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瑞勇+王麗艷+王彥杰
摘 要:《食用藥用真菌》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該文主要介紹食用菌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及生產工藝,“教-學-研”模式包含教課與學習、學習與研究、教學與研究等3方面相緊密結合的教學改革。該模式初步應用于本門課程的講授,并取得一定效果。以期為普通高等院校培養(yǎng)食用藥用真菌的實用性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用藥用真菌;改革;“教-學-研”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4-144-02
Exploration of 'Teaching-Studying-Researching' Pattern in Course of Edible and Officinal Mushroon
Jing Ruiyong et al.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6,China)
Abstract:The course of edible and officinal mushroom is one of curriculum in very strong practicalness. In this course,basic theory,basic skill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of edible and officinal mushroom were instructed. The pattern of 'Teaching-Studying-Researching' contain close integ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studying,studying and researching,teaching and researching,were better applied in this course. This pattern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to cultivate practical talents in edible and officinal mushroom.
Key words:Edible and officinal mushroom;Innovation;'Teaching-studying-researching'
食用菌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要求高等院校培養(yǎng)食用菌專業(yè)技術性強的人才?!妒秤盟幱谜婢肥呛邶埥艘晦r墾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2002年以來生物技術專業(yè)設定的專業(yè)選修課,2009年,我們對該課程在教學、實踐及考核措施進行了探索,理論課的內容編排及教學手段多樣化進行,實驗課安排綜合性大實驗,考核采用實踐所占大比例來提高學生動手能力[1]。隨著食用菌市場的發(fā)展與進步,《食用藥用真菌》課程改革也應與時俱進。近年來,我們對《食用藥用真菌》課程進行了“教-學-研”模式進行探索,即傳授與學習并進,學習與實踐融會貫通,傳授與科研并進等。現(xiàn)將近年來教學改革效果加以總結,以供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食用菌專業(yè)人才參考。
1 知識傳授與學習并進
傳授主要指任課老師對學生在上下課期間與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食用藥用真菌的知識的傳遞,學生利用相關專業(yè)網站的學習資源結合任課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共同凝練解決方法、方案。通過小組討論、換位式教學就食用菌生產過程中的某些問題放大后進行剖析,學生對食用菌生產過程某一知識點了解比較深入,并利用微生物學、發(fā)酵工程以及微生物生理等相關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任課老師也可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拓展知識面,擺脫思維定勢的陳舊思想。比如,在課堂上提出如何進行黑木耳的品質鑒定;如何判斷液體菌株的質量好壞;如何快速發(fā)酵性能良好的液體菌種等問題,涉及的知識面較廣,需要學生查閱的資料也較多,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后主動講授給同學們,提高學生主動性,使其有成就感,同時與老師和同學討論,加深知識關聯(lián)性。
2 學習與實踐融會貫通
一般實驗課程的開設主要在課程講授基礎理論后再進行安排,本課程采用學習和實踐同步進行。如食用菌形態(tài)學鑒定與菌種的分離,在理論課程講授完后,課后安排食用菌形態(tài)觀察實驗,并對菌種如何的分離純化進行探討,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在講授液體菌種的發(fā)酵時,課后則安排學生進行液體菌種的發(fā)酵實驗,在液體菌種的發(fā)酵過程中如何提高菌絲生物量讓學生進行討論,讓感興趣的同學進行深入研究,鞏固所學知識;在講授食用菌栽培時,課后安排學生進行食用菌接種與發(fā)菌。使食用菌生產全過程在理論學習與實驗緊密結合,學習與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達到“理實一體化”[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 知識傳授與科研并進
首先在課程安排上我們教學計劃已經將生物技術專業(yè)課調整到大三下學期課程,避免了學生因找工作或考研在時間上的沖突。保證了學生在學習食用藥用真菌課程上時間充足。其次,生物技術系實驗室是開放實驗室,在實驗課與理論課講授過程中,針對某些感興趣的同學欲設計或驗證相關實驗,我們安排實驗材料,供學生在食用菌科研方面進行了解,如食用藥用真菌液體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優(yōu)化;食用菌多糖的提??;食用菌在不同基質的生長速率等,這在模塊化教學得到進一步的提升[4]。同時在課程講授過程中,聘請食用菌相關企業(yè)的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講解,共同探討,讓學生了解企業(yè)發(fā)展目前存在的技術難題,企業(yè)需要的食用菌專業(yè)技術人才標準,達到校企合作辦學,培養(yǎng)實用性人才。關于學生進入企業(yè)進行“頂崗實習”[5],正在聯(lián)系相關食用菌生產廠家實施,若能利用暑期專業(yè)實習,可達到校企雙贏的目的。
4 結語
綜上所述,生物技術專業(yè)開設的食用藥用真菌課程從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大綱方面已進行了調整,我們對《食用藥用真菌》課程初步進行了“教-學-研”模式的初探,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學生對食用菌市場發(fā)展有所了解,并有畢業(yè)的學生積極投入到食用菌生產一線,初步取得一些成效。但還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新的方法及途徑,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專業(y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荊瑞勇,王麗艷,王彥杰,等.《食用藥用真菌》教學改革與探索[J]. 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7):220-221.
[2]洪艷華,張美萍,郭曉紅,等.食用菌栽培學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2,(12)115-117.
[3]王翾,符虎剛,鐘松林,等.《食用菌栽培技術》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與探索[J].微生物學雜志,2014,34(4):109-113.
[4]王艷婕,趙現(xiàn)方,王振河.模塊化教學在食用菌栽培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12(12):102-104.
[5]李丹,王宇.如何加快應用生物科學(食藥用菌方向)專業(yè)發(fā)展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53-254.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