審美教育[D]. 重慶師范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