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小議《金匱要略》胸痹病病位

      2015-01-23 16:46:30陳國權張志峰
      中醫(yī)藥通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背痛金匱要略薤白

      ● 陳國權 張志峰

      ?

      小議《金匱要略》胸痹病病位

      ● 陳國權*張志峰▲

      通過剖析《金匱要略》胸痹病的典型證“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后認為,胸痹病病位既責之肺,又關乎心,并列舉西晉至隋唐時期的相關名著來說明之。最后上溯到《內(nèi)經(jīng)》的相關理論,指出現(xiàn)行《中醫(yī)內(nèi)科學》教材將胸痹病置于心系病證之中是片面的,在客觀上誤導了學生,在臨床上失去了按胸痹病來辨治中醫(yī)肺系疾病乃至西醫(yī)學大量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機會,不利于中醫(yī)經(jīng)典理論的挖掘、傳承和創(chuàng)新。

      《金匱要略》 胸痹病 病位 肺 心

      20年前曾作《從〈金匱〉看李聰甫的胸痹病位觀》[1]之文,現(xiàn)在看來有必要再小議之。胸痹病是否僅屬心系病證?現(xiàn)行《中醫(yī)內(nèi)科學》教材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該教材將胸痹病納入心系病證中。但筆者認為欠妥當。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已故院長、研究員李聰甫力主胸痹病病在肺與心,筆者點贊,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證之,以拋磚引玉。

      1 《金匱要略》所論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第三條:“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shù),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痹摋l論述胸痹病的主(典型)證、主脈及主方。顯然,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乃胸痹主證或曰典型證。

      1.1 關于“喘息咳唾” 喘息咳唾位列胸痹病主證之首,既責之肺,亦關乎心。盡管“五藏六府皆令人咳”甚或皆令人喘、皆令人哮,但其客觀的臨床表現(xiàn)卻主要在肺?!端貑枴け哉摗匪摲伪杂小盁M喘而嘔”之癥,心痹有“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干善噫,厥氣上則恐”之癥。此心痹之喘實為心病傳肺所致,正如以下《脈經(jīng)·卷六》所論“病先發(fā)于心者心痛。一日之肺,喘咳”一樣。這個“之肺”講的就是心病傳肺,正因心肺陽虛,中焦的痰飲上乘陽位即母病及子(肺)、子病累母(心),肺失宣肅則喘氣、呼吸困難、咳吐痰涎。

      1.2 關于“胸背痛” 像喘息咳唾一樣,胸背痛既責之肺,又關乎心。心肺陽虛,失于溫養(yǎng)則胸痛;心肺之陽不達于背部則背痛。《素問·金匱真言論》有“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之論,也就是說心肺主宰背部;但《素問·脈要精微論》有“背者胸中之府”之論。由此可見,背懸五臟,為臟俞所系,故可謂“背者五臟之府”,此乃廣義;結合上述“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看,背也可指心肺之府,此乃狹義。胸痛、背痛在臨床上非常容易見到。胸痛可以由胃病、心系疾病及肺系疾病等所導致;背痛最常見的是頸椎病所導致,而膽囊疾病、高血壓病等也可導致。近年來西醫(yī)臨床發(fā)現(xiàn),胸悶、胸痛癥可由畸胎瘤所導致(盡管良性率占95%),此外尚伴有干咳;有時被視為頸椎病的背痛,或被心電圖顯示為室顫,可見意識喪失、面色紫紺、肢體抽搐等,故對長期的胸悶或胸痛或背痛不可掉以輕心。

      1.3 關于“短氣” 過去曾認為《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中的短氣只是胸痹、心痛病過程中的一個癥,但心中總覺得不踏實,盡管《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中咳嗽也是痰飲病過程中的一個癥狀。將該篇第二條“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與《靈樞·雜病》“心痛,但短氣不足以息,刺手太陰”合參后方比較踏實。因為該篇的第二條系由《靈樞》脫胎而來,且文中在短氣前冠以“心痛”2字,故短氣既是胸痹病也是心痛病的主癥之一?!督饏T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原文凡9條,昔日認為第一、三、四、五、六、七條論胸痹病,第八、九條論心痛病,第二條論短氣癥,現(xiàn)在看來第二條也是論心痛病。既然將心痛與胸痹合篇論述,那么就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即心目中只有心痛病而不見胸痹病。如果說胸痹病就是心痛病甚至單指西醫(yī)學的冠心病,那心痛病豈非成了蛇足?!心肺陽虛,氣機的升降出入受到干擾則短氣,故胸痹病主要病位在肺與心,不能將胸痹病矮化在心系病證中,因胸痹病并非心系病更非冠心病的專利。因此不僅是中醫(yī)學的許多肺系病證,如咳、哮、喘等,若具備了“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的全部或大部,即可按胸痹病論治。如該篇第六條言:“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姜湯亦主之?!焙茱@然該條“氣塞”言病機、“短氣”言癥狀,但條文之首卻依然冠以“胸痹”2字。這也就是說在“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3大主癥中具備了其中之一,即可能是胸痹病。這近乎《傷寒論》中“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俱”的少陽病。這使我想起了非典流行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專家鐘南山2003年11月12日在廣州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上關于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與艾滋病并列第四位)的講話,他認為慢阻肺是一種破壞性肺部疾病,其癥狀為氣流受阻、氣短、咳嗽、氣喘,并且伴有咳痰,會逐漸削弱患者的呼吸功能。其抽樣調(diào)查表明,4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為8%。后來發(fā)現(xiàn)在西醫(yī)學的教科書中還補充了胸悶1癥,并認為氣短是診斷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這就不難理解,為何仲景將僅具“短氣”癥者置于胸痹病中。當然,短氣癥在臨床上非常多見,就《金匱要略》而論,濕、中風、歷節(jié)、虛勞及痰飲病中的微飲等病證均可兼見,但不能視之為胸痹病,因為均不具備“陽微陰弦”之病機。盡管臨床所見胸痹病的病機尚有“陰微陰弦”甚至“陰微陽弦”[2]。由此可見,現(xiàn)代社會慢阻肺的臨床表現(xiàn)與東漢時期的胸痹非常相近或相似,故慢阻肺也可按胸痹病論治。

      1.4 關于“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shù)” 《金匱要略》的“寸口”所指有三:①統(tǒng)指兩手寸關尺的六部脈;②單指兩手的寸部脈(心、肺);③特指某部脈[3]。本條的寸口系《金匱要略》“寸口”所指之②即單指心肺。心肺陽虛則脈沉而遲,即該篇首條所論“陽微陰弦”之“陽微”;“小緊數(shù)”結合《金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第二十條“其脈數(shù)而緊乃弦”看,“緊而數(shù)”之脈即弦脈,乃“陰弦”之互辭?!靶 泵}即“細”脈,主中焦之痰飲。正因上焦心肺之陽俱虛,中焦脾虛而痰飲內(nèi)生,母病及子(肺)、子病累母(心),胸痹病乃成。因此,胸痹病病在肺與心。

      2 《金匱要略》以降的相關論述

      2.1 《脈經(jīng)》所論 《脈經(jīng)·卷三》除“心脈急甚為瘈疭,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之論外,另有“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之論。湖北名醫(yī)之一的王叔和[4]將“肺脈急”與“心脈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這其中的“心痛引背”、“咳唾血,引腰背胸”分別與《金匱要略》的心痛病、胸痹病的主證近似。而《脈經(jīng)·卷六》“病先發(fā)于心者心痛。一日之肺,喘咳”則進一步論述心痛可傳肺,以致出現(xiàn)與胸痹病典型證近似的“喘咳”。該卷“肺病者,必喘咳逆氣肩息,背痛”與《金匱要略》所論“喘息咳唾,胸背痛”幾無二致。其《卷八·平胸痹心痛短氣賁豚脈證第十》除載有《金匱要略·奔豚氣病》的內(nèi)容外,只有《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的第一、三、二(按其原條文順序,下同)等3條,全然不見專論心痛病之文。由此可見,離《金匱要略》年代最近的《脈經(jīng)》把胸痹病看成與心痛病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因為其所論的“肺病”實際上可視為胸痹病。

      2.2 《千金要方》所論 《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臟》欄目下排列第七的是胸痹病。其中可見《金匱要略·胸痹病》的原文第一、二、五、三、六等5條,而不見《金匱要略·心痛病》之原文,但在該卷排列第六的“心腹痛”中可以見到。只是《金匱要略》第六條的“桂枝生姜枳實湯”中枳實作膠飴而已。但仍然難以服人,《中醫(yī)內(nèi)科學》將胸痹病置于心系病證之中,是否受此影響。

      2.3 《諸病源候論》所論 《諸病源候論·卷十六·心病諸候》中雖論及心痛候,但《卷三十·咽喉心胸病諸候》第十二中還專列胸痹候:“寒氣客于五臟六腑,因虛而發(fā),上沖胸間,則胸痹?!逼洹靶貪M短氣,咳唾引痛,或徹背膂”之癥與《金匱要略》所論大同。

      2.4 《外臺秘要》所論 《外臺秘要》既在卷七列13種心痛病(如九種心痛、諸蟲心痛、心背徹痛、卒心痛等),并出方76首(還有雜療心痛方3首),又在卷十二載胸痹或胸痹兼夾他證者中列證候6種、治方19首,尚有胸痛治方2首,可見《外臺秘要》不但沒有忽略胸痹病,而且將胸痹病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3 《金匱要略》以前的《內(nèi)經(jīng)》相關論述

      《內(nèi)經(jīng)》雖無胸痹病的病名,但卻有與胸痹病相似或相近的論述。如《素問·藏氣法時》既有“心病者,胸中痛”之論,而又有“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之論。而《素問·氣交變大論》有“歲金太過,肅殺而甚,則體重煩冤,胸痛引背”之論。

      由此可見,不僅心病可致胸痛乃至背痛,而且肺病也可導致胸痛乃至背痛。

      4 病案舉例

      案1 季某某,男,57歲,2011年8月27日初診。主訴:咳喘4月余。病史:4月前動則咳喘,吐泡沫痰,夜亦咳。胸悶,背腰不適,睡眠差,不思食,乏力,尿黃。脈滑,舌紅,苔白。西醫(yī)診斷為肺TB、肺感染、慢阻肺。中醫(yī)辨證屬痰阻瘀滯,肺郁陽虛。治宜降氣化痰,逐瘀扶陽。方投溫膽湯、瓜蔞薤白半夏湯、三子養(yǎng)親湯及葶藶大棗瀉肺湯等加味。藥用:枳實10g,竹茹10g,陳皮15g,姜半夏10g,茯苓25g,甘草6g,生姜3片,全瓜蔞15g,薤白10g,法半夏10g,桂枝10g,桃仁20g,白芍10g,丹皮10g,蘇子6g,白芥子6g,炒萊菔子10g,葶藶子10g,大棗15g,葦莖30g,薏苡仁30g,冬瓜仁10g,杏仁10g,川厚樸10g,百部15g。20劑。

      2011年9月5日二診。電話訴:藥至第3劑即咳喘止,但乏力、不欲食。囑服少許藿香正氣丸,連續(xù)2~3天,以觀后效。

      按 本案咳喘、吐泡沫痰、胸悶、背部不適具備了胸痹病的大部分主證,故按胸痹病論治。痰瘀阻滯,肺氣失宣即動則咳(夜亦咳)喘、吐泡沫痰、胸悶、背部不適。脈滑、苔白示痰濕內(nèi)盛,日久則上乘陽位而致上癥。夜屬陰時,素有胸陽不振,入夜則陰更盛、陽更虛,故夜亦咳。胸悶正乃痰濕上貯,胸陽不振之征。陽氣不達于背部,故背腰不適。痰濕內(nèi)生于脾故不思食,累及其母故睡眠差。濕滯經(jīng)絡則乏力,濕郁化熱則尿黃。久病多瘀。故以溫膽湯、三子養(yǎng)親湯、葶藶大棗瀉肺湯等化痰降氣瀉肺,瓜蔞薤白半夏湯振奮胸陽,桂枝茯苓丸、千金葦莖湯通絡化痰。祛邪即所以扶正,故雖用大隊祛邪藥而正氣未傷,且已收立竿見影之效。

      案2 李某某,男,70歲。2008年5月22日初診。主訴:右胸背痛約2個月。病史:2個月前右肋間疼痛,1個月后右胸及右背針刺樣疼痛。左胸背疼痛則較輕微,因疼痛導致睡眠差。3周前開始咳嗽、咯血。左手足麻木。不嗜食,大便2日1行,小便黃。1973年曾患腦血栓、1992曾患中風、2007年發(fā)現(xiàn)有高血壓?,F(xiàn)BP:136/70mmHg。核磁共振示:肺右中葉占位性病變。脈弦數(shù),舌紅,苔白滑潤。證屬膽經(jīng)痰熱,胸陽不振。治宜清膽化痰,振復胸陽。方投溫膽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藥用:枳實10g,竹茹10g,陳皮15g,姜半夏10g,茯苓15g,甘草6g,生姜3片,全瓜蔞15g,薤白10g,法半夏10g,夏枯草20g,薏苡仁20g,玄胡10g,百部15g,旋覆花15g(另包),制香附15g,郁金10g,炒谷麥芽各15g,魚腥草20g,澤瀉20g,桃仁10g,天麻10g。7劑。

      2008年5月29日二診:其子代述藥后右胸疼痛轉移至右腋下,程度略減,近幾日納增,余尚可。脈舌未見。守上方去魚腥草,加白蚤休10g。7劑。

      2008年6月5日三診:右胸疼痛頻率、程度均略有減輕,但睡眠時身體受壓則右背、右上肢疼痛。飲食略增,或頭昏。大便日1行,尿黃,夜尿每2小時1次。BP:142/66mmHg。脈數(shù)微弦,舌尖紅,苔中根白。守上方加生地15g、烏藥6g。8劑

      2008年6月12日四診:其子代述藥后右胸稍舒適,但頭痛拒按,腿軟。夜尿仍偏多。納可。余如上述。5天前曾發(fā)燒,但不藥而愈。脈舌未見。守上方加黃芩10g。7劑。

      按 本案右胸背疼痛,后繼發(fā)咳嗽,具備了胸痹病的部分主證,脈弦數(shù)結合苔白潤滑看,乃膽經(jīng)痰熱,侮肺及心,故致右胸背疼痛,乃至咳嗽。其病勢與《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第五條“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近似,故按胸痹病論治。以溫膽湯治其“陰弦”(只是陰中有陽而已,因膽經(jīng)痰濕已化熱),以瓜蔞薤白半夏湯治其“陽微”,故癥狀改善明顯。

      案3 胡某某,男,66歲。2011年1月15日初診。主訴:喘氣復發(fā)月余。病史:1個多月前喘氣復發(fā),經(jīng)治療后被控制。前不久再度復發(fā),經(jīng)西藥治療癥狀基本控制。或咳喘,胸悶,或心慌。兩肩、背發(fā)脹?;蚰蝾l(有前列腺炎),右側睪丸萎縮20多年。大便調(diào),夜尿1~2次。脈左細略沉,右微弦,舌暗紅,苔白滑。證屬脾肺氣虛,痰阻氣逆。治宜健脾補肺,降氣化痰。方投香砂六君丸、瓜蔞薤白半夏湯、三子養(yǎng)親湯加味。藥用:制香附10g,砂仁8g,黨參10g,茯苓15g,炒白術12g,陳皮10g,法半夏10g,炙甘草8g,全瓜蔞15g,薤白10g,姜半夏10g,蘇子6g,白芥子6g,炒萊菔子10g,黃芪20g,防風10g,羌活10g,丹參15g,川厚樸10g,杏仁10g,淫羊藿15g。7劑。

      2011年2月12日二診:咳喘減輕,僅輕微胸悶。遇事則心慌,肩背發(fā)酸。脈細,略滑,舌紅,苔白滑。守上方加烏藥8g,益智仁8g,山藥20g,紅參10g,生牡蠣30g,桃仁10g,紅花10g。20劑,蜜為丸。

      按 咳喘復發(fā)月余,現(xiàn)雖經(jīng)西藥控制,但標證依在??人浴⑿貝灮蛐幕?、兩肩背發(fā)脹均為痰濕內(nèi)生,上貯胸中,肺氣不降,心肺陽氣不達所致。苔白滑正痰濕內(nèi)盛,上貯胸中之象,具備了“陽微陰弦”的基本病機,故按胸痹病論治。香砂六君丸健脾益氣除痰濕治其本即“陰弦”,瓜蔞薤白半夏湯扶陽化痰、三子養(yǎng)親湯降氣平喘治其標即“陽微”。二診時喘減、胸悶輕,但脈舌未見明顯改善,故守上方加縮泉丸、紅參等溫陽益氣,加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蜜丸緩圖。

      [1]陳國權.從《金匱》看李聰甫的胸痹病位觀[N].中國中醫(yī)藥報,1995-5-8(3).

      [2]陳國權.運用《金匱要略》臟腑相關理論辨治胸背心痛病——兼論“陰微陰弦”[J].中醫(yī)藥通報,2009,(4):23.

      [3]陳國權.精華理論話金匱——《金匱要略》理論學用二十講[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83.

      [4]陳國權,張志峰,馬長青.王叔和乃湖北名醫(yī)小考[J].中醫(yī)藥通報,2014,13(5):22-24.

      陳國權,男,主任醫(y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編著《精華理論話金匱——〈金匱要略〉理論學用二十講》等書籍。主要從事《金匱要略》臟腑相關理論及其臨床研究。

      ▲通訊作者 張志峰,男,副教授,醫(yī)學博士。主要從事歷代醫(yī)家學術思想研究。E-mail:zhangfxin@sina.com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430065)

      猜你喜歡
      背痛金匱要略薤白
      肩背痛竟然也是肺癌信號
      祝您健康(2022年1期)2022-01-10 04:56:23
      枳實薤白桂枝湯應用淺析
      Constructing Large Scale Cohort for Clinical Study on Heart Failure with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in Regional Healthcare Platform: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in Data Reuse
      索羅斯的背痛和梅西的點球
      《金匱要略》對黃疸病的認識及其在臨床上的應用
      談中醫(yī)藥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對青年教師的要求
      瓜蔞薤白半夏湯在肺間質(zhì)纖維化病程發(fā)展中的應用
      淺析《金匱要略》對后世醫(yī)家論治痹病的啟示
      后背痛怎么辦
      大家健康(2016年4期)2016-12-23 00:47:16
      薤白驗方
      中老年健康(2015年2期)2015-10-21 00:09:55
      新野县| 顺昌县| 上饶市| 财经| 英山县| 临西县| 鄂州市| 遵化市| 罗山县| 石棉县| 吉林市| 永州市| 永登县| 河间市| 东源县| 秦安县| 万载县| 长葛市| 商城县| 延寿县| 永丰县| 平乡县| 富平县| 墨玉县| 渭南市| 特克斯县| 涞源县| 台东市| 金堂县| 繁峙县| 远安县| 霍邱县| 临安市| 卢龙县| 乳源| 永宁县| 墨竹工卡县| 高台县| 辰溪县| 彰化县|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