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靜,李曉娜,向軍琳
放射性潰瘍 1例的護理體會
朱 靜,李曉娜,向軍琳
放射性潰瘍;護理體會
患者男,79歲,2012年12月于當?shù)蒯t(yī)院確診右腎癌,術后行放射治療3個療程;2013年3月右腰部皮膚出現(xiàn)進行性潰爛,形成直徑5 cm,深8 cm竇道;2014年4月于當?shù)蒯t(yī)院行潰瘍清創(chuàng)縫合術,術后傷口愈合欠佳,再次形成直徑4 cm,深8 cm竇道。于2014年6月3日收入我科,入科后清除基底壞死組織,給予脈沖微波治療并置入皮下引流管及負壓封閉引流裝置(VSD)。于9月28日在局麻下行右腰部皮膚清創(chuàng)縫合術,術后留置VSD及皮上、皮下兩根引流管,給予抗炎、止血、促進創(chuàng)面修復等藥物治療,9天后拔除VSD,間斷換藥,21天后拔除皮上引流管,24天后拔除皮下引流管,切口愈合良好,治愈出院。
2.1 創(chuàng)面觀察 本例創(chuàng)面愈合差,術前共反復進行4次VSD引流,每次引流7~8天。引流過程中注意密切觀察敷料是否有塌陷,封閉膜下有無積液及引流液的量、顏色是否逐漸減少、變淡。注意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量要與前一天對比,如果差距較大(前一天50 ml,當天10 ml),說明有可能會是引流管堵塞,會導致組織再損傷;注意觀察潰瘍周圍皮膚,如有腫脹、皮溫升高,且患者主訴疼痛難忍,應立即報告醫(yī)師,給予對癥處理及更換VSD。
2.2 沖洗護理 引流期間每天用生理鹽水250 ml沖洗創(chuàng)面2次,創(chuàng)面有膿性分泌物時再用3%過氧化氫液沖洗,沖洗完畢注意觀察引流量,并做好記錄,每日將引流情況報告醫(yī)師。另外,對患者做好宣教,沖洗過程中不得隨意變動體位,引流瓶內(nèi)液體超過2/3時要及時傾倒。
2.3 引流管堵塞的處理 觀察引流管管型,引流管被變干的血塊堵塞時,要順著引流管的方向?qū)⒀獕K向下擠,血塊難以清除時,將生理鹽水加熱到40~50℃,關閉負壓裝置后打入管中,反復進行關閉、打開負壓抽吸,將血塊軟化后引流出來。
2.4 患肢的康復訓練 使用VSD時,指導患者不要大幅度活動患肢,以免造成引流管壓迫、扭曲、脫落,影響引流效果;患者右下肢有活動障礙,為避免患肢肌肉萎縮、關節(jié)強直,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主要以肌肉收縮運動為主,配合足趾、踝關節(jié)的主動鍛煉。
(收稿:2015-06-08修回:2015-07-16編校:丁艷玲)
R 472
B
2095-3496(2015)03-0199-01
100071北京,解放軍第307醫(yī)院燒傷整形科(朱 靜,李曉娜,向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