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仁春 王躍川 彭乃木
(1,浙江省瑞安市森綠畜牧有限公司 325205;2,浙江省瑞安市畜牧獸醫(yī)局 325200)
淺談初生仔豬的護理關鍵技術
池仁春1王躍川2彭乃木2
(1,浙江省瑞安市森綠畜牧有限公司 325205;2,浙江省瑞安市畜牧獸醫(yī)局 325200)
初生仔豬的死亡率較高,是養(yǎng)豬過程中最難管理、最費精力的環(huán)節(jié)。在生產中,必須根據初生仔豬的生理特點進行特殊的護理,特別是要在科學接產、吃好初乳、固定乳頭、防寒保暖、防止踩壓、合理寄養(yǎng)以及補鐵、補水、補料等方面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方能獲得理想的培育效果。
初生仔豬;生理特點;護理技術
初生仔豬常指出生后1周內的仔豬[1],但在采用保溫產床技術的現代養(yǎng)殖條件下,一般把21日齡早期斷奶前的哺乳仔豬統(tǒng)稱為初生仔豬。初生仔豬是生長發(fā)育最迅速、可塑性最大、飼料利用效率最高、最有利于定向選育的時期[2];由于仔豬出生后的生活條件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從母體的恒溫環(huán)境來到了低于體溫、多變的外界環(huán)境[1],致使初生仔豬的死亡率往往較高,且死亡大多發(fā)生在30d以內,尤其是第一周死亡的常常占到整個死亡數的65%以上[3]。所以初生仔豬是養(yǎng)豬生產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飼養(yǎng)管理人員最費精力的一項工作[4]。鑒此,我們必須根據初生仔豬的生理特點,全面做好護理工作。筆者根據20多年來的養(yǎng)豬實踐和管理經驗,談談初生仔豬的護理關鍵技術,供同行參考。
初生仔豬大腦皮層發(fā)育不完全,不能根據外界氣溫的變化而有效地調節(jié)體溫。同時體內氧化供熱物質少,皮下脂肪較少,保溫隔熱能力差,形成產熱少,需熱多,失熱多的情況,易導致初生仔豬怕冷[2]。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中,初生仔豬的體溫隨之降低,表現出活力下降,反應遲鈍,易被壓死。因此,初生仔豬的體溫調節(jié)(內外)是初生仔豬的特殊、重要的護理要求[2]。
由于豬胎盤的特殊構造,母豬血管與胎臍血管被6~7層組織隔開,免疫球蛋白不能通過血液循環(huán)進入胎兒體內,因而初生仔豬不具備先天免疫力,對疾病的抵抗力差。但可通過吸吮初乳獲得,否則易發(fā)多種疾病[3]。
初生仔豬胃內只有凝乳酶,胃底腺不發(fā)達;剛出生的仔豬胃只有4~8g,且胃內缺乏胃酸、胃蛋白酶[5],因此在胃內不能消化蛋白質,主要靠腸腺和胰腺分泌消化液,在小腸內消化吸收,且只能利用乳蛋白,而不能有效地利用植物性蛋白。由于初生仔豬消化機能的不完善,構成了仔豬對飼料質量、形態(tài)、飼喂方法和次數等飼養(yǎng)技術的特殊要求,在給仔豬供料時應具備容積小、質量高、少喂勤添、日喂次數較多等特點[2]。
有學者對1350頭初生仔豬的試驗觀察研究發(fā)現[6]:仔豬平均初生重為1.24kg,在第1周內的個體相對增重為2.37kg,增幅為191.13%;到21日齡斷奶時個體相對增重為5.53kg,增幅達4.46倍。說明仔豬生長快,物質代謝旺盛;同時,對營養(yǎng)物質的全價性要求較高,對營養(yǎng)不全反映敏感。因此仔豬必需保證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供應,才能快速生長[2]。
一要做好產前準備,包括產床消毒、產房環(huán)境溫度控制、仔豬保溫設施、接產工具、乳房外陰消毒等。二要清除粘液,即在仔豬出生后立即用清潔的毛巾擦去仔豬口鼻和身上的粘液,并使勁擦全身,以促進仔豬的血液循環(huán),天氣較冷時應立即把仔豬放入保溫箱中。三要做好斷臍、剪牙和斷尾,即在距離仔豬腹壁部約3~5cm處用消毒絲線結扎臍帶,再用剪刀剪斷臍帶,并用2%的碘酒消毒;在出生后吮乳前,用側剪剪掉仔豬的8個鋒利的針狀牙齒;在出生當日給仔豬斷尾,一般以陰門末端(母)和陰囊中部(公)用來作為斷尾長度的標線。另外,對于難產的母豬應及時予以助產,對假死仔豬要進行急救處理。
初乳的營養(yǎng)成分特殊,不僅干物質含量多,并含有免疫球蛋白和乳糖及一定的鎂鹽。由于仔豬無先天性免疫力,只有通過吃初乳獲得抗體,增加抵抗力[2],并使仔豬得到營養(yǎng),又有利于胎糞排出。因此,接產工作處理完畢后,應立即將仔豬送到母豬身邊,盡快讓仔豬吃足初乳。對個別不會吮奶的仔豬,需要進行人工輔助。
固定乳頭的目的是提高初生仔豬的成活率和均勻度。一般在出生頭2d內需要人工固定乳頭。固定乳頭的原則是自選為主,適當調整。先由仔豬選擇再按體重大小、強弱適當調整,讓弱小的仔豬吃中、前部乳頭,強壯的吃后部乳頭。對個別吃不上奶的仔豬,在母豬放乳時,由飼養(yǎng)人員扶住吃奶,這樣經幾次訓練就可以了。
初生仔豬對寒冷和低血糖極其敏感[2],由于仔豬在出生前母體內溫度約39℃,故出生時仔豬的適宜環(huán)境溫度應保持在33℃~34℃,1周后可降為28℃~30℃[1], 隨后每周大約下降2℃左右為宜,否則溫度過低,仔豬就要通過消耗自身貯存的營養(yǎng)來維持體溫。特別是初生仔豬在低溫環(huán)境下極易出現低血糖甚至被凍死,因此防寒保溫具有關鍵性意義[2]?,F代規(guī)模豬場均采用高位產床配套設置了乳豬專用保溫箱,箱內安裝有紅外線保溫燈或鋪墊一塊特制的電熱板保溫,可起到很好的防寒保暖作用。
初生仔豬死亡總數的20%以上是被壓踩致死的。初生仔豬體質弱小,行動遲緩;母豬產后疲勞,起臥動作緩慢;泌乳不足,仔豬饑餓,經常在母豬腹部吸吮乳頭或圍著母豬亂轉;產房溫度過低,環(huán)境不良,管理不善;母豬體大過肥,行動不便;母性不好或初產無護仔經驗等多種原因均容易壓死仔豬??刹扇≡谀肛i臥下時容易壓著仔豬的角落加設防護或防壓架;保持環(huán)境安靜,防止母豬煩躁不安,起臥不定;設立保溫區(qū),訓練仔豬進保溫箱,如開始1~2d可將仔豬關入箱內,定時放出吃奶,減少與母豬接觸的機會等措施。另外,加強產房夜間值班,一旦發(fā)現仔豬被壓,應立即救出。
有學者研究認為,通過控制窩產活仔數或寄養(yǎng)的方式將母豬帶仔哺乳數調整為11~13頭時,能夠取得最好的斷奶窩重和最佳的經濟效益[7]??紤]到仔豬的嗅覺非常靈敏及有認母本能,在仔豬寄養(yǎng)時應當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寄養(yǎng)前仔豬至少要在親生母豬身邊吃上10次左右的初乳;二是生母和養(yǎng)母的分娩日期要求相差在3d以內;三是要盡早轉移寄養(yǎng)仔豬,因3~4d后沒用的乳腺將變干,仔豬寄入后就得不到奶水;四是寄大不寄小,寄強不寄弱[5],即挑選個體中大,精神狀況好,競爭力強的仔豬寄出去,將那些出生遲弱小的仔豬留在原窩;五是要預先 “混味”,可用養(yǎng)母的尿、乳汁、墊草等擦拭寄養(yǎng)仔豬,或把寄養(yǎng)仔豬與原窩仔豬放進同一籮筐內半個小時以上,也可在兩窩小豬身上噴灑消毒劑、臭藥水等再放出哺乳。
鐵是造血的原料。初生仔豬體內儲備的鐵只有30~50mg,仔豬正常生長每天需7~8mg,而仔豬每天從母乳中得到的鐵不足1mg[5]。預防仔豬貧血最簡便可靠的方法是在仔豬2~3日齡時肌注或口服牲血素或肌注鐵鈷針;也可在豬圈內撒些干凈的黃泥讓仔豬自由采食以補鐵,但效果不如牲血素。
母乳中脂肪含量較高,仔豬常感口渴。因此,仔豬在3~5日齡就應補水。補水可用低矮水槽,水要清潔,最好是流動的自來水;也可用鴨嘴式自動飲水器。不管用哪種方法,都要注意觀察仔豬確實能喝到清潔的飲水。否則,仔豬在口渴時就要喝糞尿水,從而引起拉痢。
一般在5日齡開始將專用乳豬教槽料或煮熟的黃豆、破碎玉米和甘薯干等混合(煮時加鹽),先撒在母豬圈床附近,由母豬帶領仔豬吃食,俗稱 “以老帶小”,仔豬開始時只是跟母豬學吃,將粒料含到嘴里咬咬,以后就咬碎咽下嘗到粒料的滋味,便主動到補料間去找食吃。也可以將帶有香味的誘食飼料拌濕涂在母豬的乳頭上,或在仔豬吃奶前,直接涂在仔豬嘴巴里。也可用開食盤,開食盤應放在仔豬容易接觸到的地方。到了仔豬能吃料時,每天訓練喂食4~6次,每次喂料前將補料間內的剩余料先行掃出,再喂入新鮮料。
[1]郭家杰.初生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J].當代畜牧,2013(9):50-51.
[2]蘇松.初生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J].畜禽業(yè),2015(3):46-47.
[3]劉永吉.初生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J].湖北畜牧獸醫(yī),2014,35(8):73.
[4]潛偉英.初生仔豬的科學護理[J].浙江畜牧獸醫(yī),2014(2):41.
[5]周建東,王愛華,俞小波,等.初生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3,29(9):67.
[6]金俊杰,金大春,黃少林.早期斷奶仔豬在哺乳期間增重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J].溫州科技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7(1):10-13.
[7]金大春,金俊杰,金葉舟,等.窩產活仔數和初生窩重對21日齡仔豬斷奶窩重及斷奶成活率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14,50(19):87-91.
瑞安市科技研究開發(fā)項目NY20140083。
池仁春(1970.6-),男,中專,浙江省瑞安市人,農民技師,研究方向:實用新型養(yǎng)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