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玲
【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倡導新的英語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整合,可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增大語言輸入量,突出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我們嘗試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形成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真正地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成為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變成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和指導者。
【關鍵詞】英語教學 信息技術 有機整合 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4)03-0053-01
北師大何克抗教授認為: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指導下,
尤其是“主導一主體”教學理論指導下,把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識工具、情感激勵工具與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應用到學科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在整體優(yōu)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整合是信息時代一種新的教學和學習方式。下面我結合教學實際,闡述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材進行整合的。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信息技術作為英語教學的輔助工具以及強大的認知工具,將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策略和理念,沖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構
筑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現(xiàn)行的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研究性學習是使學生變被動型的學習為投入型的學習,讓他們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接受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而信息技術為新課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如教高中英語第一冊Unit 15 The necklace時,首先,我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欣賞這個劇本,幫助學生閱讀和了解課
文。接著設計有關問題,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這樣就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具體而真實的情景中,達到語言的實踐效果。其次,通過課件展示課文的重要語言點,并進行為達到熟練運用目的的訓練。最后,運用所學知識,分角色表演。這樣,整個課堂學生情緒高漲,興趣濃厚,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
二、巧用信息技術,增大課堂教學容量,變靜為動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課件變靜為動的優(yōu)勢,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動態(tài)的事物比靜態(tài)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多媒體還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變靜止為運動。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對靜態(tài)的課本和板書,難免覺得枯燥乏味,甚至會昏昏欲睡,多媒體恰恰克服了這一缺陷。例如:《Merry Christmas))中,關于圣誕節(jié)的由來和慶祝等問題,單靠老師口述西方節(jié)日的慶祝,學生們很難憑空想象,所以學生們心目中不會出現(xiàn)圣誕老人、圣誕樹等具體形象。用一段簡潔的F|ash動畫來代替老師的語言,會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整個過程,學生們看后豁然開朗,如身臨其境,記憶深刻。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就如同鋼鐵緊緊吸引住學生,讓他們在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中,手、腦、口并用,愉快地獲得了知識,開拓了視野。
三、利用網絡資源,拓展聽力內容
高中英語教材聽力一般沒有視頻,語音、語調雖準確,但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性格特點與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學習內容難度大,以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教學效率不高。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自主學習,教師要拓寬學習渠道,豐富聽力教學內容,利用視覺和聽覺手段,尤其利用網絡資源優(yōu)化聽力教學。如下載英語原聲電影《泰坦尼克號》、《一個也不能少》、《雙城記》、《威尼斯商人》,也可用CD機播放光盤,充分發(fā)揮影視電化教學手段具有語音、畫面、音響三結合的優(yōu)勢,使聲音形象相結合,語言情節(jié)相結合,給學生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聽覺感染力,看到形象、動作、姿態(tài)、表情,聽到純正的現(xiàn)象語言交際,有身臨其境之感,給學生以思想和心靈的強烈震撼。
四、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活寫作背景,提升學生習作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不宜總是采取學生單獨寫出作文來讓教師批改的模式,而應該提倡學生開展兩人或數人小組活動,通過討論合作完成。因此,寫作必需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要有寫作的真實的情景或話題、要有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要有一個互動的交流平臺,組織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有意義的活動中交流。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比較真實的情景,如教師可在屏幕上顯示一些迷人的畫面、關鍵詞語,或者播放一段故事,讓學生觀其形、聞其聲,然后有所感而寫。此外,還可以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練習,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用法和句型及語法項目后,逐步地進行寫作訓練。例如,我在教授完《英語》模塊2 Unit 1關于Cultural relics的話題后,要求學生寫一篇介紹自己家鄉(xiāng)文化遺產的小短文,我先選用了本市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詳且極具代表性的圖片進行播放,如閩南書院、永春風光、清源山、泉州名小吃等,并對可能用到的詞匯和語法作一些必要的解釋,學生就會很容易地去寫。同時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提供互動交流平臺,讓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與同學、教師交流反饋。比如使用MSN、QQ等即時通訊器代替?zhèn)鹘y(tǒng)通話和對話,使用Email、Blog、My Space等代替?zhèn)鹘y(tǒng)書信,使用在線詞典代替紙質詞典,使用博客和個人空間寫作代替?zhèn)鹘y(tǒng)日記、周記和創(chuàng)作等,這一時尚可以成為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總之,信息技術與中學英語課程的整合,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而且能夠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學習的情境,改善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最根本的是它打破了“黑板+粉筆”原有的陳舊教學模式,開發(fā)并合理利用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英語教學資源,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中學英語教學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使英語教學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作為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我們要全力以赴,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發(fā)展,不斷超越自我,共同創(chuàng)造“最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的美好明天。
【參考文獻】
[1]夏谷鳴.正確把握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9)。
[2]祝智庭.現(xiàn)代教育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