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陳萬江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為滿足企業(yè)加強內部人力資源管理及管理者經濟決策的需要,將人力資源會計從理論研究應用于實踐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人力資源會計在實踐中的應用還很落后,嚴重阻礙了人力資源會計的進一步發(fā)展。本文從人力資源會計的發(fā)展現狀出發(fā),根據我國實施人力資源會計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相關解決對策,以期對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發(fā)展和應用增加一些現實意義。
關鍵詞: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會計;現狀;問題;對策
前言: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時代,自1964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后,理論界的學者通過40年堅持不懈的研究,已取得巨大成果。國外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已經建立了比較健全的理論體系,并在實際的經營管理中廣泛應用,而我國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僅限于理論探討方面,在人力資源會計的實際應用上還存在許多問題,這將嚴重阻礙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企業(yè)中科學有效的實施。
一、國內外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現狀
(一)國外人力資源會計的發(fā)展現狀
上世紀60年代初,舒爾茨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及其他相關理論,引起了許多的學者對人力資源的研究興趣。1974年,弗拉姆赫茲出版了《人力資源會計》一書,人力資源會計理論初具模型,也漸漸引起了許多企業(yè)的關注。80年代以來,許多企業(yè)都開始重視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如美國金融機構、美國航天公司、美國海軍研究署等都開始應用人力資源會計。人力資源理論和企業(yè)實踐的涌現,吸引了眾多學者和企業(yè)的普遍關注。到今天,人力資源會計逐漸建立起一套較完善理論體系,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的到來,更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廣創(chuàng)造了歷史性的契機。
(二)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現狀
隨著國外人力資源會計理論和實踐的興起和快速發(fā)展,中國學者也開始研究人力資源會計。1980年,我國著名會計學家潘序倫在《文匯報》上發(fā)表文章率先在國內提出了開展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問題。1999年召開了關于“人力資源會計理論與方法”的專題研討會,這次會議對推動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以及在實務中的推進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近幾年我國學者在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研究以及如何推進理論走向實務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很大進步,如龔敏輝在《探討人力資源會計在現代企業(yè)中的應用》一文中指出,人力資源會計應用在現代企業(yè)會計實務中具有一定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新要求,具有能幫助管理層更好地對人力資源進行規(guī)劃和管理,并且提高決策的正確性等作用。李娜(2010)對要解脫我國人力資源會計應用困境提出了幾條建議:完善理論研究;改進計量方法,完善人力資源核算體系;選擇性地進行局部改革,促進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等。
二、我國實施人力資源會計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在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但是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實踐應用中的現狀卻并不樂觀。究其原因是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還存在如下幾大難題:人力資源的確認、價值的計量與核算以及人力資源會計在報表上列示等方面。這些困難的存在,使我國人力資源會計難以滿足現行會計準則的要求,也不利于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會計系統(tǒng)以及人力資源會計在實際中的有效實施。
(一)人力資源在會計確認中的困難
傳統(tǒng)財務會計的確認標準是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和可靠性。而人力資源是一種潛在的價值,需要經過將來不確定性事項的完成才能加以確認,更無法用貨幣進行可靠的計量,因此不能滿足財務會計的確認標準,這也是人力資源會計長期以來無法被納入財務會計范疇的原因之一。
(二)人力資源在會計計量中的困難
準確有效的獲得人力資源信息并將其量化一直是企業(yè)的一個難題。當前學術界關于人力資源成本法及價值法的計量方法中,成本法反映的只是人力資源取得的歷史成本,難以反映其真實價值;價值法反映了人力資源未來收益的現值,但是計量主觀性強,適用性弱。因此,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目前在實際操作中有一定困難,從而阻礙了人力資源會計的推廣與運用。
(三)人力資源在會計核算中的困難
人力資源投資支出的受益期不同,其受益程度更是難以計量,企業(yè)將人員招聘、培訓、考核等方面的投資支出作為費用核算,不僅違背了權責發(fā)生制原則,而且使各期盈虧報告不實,導致決策失誤。同時,在人力資源會計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企業(yè)經營者需要的是更加切實可靠、全面的信息,再將人力資源支出全部計入當期費用,勢必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四)人力資源會計信息披露的缺乏
企業(yè)的人力資源作為一項特殊的資產,能夠為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在現行財務報告中對于企業(yè)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的披露內容卻甚少,這與財務報告應充分披露信息的原則相違背。對于廣大信息使用者而言,企業(yè)的人力資源信息是衡量企業(yè)經營狀況、未來發(fā)展趨勢及發(fā)展?jié)摿亩贫ㄏ嚓P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為了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人力資源信息的充分披露必然將成為財務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應用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fā)與管理
為適應經濟發(fā)展要求,企業(yè)必須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fā)與管理,一方面加大對員工的教育和培養(yǎng)力度,努力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使其能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人力資源領域新理論、新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學習借鑒大多數外資企業(yè),既向職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同時又為職工提供進修、培訓、晉升的機會,為員工創(chuàng)造充分發(fā)揮其潛力的條件。
(二)根據企業(yè)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人力資源計量方法
計量方法的不完善是人力資源會計推廣的頑固阻礙。在實行人力資源會計時,應注意選擇符合本企業(yè)實際情況的計量方法。成本法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比較直觀;價值法則側重于潛在的人才價值。另外,根據會計核算原則,在同一個企業(yè)或單位內應采用同一種計量方法。
(三)規(guī)范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計量與報告
人力資源價值能在財務報表中客觀公允的反映,須通過相關會計法律法規(guī)對人力資源會計作出規(guī)范。鑒于人力資源的構成和計量要比一般物質資源復雜的多,僅僅依靠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并不能完全有效的反映人力資源所包含的會計信息內容。因此有必要附加人力資產投資效率報告、人力資源構成及月度變動情況報告等輔助報表。
(四)選擇試點,促進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力資源會計應用的客觀條件會越來越成熟。在不斷完善其基本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可以選擇一部分會計制度比較健全、重視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人員素質高的單位作為試點,比如高等院校、人力資源高度集中的大型企業(yè)等,遵循先易后難、理論聯系實際、成本效益的原則,以點帶面的方式開展試點工作,為全面實施人力資源會計作準備.
四、結論
盡管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還未正式實施,隨著企業(yè)經營管理工作與人力資源會計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無論是出于理論研究還是實踐發(fā)展的需要,人力資源會計的深入研究必將為企業(yè)的經營管理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因此本文對國內企業(yè)實施人力資源會計存在的主要障礙進行分析也變得極為有意義,在深挖原因基礎上提出相應解決方案和對策,這將對人力資源會計在企業(yè)的順利實施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鑒和參考。(作者單位:西華大學管理學院)
備注:本課題由西華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編號:ycjj2014120
參考文獻:
[1] 于春梅.人力資源會計問題探討[J].會計工作,2009.9
[2] 曹紅.人力資源會計在企業(yè)的應用[J].冶金財會.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