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文慧
〔關鍵詞〕 新課改;語文教師;角色;轉換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24—0072—01
在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中,知識觀、學生觀以及評價觀的變革呼喚語文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的任務不再局限于“傳道、授業(yè)、解惑”,而是要“啟智、陶情、冶性、錘志”。教師在實施新課改時,必須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審視與定位,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體力行地體現(xiàn)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課改逐漸推廣之際,準確認識與全面把握教師新角色已成當務之急。
一、由教材執(zhí)行者轉變?yōu)榻滩难芯空?/p>
教師角色的確立,直接決定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行為,影響著課程實施的走向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課程作為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是課程專家和學科專家設計的,教材也是由國家統(tǒng)一編訂的。在新基礎教育課程中,教材也在發(fā)生變化,其權威地位被打破,從教學唯一依據(jù)轉變?yōu)榻虒W的依據(jù)之一,從不容置疑的知識權威轉變?yōu)閮H供參考的知識載體;教材內容從分化、封閉、固定轉變?yōu)榫C合、開放、變化?,F(xiàn)代教育技術一方面使教師的知識傳遞這一角色趨于過時,另一方面又強化了教師的導師地位。教師應該不斷學習、研究,具備豐富的知識,這包括:豐富的縱向知識和豐富的橫向知識,即不僅要對學科內容本身精通,還要對跨學科、跨專業(yè)的其他領域知識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只有不懈地追求真知,立足較高的知識平臺,擴展視野,使知識體系從封閉走向開放,才能通過“授之以漁”,而達到“認同其理”,使之“身正為范”。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顯示的對學習孜孜不倦的追求,對真理世界的不斷追問,投射給學生直接的心靈震撼。學生從教師言傳身教中感受到一種旺盛的精神生命力,從而引起其學習的興趣和濃烈的求知欲望,實現(xiàn)其學習質的飛躍。
二、 由“獨奏者”轉變?yōu)椤鞍樽嗾摺?/p>
教師應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突圍”出來,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幫助學生去構建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切實擺脫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積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確立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思想,自覺地調整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參與者、啟發(fā)人、引路人,完成從知識的講授者向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管理者的轉變,以適應現(xiàn)代學習化社會的需要。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應用于學校教育,個體的發(fā)展水平將越來越取決于不斷利用信息、培養(yǎng)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師已不再是“講壇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學先知”之師和信息的權威擁有者甚至惟一的傳播者。教師應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信息體系,充當促進者的角色,教師的職能也將由“教”轉變?yōu)椤皩А?,推動學生不斷地去開拓創(chuàng)新,發(fā)展自己。
三、 由“學生傾聽教師”轉變?yōu)椤敖處焹A聽學生”
新課改強調一種互動的師生關系,即在學生交流他們探究結果的過程中,通過傾聽學生,教師常常能輕易地辨別出哪些學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學生的疑惑,從而判斷學生理解的深度,并決定需要講哪些內容。同時,通過傾聽學生、關注學生的即時表現(xiàn)、學生的觀點和發(fā)言,對教師自己何時參與、如何參與做出決策很有益處,也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尊重,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健康成長。教師傾聽學生敘說,既是知識交流,又是心靈的溝通,表現(xiàn)在教師對個體生命的關愛,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視的過程。
四、 教學手段由“單一型”轉變?yōu)椤岸鄻踊?/p>
語文教學要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課型單一。新課標呼喚著教學形式的改革,提倡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開放的教學形式。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粉筆教學雖然很靈活,教師能與學生形成很好的互動,但是單純地采用粉筆教學,一堂課信息量就不夠;相反,多媒體教學能呈現(xiàn)很多的信息,且生動形象,但由于技術上的局限,又不可能達到粉筆教學的互動效果。當然,我們不能一味地采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也不能只求簡單用粉筆貫穿始終。語文教師只有在課堂中自覺地、創(chuàng)造性地、不間斷地采用現(xiàn)代化的、多樣性的教學手段,切實從課堂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語文課堂才會“活”起來。
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