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合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西吉縣大寨林場756299)
肉牛營養(yǎng)缺乏性疾病的防治
黃小合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西吉縣大寨林場756299)
佝僂病是犢牛在生長發(fā)育期鈣磷代謝障礙引起骨骼變形的疾病。臨床特征是消化機能紊亂,異嗜癖、跛行及骨骼變形。
飼料中VD含量少,日光照射不足;妊娠及哺乳母牛的飼料中鈣少或鈣、磷比例失調;犢牛慢性消化不良和寄生蟲病等。
犢牛生長緩慢,異嗜,消化不良,站立困難,關節(jié)觸壓有疼痛,跛行。骨骼變粗,關節(jié)粗大,長骨變形彎曲,前肢更為明顯。后期肋骨和肋軟骨結合處出現(xiàn)串珠狀骨結節(jié),脊柱變形,多呈拱背姿勢。
根據(jù)發(fā)病肉牛的年齡、飼養(yǎng)管理條件、慢性經過、生長遲緩、異嗜癖、運動困難以及牙齒和骨骼變化等特征,不難診斷。
治療原則是改善母牛飼養(yǎng)管理,補鈣和VD,調整鈣磷比例。
(1)多曬太陽,注意青飼、放牧和飼料中加喂骨粉、鈣劑。
(2)魚肝油內服,1日2次,每次3~4ml。
(3)肌注VD2(即骨化醇)。靜注10%葡萄糖酸鈣50~100ml或肌注維丁膠性鈣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1ml或隔日注2ml,連續(xù)1~2周。
日糧中應按VD的需要量合理補充,并保證冬季舍飼期得到足夠日光照射,適當增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注意鈣磷平衡。
牛硒缺乏癥,又稱為白肌病。本病是由于采食或飼喂在硒缺乏土地上生長的飼草(料);臨床上是以營養(yǎng)性肌萎縮、生長緩慢,以及成年母牛繁殖性能障礙等為主征的世界性地方病之一。本病在成年牛群發(fā)生較少;主要發(fā)生于1歲以內的犢牛,尤其是1~3個月齡犢牛更易多發(fā)。
由于土壤、飼草(料)中硒含量過少,或者當土壤中硫化物含量過多或攝取飼草(料)含硫酸鹽量過大等情況,勢必要降低牛對飼料(草)中硒的吸收、利用率,導致發(fā)生硒缺乏癥。另外,如突然使其過度運動、長途運輸和天氣驟變等應激作用,都可構成本病發(fā)生誘因。
根據(jù)發(fā)病的經過,可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種類型。最急性硒缺乏癥:癥狀突然發(fā)病,心搏動亢進,共濟失調、站立不穩(wěn),臥地不起。急性硒缺乏癥癥狀:病牛精神沉郁,運步緩慢,步態(tài)強拘,站立困難,全身麻痹,咳嗽,四肢肌肉震顫,頸、肩和臀部肌肉發(fā)硬、腫脹,全身出汗。病牛被迫橫臥地上,四肢側伸,頭抬不起來。舌和咽喉肌肉變性,吸吮或采食動作發(fā)生困難,常常磨牙。慢性硒缺乏癥癥狀:消化不良性腹瀉,消瘦,被毛粗剛無光澤,脊柱彎曲,全身乏力,喜臥而不愿站立。成年母牛繁殖性能降低。
目前對硒缺乏癥尚缺乏確實、有效的特異性診斷方法,尤其是對早期階段亞臨床癥狀的確診有困難??筛鶕?jù)臨床癥狀并結合病理解剖和病理組織學的變化進行診斷。
定期肌肉注射亞硒酸鈉注射液,口服硒鹽或硒添加劑,或向低硒土地上施用硒化合物肥料等。
對妊娠母牛,可在分娩前l(fā)~2個月,應用亞硒酸鈉(0.1~0.2mg/kg)和VE(口量為500~1000mg)混合后添加飼料后飼喂,或在妊娠母牛分娩前2周至1個月時,皮下注射亞硒酸鈉注射液(硒含量100mg)和 VE注射液(劑量為 l000~1500mg)。
剛出生犢牛,應用亞硒酸鈉溶液(3~5mg) 和 VE(50~150mg) 混合皮下注射,間隔2周后再注射1次,可起到預防效果。
(1)補硒:定期肌肉注射亞硒酸鈉注射液,口服硒鹽或硒添加劑。
(2)對低硒土地上施用硒化合物肥料等。
(3)加強飼養(yǎng)管理,防止過度運動、長途運輸和天氣驟變等應激作用引發(fā)本病。
鋅缺乏癥是由于飼喂的飼草(料)中鋅含量過少,臨床上是以生長發(fā)育緩慢或停滯、皮膚角化不全、骨骼異常和繁殖性能障礙等為主征的微量元素缺乏癥。
本病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鋅缺乏癥兩種類型。
由于飼喂鋅缺乏地帶(即低于鋅含量在30~100mg/kg以下地帶)生長的牧草(其中鋅含量小于10mg/kg)和谷類作物(其中鋅含量少于5mg/kg以下)而發(fā)生本病。
由于飼喂的飼料(草)中含有過多的鈣鹽和植酸鹽等,阻礙牛機體對飼料(草)中的鋅吸收和利用,則發(fā)生鋅缺乏癥。
鋅缺乏癥病牛,生長發(fā)育緩慢或停滯,食欲減退乃至廢絕,皮膚角化不全,骨骼發(fā)育異常,繁殖性能紊亂等。鋅缺乏癥病犢牛,其增重和生長終止,鼻鏡、陰門、肛門、后肢和頸部等處皮膚易發(fā)角化不全、瘙癢、干燥、皺裂、肥厚、彈性減退,并在四肢、陰囊、鼻孔周圍、頸部等處脫毛,出現(xiàn)皺裂。后肢彎曲,關節(jié)腫脹、僵硬,四肢乏力,步樣強拘等異常姿勢。公牛精液量和精子減少,其活力降低;母牛從發(fā)情到分娩整個過程受到嚴重影響,其生殖器官異常,經連續(xù)性補飼鋅飼料添加劑后,經過幾個月時間可望恢復。
鋅缺乏癥,主要根據(jù)病史并結合臨床癥狀進行診斷。飼料、飲水、土壤以及動物組織含鋅量的測定結果,可作為輔助診斷的依據(jù)。
在對本病治療上,除內服硫酸鋅(2g/d)或肌肉注射(1g/周)等以外,鋅缺乏癥病犢??蛇B續(xù)服用硫酸鋅,劑量為100mg/kg體重,經3~4周后可望痊愈。
對飼養(yǎng)和放牧在鋅缺乏地帶的牛群,平時要嚴格控制飼草(料)中鈣含量(0.5~0.6%)的同時,宜在飼料(草)中補加硫酸鋅25~50mg/kg混飼。但應注意到鋅中毒問題。在飼喂新鮮青綠牧草時,適量添加些大豆油,對治療和預防鋅缺乏癥都可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