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無心
藍莓在中國興起沒有幾年的時間,營養(yǎng)師和媒體對它的推崇卻越來越多,據(jù)說上海超市里曾經(jīng)賣到過每千克二百多元。雖然多數(shù)中國人對藍莓不熟,其實它并不是純粹的舶來品。在我國東北,一種叫做“嘟柿”的野果就是藍莓的一個品種。傳統(tǒng)上,東北人民只是把它當作一種野果而已。在歐美,它可以算是經(jīng)典的“藥食同源”食物。傳說中,不僅果實,藍莓的葉、根都可以用來治病。不過在現(xiàn)代科學看來,這些僅僅是傳說,或者說是“替代療法”,并不是那么可靠。那么,從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來看,它到底是什么樣的東西?值得花那么多錢去吃嗎?
有許多研究做過藍莓的成分分析。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zhì)以及抗氧化劑等。對于食物,除了提供常規(guī)的營養(yǎng)成分,比如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等,人們還希望它們有額外的“保健功能”。藍莓的“保健功能”中往往與抗氧化劑有關(guān),對藍莓的促銷也往往宣稱其抗氧化劑的含量比別的水果高。
“抗氧化”的確是目前食品營養(yǎng)領(lǐng)域的一個熱門話題。任何宣稱能夠“抗氧化”的食物都能賣到更高的價格。像藍莓這樣的漿果,以及其中主要的抗氧化劑——花青素,更是受到了特別的關(guān)注。目前的研究也確實如人們所愿——藍莓“可能”擁有多種“保健作用”。不過,這些研究都很初步,距離說“確實”有這些功能還很遙遠。甚至,也有學者認為,花青素一類的抗氧化劑只在食物中存在,當食物被吃到肚子里后,很可能就失去活性了。好在,它畢竟是一種“天然水果”,“寧可信其有”也不會有什么損失。
無論如何,說藍莓是一種“優(yōu)質(zhì)水果”并不為過。如果讓它跟別的水果單挑——比如吃一斤藍莓對一斤其他水果,那么藍莓勝出的可能性還比較大。但是,吃水果不是奧運比賽,誰得第一誰得第二沒有吃進去的總量重要。各種水果都有它富含的“有益成分”,藍莓中的每一種“有益成分”也都可以在別的水果或者蔬菜中找到。比如花青素,藍莓就不如紅葡萄,也不如茄子。而在櫻桃、覆盆子或者橘子中,花青素含量跟藍莓差得不多。
蔬菜水果有利健康,不同的蔬菜水果所提供的“有益成分”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存在差別。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某一些特定的水果蔬菜就會有超級的“保健作用”。決定它們對于健康的有益作用的,不是一個水果中的含量有多少,而是你所吃下去的總量有多少。除非是真的“不差錢”,否則沒有必要去追逐那些“以稀而貴”的“高檔水果”。省吃儉用地偶爾吃上一次,遠遠不如經(jīng)常性地吃各種平常的蔬果更有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