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民
學習是一個人追求境界提升和堅定理想信念的前提條件,也是一個有精神追求的人成長必須不斷攀登的山路。古人曾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立業(yè)?!惫伯a黨人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肩負著民族復興的重任,必須富有精神追求,堅定理想信念,這就要求黨員務須把學習作為終身任務。正如鄧小平同志所強調的:“不注意學習,忙于事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說要變質,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蔽覀兊狞h員同志,只有不斷強化知識憂患和本領恐慌意識,加強理論學習和各方面的知識水平提高,才會越清醒地看到學習的缺乏和能力水平與使命要求的差距,才會真正具備理想信念的追求,獲得知識境界的提升。
學習是黨員精神追求必有的階梯
一個黨員立誓的奮斗目標和應有的精神追求,決定了他必須要不斷追求境界提升和知識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樹立“學習立身”理念。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觀念認為,眾生萬物,適者生存。在一個知識主導的信息社會,學習不僅是獲得知識的根本途徑,更是增加自身競爭優(yōu)勢的力量之源,立足不敗之地的基本保證。要認識到,“學習是一種境界”?!暗匆悦髦?,寧靜以致遠”是一種境界,同樣在商潮滾滾、物欲橫流的社會,真正靜下來學習是一種境界。不靜下來學習,就找不到自己的信仰,思想就會扭曲,觀點就會變質。學習可以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受到啟迪,受到教育、鼓舞、長志氣,得知識、長才能。學習還是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改造。人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才不會迷茫,不會悲觀。
另一方面在大倡學習之風時,黨員同志要在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努力中,作好帶頭示范。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孔子在《論語》中有一句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那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的意思有三個層次, 首先是“知之者”,也就是對你的職業(yè)、行業(yè)和責任有一定的了解。這個不難,一般具備一定知識能力的都能掌握其崗位的相關技能,即便是新員工也進行了系統(tǒng)的崗前業(yè)務培訓。比這高一層次的是“好之者”,就是你真正的熱愛它,愿意廢寢忘食地把自己的休閑時間也投入進去,用自己的一生去感悟它、品味它。但這個境界還不是最高的,因為這種投入未免有些過于單調,過于沉重。最高的境界,叫“樂知者”,就是在事業(yè)投入過程中,你感覺到了生命被提升的幸福。這種人的心是舒展的,他們不僅成就了事業(yè),更成就了自己。我們的黨員應該把學習當成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學一陣子”變?yōu)椤皩W一輩子”。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哲學使人精邃,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傊?,知識能塑造人?!蔽覀儫o法否認學習之苦,學習之累,但只有經歷了學習之苦才能享受學習之甜。學習才可以使人的思想境界得到不斷開拓,也可以使人通過心靈的凈化獲得快樂。
學習是人境界提升必有的修養(yǎng)
有修養(yǎng)的人,非常注重講究養(yǎng)心冶性而遠離流俗。養(yǎng)心冶性是人一生中很重要很必要的修養(yǎng)內容。它要求人時刻以高尚的倫理道德熏陶自己,情趣高雅。正如宋朝黃庭堅認為的:治經之法,不獨玩其文章、談說禮儀而巳。一言一行,皆以養(yǎng)心冶性。也就是說,人修身養(yǎng)性,不能只看表面的形式,而要以一言一行體現(xiàn)的境界來衡量。如此認識,黨員的修養(yǎng),要達到思想純潔的境界,亟需要以書為友,以黨章為矩,力避一些灑肉朋友,少搞一些打麻將之類的世俗應酬,少惹一些生活是非,于心于性都大有裨益。
一名合格的黨員必然是追求高尚人格修為的人,越是講究個人品性修為,就越要講“慎獨”,要耐得住寂寞,才能靜下心來讀書學習。在生活中,我們曾看到過有些黨員剛開始操守性情都比較純,工作中上進心非常強,為人積極。但不善于通過學習提高提高自己,不注重修身養(yǎng)性,使做人境界難以開闊。心境不高,也就缺乏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當外界不健康的因素引誘時,難以抵御。如,沉湎于賭博,與一些狗肉朋友稱兄道弟,以至要求不高,工作消極,生活庸俗,與黨員的標準要求越來越遠。
遠離流俗,就可騰出時間讀一點書。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黨員要遠離流俗,應該善于獨處,善于學習。當人身居于斗室,沏一杯清茶,開一卷好書,伏案細品,別有一番人生樂趣。若是耐不住寂寞,八小時以外只想著逍遙玩樂,長此以往,情趣便走入了流俗,境界就難以提高,人生的價值觀與黨章的要求就會相遠離。我們提出要慎思慎行,一方面要按黨章規(guī)范自己的操守,另一方面要在提高修養(yǎng)中潛心研讀,開闊心襟,掙脫名韁利鎖,以平常心對待權利、名譽、金錢和享受,達到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境界。
學習是保持慎獨的一種方式
慎獨是一種修養(yǎng),這種修養(yǎng)的能力的獲得,除從學習中得以修身養(yǎng)性,無有它法。市場經濟社會,拜金行為和趨利行為在社會較普遍,很容易誘發(fā)一些人產生個人主義、本位主義和拜金主義思想。雖然我們講共產黨員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但黨員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一個黨員如果不能按黨章要求,保持道德的純潔性,把握好自己的精神追求,就無法辯別是非、善惡、美丑。劉少奇同志在談到共產黨員修養(yǎng)時要求道,“一個黨員應該沒有私心,沒有個人得失和私利。既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jiān)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也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他的工作經得起檢查”。黨員的使命和黨的奮斗目標需要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干部慎權、慎欲、慎微、慎交友,注意自己的行為小節(jié),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做的事情不做,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使自己的情操中、品質、精神境界更加符合共產黨員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