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碧(重慶市長壽區(qū)八顆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401225)
春季仔豬腹瀉成因分析及防治
張傳碧(重慶市長壽區(qū)八顆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401225)
春季生豬規(guī)模養(yǎng)殖相對較高發(fā)仔豬腹瀉綜合癥,防治方法不當易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結合生產實踐經驗總結,深入解析春季仔豬腹瀉的多種誘因,因地制宜制定較為完美的預防控制措施。
仔豬腹瀉;原因分析;預防控制;治療方法
初春、仲春時節(jié),我國大部地區(qū)早晚溫度大約維持在10~15℃,這與新生仔豬機體最適宜的溫度(25~30℃)條件相差甚遠,極易造成其消化機能紊亂,加大了仔豬腹瀉的發(fā)生率。另外,不當的換料、斷奶、轉圈(欄舍)等,也會使仔豬產生不良應激。
由于某些疾病或飼管缺陷,使母豬罹患泌乳機能障礙性疾病,此時其乳汁成分營養(yǎng)不全價或變化過大,從而引起仔豬即時性腹瀉。
若飼料中植物蛋白所占的比例過高或者能量不足,加之仔豬胃液分泌少,消化酶種類少,酶的活性低,其胃酸含量不足,此時仔豬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一旦過高,就會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
飼料中某些抗營養(yǎng)因子,如植物凝集素、蛋白質酶抑制因子等,會影響飼料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同時還破壞腸道組織的完整性,造成消化道和腸道吸收障礙,繼而引起仔豬腹瀉。
一般仔豬日糧中添加適量的纖維素物質,可促進其消化器官的發(fā)育及維持正常的微生物區(qū)系平衡,尚能預防發(fā)生腹瀉癥,但其對纖維素的消化能力較弱,當日糧中纖維素超標時,可使消化道粘膜受到機械損傷,也會誘發(fā)腹瀉。
比如飲水不足或者水質問題、飲水壓力過大、飼料霉變或者其他原因中毒等,引起仔豬胃腸粘膜病變、消化機能紊亂,也能造成仔豬腹瀉。
臨床上包括感染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流行性腹瀉病毒、輪狀病毒、偽狂犬病毒)、致病性細菌(大腸桿菌、魏氏梭菌、豬痢疾桿菌)、某些寄生蟲(蛔蟲、球蟲、鞭蟲、結腸小袋纖毛蟲)等,也會引發(fā)本病。
新生仔豬低血糖癥、哺乳量不足可致饑餓性腹瀉;開食后,仔豬日糧中抗原過敏(大豆過敏),非病原性下?。ㄈ辫F性腹瀉,酶和胃酸不足性白?。┑?,均會表現不同程度的腹瀉癥狀。
一窩仔豬出生時體況正常,1d后1~2頭突然衰弱死亡,1~3d內其它豬相繼腹瀉,糞便呈黃色糨糊狀,掙扎時肛門冒出稀糞,迅速消瘦、脫水、昏迷而死亡。
一窩仔豬中先后發(fā)病,此愈彼發(fā)癥狀輕重不一,拖延時間較長,仔豬突然發(fā)生腹瀉,開始糨糊狀繼而變成水樣,隨后出現乳白、灰白或黃白色下痢、腥臭,體溫和食欲無明顯變化,逐漸消瘦,發(fā)育遲緩,病程一般3~7d,絕大多數豬可經治療而康復。
發(fā)育良好,生長旺盛的豬易發(fā)病,突然發(fā)病,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至廢絕,叫聲嘶啞,共濟失調,體溫不高,部分豬出現眼瞼和臉部水腫的特殊癥狀,有時水腫波及頸部、腹部皮下,病程1~2d,有猝死現象。
亦稱仔豬紅痢,主要侵害1~3日齡的仔豬,表現為拉紅痢,氣味腥臭,迅速死亡。
仔豬先突然嘔吐,接著發(fā)生劇烈的水樣腹瀉,呈黃綠色或灰白色,并含凝乳塊,體溫先短暫升高,腹瀉后體溫下降,病豬迅速脫水、消瘦,嚴重口渴,一般經2~7d死亡,耐過仔豬生長發(fā)育緩慢,成年豬僅發(fā)生輕微的嘔吐、腹瀉,一般1~2d恢復。
常見于冬春寒冷季節(jié)10~60日齡的小豬,以斷奶時發(fā)病較多,母豬不發(fā)病,仔豬出現檸檬黃或奶酪樣腹瀉,病死率低。
斷奶前后出現,體溫時高時低、后軀麻痹、皮膚病變;特征癥狀是頑固性下痢,糞便由褐色到黃色,惡臭,后期肛門失禁,死亡率極高,耐過豬成僵豬。
臨床上可見體溫升高,初便秘,后下痢,排淡黃色液狀糞便,剖檢淋巴濾泡及大腸粘膜糠麩狀潰瘍。
本病屬 “多病因”發(fā)病機制,治則應以 “查明致病根源、對癥控制、抗繼發(fā)感染、增強體質和抗病力”為主。
乳酸環(huán)丙沙星(口服液)拌料或混飲,此制劑最適合仔豬消化吸收,同時以 “補液鹽”或 “復方電解多維”混飲,脫水較嚴重的,再加10~20%葡萄糖混飲,連喂5~7d。本方案也適合整群防治。
頸部肌注復方長效土霉素注射液或復方長效磺胺注射液(按0.2ml/kg體重應用),一般注2~3劑,間隔時間為12~24h;同時混飲營養(yǎng)補液鹽,防治機體脫水及調節(jié)電解質代謝紊亂;重癥不食病例,需緩慢靜注或靜滴 “5~10%生理糖鹽水200~300ml+5%碳酸氫鈉液50~100ml+對癥控制(止嘔、抗心衰、鎮(zhèn)靜等)”,癥狀緩解、恢復飲食欲后,應加強飼管,配合輕癥治療方案繼續(xù)治療至痊愈。
張傳碧(1969.2-),女,漢族,重慶市長壽人,大專,獸醫(yī)師,研究方向臨床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