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育虎
(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yī)院手外科,吉林 遼源 136200)
骨間后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背部分軟組織缺損
袁育虎
(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yī)院手外科,吉林 遼源 136200)
目的 研究利用骨間后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背部分軟組織缺損的臨床療效。方法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利用骨間后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背部分軟組織缺損43例。結果術后皮瓣全部成活。術后2例的皮瓣遠端部分壞死,經(jīng)換藥治療后逐漸愈合,未影響皮瓣成活。隨訪6~10個月,平均隨訪7個月,臨床效果滿意。經(jīng)術后早期康復訓練,功能良好。結論骨間后動脈逆行島狀皮瓣,血管解剖恒定,手術方法簡單,實用,是修復手背部分軟組織缺損的有效方法。
骨間后動脈;修復;外科皮瓣
手背部分軟組織缺損的修復一直是困擾臨床工作者的難題。此前我院利用以往各種皮瓣修復手背部分軟組織缺損,臨床效果并不理想。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利用骨間后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背部分軟組織缺損43例,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43例,均為手背部分軟組織缺損。其中男33例,女10例,年齡26~54歲,平均年齡36歲,均采用骨間后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上述皮膚軟組織缺損創(chuàng)面。皮瓣最大面積14 cm×8 cm,最小面積3 cm×5 cm。供區(qū)均采用中厚皮片游離植皮修復。
1.2手術:一般采用臂叢麻醉或全麻,上臂上1/3處上止血帶,不驅血,以便于解剖清晰,利于皮瓣切取。首先手背部分軟組織缺損創(chuàng)面常規(guī)清創(chuàng)處理,測量軟組織缺損創(chuàng)面大小。皮瓣軸心線為尺骨小頭橈側緣和肱骨內上髁間的連線。皮瓣的旋轉點為尺骨莖突上3.0 cm[1]。根據(jù)手背創(chuàng)面的具體形狀設計皮瓣,皮瓣面積需要放大約10%。蒂部長度適當加長1.0 cm左右,以便于皮瓣旋轉覆蓋創(chuàng)面時無明顯張力。根據(jù)皮瓣軸心線在前臂背側設計縱行切口。首先切開皮瓣蒂部部分,依次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于尺側腕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間解剖并游離出骨間后動脈及伴行靜脈。顯露出骨間后動脈與骨間前動脈的交通支。蒂部需帶寬約3.0 cm左右的深筋膜組織,如擬行開放性隧道修復創(chuàng)面,蒂部近基底部需帶寬約1.0 cm皮膚,便于皮瓣通過開放性隧道時減張,并有利于皮瓣血液回流。邊切開邊注意保護骨間后神經(jīng),防止損傷。切開皮瓣遠端部分,解剖顯露出骨間后動脈、靜脈及其皮支。然后切開皮瓣的兩側部分,注意邊切邊將皮緣與皮下組織用細絲線間斷縫合固定,防止二者分離。確認骨間后動,靜脈完全包含于皮瓣內,邊切開邊切斷、結扎骨間后動脈兩側的肌支及皮支。皮瓣完全游離掀起,利用血管夾阻斷骨間后動脈及伴行靜脈。松開止血帶后注意觀察皮瓣毛細血管反流,創(chuàng)緣滲血等情況。如皮瓣血運良好,可于起點處切斷骨間后動脈、靜脈血管蒂并結扎。皮瓣可以通過皮下隧道修復創(chuàng)面,亦可以將皮瓣的旋轉點至受區(qū)間皮膚切開,形成開放性隧道修復創(chuàng)面。創(chuàng)面內確切止血,皮瓣旋轉覆蓋創(chuàng)面。必須確保皮瓣蒂部無明顯張力、無壓迫及扭轉,縫合修復創(chuàng)面,皮瓣下常規(guī)放置膠條引流。石膏托腕關節(jié)背伸20°固定。供區(qū)取中厚皮片游離移植修復。
術后皮瓣全部成活。術后2例的皮瓣遠端部分壞死,經(jīng)換藥治療后逐漸愈合,未影響皮瓣成活。隨訪6~10個月,平均隨訪7個月,皮瓣外觀,色澤良好,與受區(qū)皮膚相似,厚薄適中,臨床效果滿意。經(jīng)術后早期康復訓練,功能良好。
經(jīng)解剖研究發(fā)現(xiàn)骨間后動脈來源于骨間總動脈,有兩條伴行靜脈。其經(jīng)過骨間膜上緣于斜索間至背側,穿行于旋后肌和拇長展肌之間。于前臂下段行于尺側腕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間。該動脈于尺骨莖突上2.5 cm處與骨間前動脈形成交通支,血管解剖部位較恒定。該血管走行過程中發(fā)出較多皮支和肌支,在其周圍存在著廣泛的血管網(wǎng),滋養(yǎng)周圍的皮膚及軟組織,兩側7.0 cm范圍內皮瓣血運均可靠[2]。這一特點提供了骨間后動脈逆行島狀皮瓣的血供保障。切取骨間后動脈島狀皮瓣后其血液回流就是通過尺骨莖突上2.5 cm處與骨間前動脈形成的交通支來完成的。
4.1皮瓣切取時需要確定皮瓣的軸心線和旋轉點。以尺骨小頭橈側緣和肱骨內上髁間的連線為皮瓣的軸心線,切不可偏離。以尺骨莖突上3.0 cm為皮瓣的旋轉點,顯露出骨間后動脈與骨間前動脈的交通支時勿損傷,必要時可不解剖顯露。設計皮瓣時面積需要放大約10%,防止術后腫脹影響皮瓣靜脈回流。蒂部長度亦適當加長約1.0 cm,以防止皮瓣旋轉覆蓋手背創(chuàng)面時緊張形成牽拉,影響皮瓣血運[3]。皮瓣可以通過皮下隧道修復創(chuàng)面,亦可以通過開放性隧道修復創(chuàng)面,主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不可勉強。一般通過開放性隧道修復創(chuàng)面較皮下隧道安全、可靠。
4.2切開皮瓣蒂部需帶寬約3.0 cm深筋膜組織,注意保護骨間后神經(jīng),防止損傷。如皮瓣擬行開放性隧道修復創(chuàng)面,其蒂部近基底部可帶寬約1.0 cm皮膚,這樣既利于皮瓣通過隧道時減張,亦有利于皮瓣血液回流。
4.3皮瓣完全游離掀起后必須利用血管夾阻斷骨間后動脈及伴行靜脈,注意觀察皮瓣毛細血管反流,創(chuàng)緣滲血等情況。確認皮瓣血運良好后,可于起點處切斷骨間后動脈、靜脈血管蒂并結扎。如皮瓣血運不好,必要時考慮放棄該術式。
4.4術后需要密切觀察皮瓣血運及腫脹情況。保持室內溫度,常規(guī)燈烤,應用解痙、擴容、抗炎治療?;颊呒訌娛嗤兄苿蛹白o理。絕對禁止主、被動吸煙。術后如皮瓣出現(xiàn)明顯腫脹,靜脈回流障礙,可以通過抬高患肢,拆除皮瓣部分縫線減張?zhí)幚?,一般并不影響皮瓣成活?/p>
綜上所述,骨間后動脈逆行島狀皮瓣避免了以往尺、橈動脈皮瓣需要犧牲前臂主要血管的缺點,且血管解剖恒定,血運豐富,皮瓣成活率較高。該手術方法簡單,風險小,實用性強,尤其適合基層醫(yī)院推廣及使用,是修復手背部分軟組織缺損的有效方法。
[1]路來金,王首夫.前臂骨間背側動脈逆行島狀皮瓣在手術外科的應用[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1998,21(11):74-76.
[2]李昶,白志剛,王潤生,等.前臂側皮動脈逆行島狀皮瓣的解剖與應用[J].中華骨科雜志,2005,25(4):211-213.
[3]羅永湘,曹代成,吳洋管,等.骨間后動脈前臂島狀皮瓣與筋膜瓣[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1989,12(1):26.
R622+.1
B
1671-8194(2015)22-0157-01