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平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這些樸素的中國古語,就是這種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在中學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這實際上與語文教學有著緊密聯(lián)系。《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設計理念中首先強調:“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整體素質?!蓖瑫r要求:“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痹谡n程目標中提到:“通過閱讀和鑒賞……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yǎng)?!痹陂喿x鑒賞部分強調:“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目標的交叉融匯,使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變得實際而可行。
此外,時代的進步使得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方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考驗。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各種新生事物不斷涌現(xiàn),不同的理念、價值觀的碰撞使得九零后、零零后的思想與上一代有很大不同。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的急功近利、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讓許多學生感恩意識淡漠。語文是最具人文性的課程,因此,利用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有其獨到的優(yōu)勢,這也使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更為迫切。探究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這也是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一、深挖教材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材,蘊涵了豐富的感恩教育內容。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課本為例,可以引導學生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祖國、感恩社會的內容很多。這需要教師在備課階段注重二次開發(fā)教材,制定合理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感恩教育??梢詭ьI學生在《荷塘月色》中品味自然之美,在《歸園田居》中感悟田園之樂,從而懂得感恩自然;可以帶領學生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體會作者對乳母深沉的愛戀,從《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體會不同階段的親情,從而懂得感恩父母;《別了,“不列顛尼亞”》讓學生同祖國一起驕傲,《包身工》讓學生懂得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這些都是引導學生感恩祖國的好教材。
二、開發(fā)課堂
德育教育切不可單一化,模式化,而應在課堂行進中自然流露。要合理開發(fā)課堂,使感恩教育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例如,講解成語、詩歌時,為學生補充些相關知識,通過背景介紹,帶領學生了解成語、諺語、典故背后的故事,有意識地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如,“結草銜環(huán)”“渴者易飲”“一飯之恩”“士為知己者死”等,都可以引申開來,成為感恩教育的抓手。另外,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辯論賽、講故事、情景表演、朗誦比賽等課堂活動,加深學生的印象,引起學生的共鳴?!皼]有情感體驗的感恩教育是膚淺的”,只有真正打動學生,才能強化感恩教育的效果。
三、課外拓展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也可以讓感恩教育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從現(xiàn)實入手,從學生身邊的事或時事講開去,讓學生在明辨是非的同時接受感恩教育。在學生當中開展“學子修身——感恩教育系列活動”,實踐感恩教育,要求學生以實際行動感恩父母。如,為父母寫信表示感謝,在家?guī)透改父梢惶旒覄阵w會父母的辛勞,等等,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語文課堂不應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語文的特性使得語文課在傳承民族文化、傳遞民族精神內涵等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充分挖掘語文課堂的潛力的途中,感恩教育會收到更好的效果。endprint
語文周報·教研版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